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武汉光谷新发展国际中心25楼的猿辅导办公室里,保洁阿姨发现26岁的李某某趴在工位上一动不动。
救护车刺耳的鸣笛声划破清晨的宁静,这个本该在五一举办婚礼的年轻人,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7岁。
消息一出,"猿辅导员工猝死"的词条瞬间冲上热搜,撕开了互联网教育行业光鲜外表下的残酷真相。
这个来自湖北钟祥农村的农家子弟,2020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猿辅导担任线上课老师。四年来,他经历了公司从疯狂扩张到"双减"政策后的艰难转型。据亲属透露,李某某生前最后的状态堪称"拼命三郎"——4月22日中午到岗后,他连续处理学生答疑、课程销售和教学录音抽查,直到深夜十一点还在和同事对接工作。未婚妻凌晨两点多报警时,监控显示他的手机最后定位就在公司25楼。
这并非猿辅导首次陷入劳动纠纷。早在2023年就有前员工爆料,公司要求员工上厕所报备、非工作时间禁止离开工位,甚至安装智能感应装置监控如厕时间。虽然公司回应称"已考虑扩招排班",但天眼查显示其关联公司仍涉及多起劳动合同纠纷。更令人心惊的是,涉事公司去年仍在招聘平台标注"双休不加班",实际工作强度却让新员工纷纷离职。
在这场悲剧背后,是整个教培行业的生存困境。2025年开春,猿辅导上线AI自习课、编程启蒙等新业务,但K12学科培训受限导致营收压力倍增。有离职助教透露,现在班主任每天要完成200个潜在客户的电话沟通,还要兼顾课程答疑和销售转化,"打电话打到手机发烫是常事"。这种畸形的高压文化,让员工不得不在"续费率""转化率"的考核下透支健康。
法律层面,工亡认定存在关键争议。虽然《工伤保险条例》规定"48小时内突发疾病"可视为工伤,但李某某的加班记录尚未完全调取。武汉市劳动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重点核查公司是否存在强迫加班、未保障休息权等行为。法律专家指出,若公司长期要求超时工作却未支付足额加班费,即便员工"自愿加班",企业仍需承担法律责任。
这场悲剧折射出当代职场人的集体焦虑。当"内卷"成为生存常态,年轻人不得不在房贷压力、育儿成本和职业发展间疲于奔命。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过劳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超50万,其中互联网从业者占比高达23%。李某某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无数"打工人"在效率至上主义下的缩影。
事件发酵后,猿辅导股价应声下跌8%,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行业生态的扭曲。当企业将"狼性文化"等同于无薪加班,把"福报论"包装成奋斗口号,实则是在透支社会的未来。就像网友@正义小辣椒的评论:"我们拼命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提前结束生命!"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这个猝死在工位的年轻人,像一面照妖镜映出了太多问题:资本逐利下的员工权益保障缺失、互联网行业畸形加班文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性...当我们为李某某扼腕叹息时,更该思考如何阻止这样的悲剧重演。毕竟,用生命换来的"福报",永远是最昂贵的代价。
各位看官,您如何看待职场中的加班文化?企业该为员工健康承担怎样的责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