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特朗普:中国特别需要美国
特朗普对中国发起“关税战”,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冒险的举动,很可能最后是自己吃亏。不过特朗普在这事儿上好像有自己的想法,还特别自信地说出了他的理由。
这个美国总统说,中国在贸易上“非常、特别需要”美国,所以美国得想办法解决跟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现在美国跟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大得不得了,他们一定要把这个事情给解决了。
02美对中国加税因“买得多就有话语权”?
“需要”到底啥意思呢?在特朗普眼里,就是美国在贸易中更有主动权。所以,美国才敢说要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特朗普为啥这么想?可能是因为他看中美贸易的数据。去年,中美贸易额超过了6880亿美元,还在涨呢。其中,中国卖给美国的东西超过5200亿美元,涨了4.9%;而美国卖给中国的东西虽然也有1600多亿美元,但还比前一年少了0.1%。
特朗普可能觉得,美国花的钱多,就应该有更大发言权。而且他认为,为了让美国市场继续赚钱,就算美国自己加关税,中国的供货商也得乖乖让步。
03中美贸易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其实啊,不只是特朗普这么想,最近好多美国公司也跟着这个思路走,他们找中国的供应商施压,就想通过压低成本来减少特朗普搞的关税对他们造成的损失。这事儿呢,也差不多就是那个意思啦。这情况已经被中国商务部注意到了,还专门找了些美国公司谈了谈。
中国需要美国市场吗?那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过得说清楚,中美之间的生意往来本质上是双赢的,要是这边赚那边亏,中美之间那么大的贸易额也不会有。特朗普老喊着吃亏,非要搞什么“对等贸易”,这可真是跟基本的经济常识对着干了。
中国确实需要美国市场,反过来,美国也需要中国的商品。很多东西美国也不是不想自己造,可造出来的东西在市场上没竞争力,最后只能被淘汰。所以从中国进口才划算,这才有了中美之间的贸易。特朗普现在对中国商品加税,结果受影响最大的反而是普通的美国消费者。
04中国正积极应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
很明显,这就是那种害人又不利己的事。
不过我们也得看到,特朗普现在确实是在朝着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向走。所以我们可别指望他哪天突然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得主动采取行动,来应对特朗普带来的影响。好消息是,中国早就开始行动了。
比如说,这些年我们经常听说的一个词儿——扩大内需。中国是个正在发展的大国,国内的需求依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固根基。现在,中国经济增长里差不多七成的贡献都来自内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十项重点工作任务的第一条,这说明它的地位有多重要。说到应对中美之间的“关税战”,中国也制定了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
目前,中国商务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帮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销售渠道,以此来抵抗外部冲击。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解决外贸企业的燃眉之急,其实也是为了长远考虑,拉动内需的战略布局。
05在对外经贸关系上寻找新出路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国外找新的机会。大家可能注意到,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税之后,中国贸促会很快就采取了行动,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去了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合作的内容包括能源、农业、国际物流等领域。最近,贸促会又带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去了奥地利、意大利这些国家。
另外,中国和乌克兰最近签了两个农产品进口协议,这也引起了很多人关注。这件事除了被解读为加强中乌关系,也被认为和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税有关系,这是中国对美国关税政策的一种反制措施。
当然,中国也在和其他国家做工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关税反制措施。相比特朗普随意加税、对中国商品进行全面打压的做法,中国的反制措施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说白了,反制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最近还发生了一件事,也能说明这一点。
06关键时刻,中国对美亮明态度
几天前,中国突然更新了几百家美国猪肉和家禽企业的出口注册信息,这可把那些美国企业给乐坏了,终于保住对华出口的资格。要知道,去年美国可是中国的第三大肉类产品供应国,仅次于巴西和阿根廷。所以,这件事让很多美国人真是捏了一把冷汗啊。
为啥中国要到最后一刻才这么做呢?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且,就算是这些美国企业暂时保住了对华出口的资格,也并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了,毕竟市场竞争还是存在的。
与此同时,好几百家美国牛肉企业的对华出口资格却到期了。专家们认为,这说明中国在这事儿上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到底要不要恢复他们的出口资格?什么时候恢复?用什么方式恢复?这些都是由中国说了算。
总结一下,关于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中国最近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特朗普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摆正态度,让中美经贸关系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要是他继续我行我素,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