近日,多名网友讨论社交软件上“已读显示”及“访客记录”等功能。对此,腾讯高管作出回应。

有网友表示,反对微信开通这两项功能,该功能可能会暴露阅读状态,导致社交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话题登热搜榜,引发大批网友继续讨论。

4月9日,据多家媒体报道,腾讯客服表示,目前微信暂无消息已读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腾讯公司公关总监张军发声:

微信坚定不移地不提供该功能。“其实,这不是一个新话题。我记得2023年7月就有过一个类似的热搜,当时也做过相关的回复:‘已读’会增加信息接收者的心理负担和社交压力,所以从一开始微信就坚定不移地不提供这个功能,以后也不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军还晒出2023年7月12日的截图,当时他曾回复“愣是无中生有了一个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军还表示,2018 年“微信公开课”也讨论过同样的问题,表示希望更多人在微信里感受到没有负担的用户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微信官方火速辟谣,但网友的讨论却停不下来。一个尚未上线的功能,为何能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者认为:"已读功能能提高沟通效率,减少'装死'现象。"

反对者则哀嚎:"求放过!已读不回更尴尬,连装没看见的机会都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关于"已读"的讨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社交自由的博弈。我们既渴望高效连接,又害怕失去喘息的空间。

或许,最好的社交状态是:想回就回,不想回就暂时搁置;不因"已读"焦虑,也不因"未读"愧疚;在数字时代,依然保留说"等会儿再聊"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的这一选择其实并不难理解。与一些主打即时互动的社交软件不同,微信的功能设计更倾向于“去压力化”。比如一直没有“在线状态”、朋友圈“访客记录”等,微信始终努力避免让用户产生被窥探的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