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DeepSeek带你速览精华
美韩贸易谈判进入关键阶段,韩国或成特朗普首个修订贸易协定国家。汽车关税、钢铁配额成焦点,韩国在让步与坚守间寻求平衡,既要应对美国施压,又要保护农业等核心利益。这一博弈或成全球贸易格局变动的风向标。
内容由DeepSeek模型生成
有用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近日表示,美韩贸易谈判“非常成功”,双方最早可能于下周达成“谅解协议”。若谈判顺利,韩国将成为特朗普政府任内首个与美国正式修订贸易协定的国家。这一进展标志着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但韩国在谈判中的让步与抵抗,也反映出其在美国贸易施压下的两难处境。

特朗普的“贸易大棒”:韩国为何成为首个谈判对象?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贸易政策的核心仍是“美国优先”,通过高关税迫使贸易伙伴重新谈判。韩国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同时又是对美贸易顺差大国(2024年达557亿美元),自然成为首批被施压的对象。此次谈判的关键点包括:

1. 汽车关税问题:韩国汽车行业对美出口面临25%的高关税威胁,而美国车企则希望进一步打开韩国市场。在2018年修订的韩美自贸协定中,美国已成功将韩国对美国汽车的进口配额提高至每年5万辆,并延长韩国皮卡25%关税至2041年。此次韩国可能再次让步,以换取美国降低或豁免汽车关税。

2. 钢铁出口配额:2018年协议中,韩国同意将对美钢铁出口限制在年均268万吨(占此前出口量的70%),而此次谈判可能涉及进一步调整配额或争取豁免。

3. 经济安全与投资合作:韩国希望借能源(如阿拉斯加LNG项目)和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换取美国在贸易政策上的灵活性。

韩国的“以退为进”:短期妥协与长期战略

面对美国的强势施压,韩国选择在部分领域让步,但也在关键产业上坚守底线:

让步之处:

——接受美国汽车市场准入条件,可能进一步放宽安全标准或提高配额。

——在钢铁出口上接受限制,避免全面关税冲击。

——在能源和投资领域(如LNG项目)配合美国战略需求。

坚守底线:

——农业保护:韩国拒绝进一步开放农畜产品市场,确保本土农业不受冲击。

——自贸协定框架不变:韩国强调不会重新谈判韩美FTA基本框架,仅作局部调整。

——货币政策独立性:尽管美国施压汇率问题,韩国仍坚持外汇政策自主权。

特朗普能“卡住全世界脖子”吗?

从韩国的案例来看,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确实能迫使部分国家妥协,但其效果有限:

——短期威慑有效:高关税威胁让韩国迅速回到谈判桌,并做出让步。

——长期难改贸易结构:即便美国车企获得更高配额,其在韩销量仍远未达上限(如2018年数据显示,美国车企在韩年销量不足1.1万辆)。

——盟友关系受损:韩国国内对延长皮卡关税至2041年强烈不满,现代汽车工会称其为“侮辱性协议”。若美国持续施压,可能削弱韩美互信。

韩国的“止损”策略与全球贸易博弈

韩国此次谈判的核心目标是“止损”——在汽车、钢铁等关键行业减少损失,同时保护农业等敏感领域。若协议达成,韩国可能成为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样板”,但这也意味着更多国家将面临类似压力。未来,全球贸易格局可能进一步分化:部分国家选择妥协(如韩国),而另一些(如欧盟、日本)则可能采取更强硬的反制措施。对于韩国而言,如何在经济依赖与主权维护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其未来贸易政策的最大挑战。

举报/反馈

大禅说

2021获赞 40粉丝
参透人生便是禅。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净叶不沉。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