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粉丝礼物被倒卖,还要手写致歉信,追星不该被这样“情感剥削”
即便曾黎的确对倒卖徽章一事不知情,但这一系列公关操作堪称“灾难级”。工作人员随便就可以拿到粉丝礼物转卖,多年支持她的粉丝最后以一纸道歉信和她道别。或许,她和团队是想通过此事挽回形象,但对粉丝如此冷硬,只会适得其反,让围观群众感叹凉薄,让喜欢她的人感到心寒。事情至此,哪怕只是路过看看八卦的人,都...
#追星不该被这样情感剥削# 4月29日,演员... 来自四川魏静 - 微博
#追星不该被这样情感剥削# 4月29日,演员曾黎的一名粉丝在微博发布了手写致歉信称:因为本人言论不当,在未知事实全貌的情况下,公开表达曾黎和工作室纵容工作人员在闲鱼平台售卖我赠送的微章。我在微博平台公开...
追星需理智,别让情绪内耗了
🤔没踏入过饭圈,只是在边缘观望了一下,就感受到了强烈的情绪内耗。有时候,偶像带来的正面情绪会被饭圈的无尽阴霾所掩盖。💡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追星是因为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没有的闪光点,欣赏那些表面上的美好。但如果这种喜欢变质,让自己感到疲惫甚至厌恶,那么追星就变得病态了。😎因此,我很明确,如果...
追星,情感的寄托还是负担
追星,对我来说,就像是给自己找了一个情感的寄托。我们可以把偶像当作丈夫、儿子、父亲,这种情感是跨越年龄界限的。但这种“视作”的关系,只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你可以把他融入你的生活,把他当作家人,但这一切,只有你自己知道就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得遵守法律和道德。不能像那些私生饭一样,半夜两点堵...
当追星成为资本游戏:被异化的青春与情感剥削
2023年夏天,某选秀节目粉丝后援会曝出集资超千万元的账单,其中一位初中女生为给偶像打榜,偷偷划走母亲医疗卡中最后的8万元存款。这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撕开了当代追星产业链的隐秘角落,暴露出资本操盘下青少年情感被系统化收割的残酷真相。一、情感劳动与数据奴隶 在算法构建的流量王国里,粉丝早已不是单纯的欣赏者。
别再追星了,付出感情不讨好!资本只是利用你去氪金、割韭菜 - 知乎
情感劳动延伸到粉丝劳动者所有时间之中,劳动者分不清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属于劳动还是娱乐,资本完成了更深层的剥削。 2. 情感劳动产品被掠夺 劳动产品异己化指的是:“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对从事情感劳动的粉丝而言,劳动产品是自我内心的...
如何运用情感劳动,正向引导“饭圈”粉丝群体理性地“追星”?
只能从实践中摸索,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揣摩规则,不知不觉加大了劳动强度,最终资本得以控制劳动过程,剥削劳动成果,产生劳动异化。哈特和奈格里提出情感劳动概念时,强调了劳动者主体性,对情感劳动异化未作分析。研究者使用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将偶像粉丝社群的情感劳动放到数字劳动概念中研究,从批判角度分析情感劳动异化...
别让追星变成道德绑架!张颂文扔粉丝信,真的错了吗? - 知乎
就因一封信被拒,全网喊打喊杀,恨不得让一个靠实力熬出头的演员"人设崩塌"——是不是太矫情了? 别拿"德艺双馨"当标尺卡每个艺人。人无完人,只要认真演戏、塑造好角色,就是对粉丝最大的尊重。 追星,也该有点边界感。 还记得那个为刘德华卖房、逼死父亲的杨丽娟吗?还有苦守25年、三次自杀的"华仔梦女"?她...
心理专家谈追星:避免被“饭圈思维”裹挟,倡导积极美好的价值观...
徐凯文指出,追星不是“洪水猛兽”,但青少年要保持独立理性思考,不要被“饭圈思维”裹挟;全社会都应该倡导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值得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资本和平台要负起社会责任,不能唯利是图。追星的“养成感”多于崇拜,商业资本不该塑造虚假“人设”徐凯文表示,年轻粉丝之所以追星,和自身成长的阶段与特点有...
追星要理性,拒绝畸形追星,正确引导青少年的追星之路
1、追星专项调查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追星专项调查,该调查通过问卷网进行的,一共有1616名14-35岁青少年参与,其中73.4%受访者青少年指出粉丝团会道德线,强迫粉丝“氪金”,63.8%受访青少年觉得追星有时会过度消费金钱和精力。 2、应援团风气败坏
中年妈妈追星00后,被误解,也被点燃
所以我会跟我女儿说,你要向他学习,要是你能像他一样那么努力,我可太开心了。我真的很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这样,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按部就班地努力去做。我女儿今年初二了,有些人说追星让孩子早熟,但我觉得有些事情让她早些了解不好吗?比如我觉得追星的状态跟谈恋爱很像,看人不能...
“辱追”不是爱,粉丝应保持边界感|文艺评论
将偶像工具化,既是对他人的剥削,也是对自我的逃避。健康的追星关系需要有明确的边界意识。粉丝应当清醒认识到:偶像的人生决策权只属于其本人,作品之外的私人领域不应被侵犯。这种边界感不是疏离,而是对“人”的基本尊重。偶像有权利拒绝被过度凝视,而粉丝亦需在追星中保持主体性——欣赏作品而非寄生人生,汲取...
追星中的青春烦恼
在中学生群体中,非理智追星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许多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聚集在一起,分享对偶像的喜爱和追捧。从追剧、追歌,到参与应援、购买周边商品,非理智追星行为无处不在。其中一部分中学生在追星过程中表现出极端的情感投入,甚至将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重心转移至偶像身上。
畸形的“饭圈文化”裹挟下未成年人盲目追星,如何才能理智追星?
一些未成年人粉丝把大量金钱用于打榜和投票,有的甚至为了维护偶像形象与其他明星的粉丝互撕。事实上,这种虚拟世界中的社交关系并不能真正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回归现实生活才是正道。社交媒体使人的孤独感得到暂时缓解,但无法进行真正的沟通,眼神交流、肢体互动这种专注的沟通方式在网络社交中很难实现。在网络中,人们...
粉丝狂热追星背后|任何无条件的信任,都注定被辜负
这些人可能永远也无法明白,任何无条件的信任,都注定会被辜负。这并非是因为对方不值得信任,而是你(狂热的粉丝)对自己太不负责任,把自己的期待完全赌在对方身上。结果你越是无条件信任对方,你们的关系也就越是扭曲,好人都会因为你这样的猪队友而变坏。追星如此,他们在感情生活中大概率也是一团糟。那些怨夫怨妇...
在追星路上,那些不应被丢弃的丨阿喵爱摸鱼 - 直新闻
然而,在此类事件中,粉丝文化的负面影响尤其引人注目、令人担忧。为自己心爱的偶像罔顾事实,曲意袒护、百般开脱,无“氪金”不追星已成为饭圈潜规则,花钱“做数据”现变成饭圈名场面。饭圈为何会变得乌烟瘴气?粉丝又为何会心甘情愿沦为资本的雇工,掉入免费“情感劳工”的陷阱呢?饭圈文化本无错,错的是畸形的...
追星别被PUA,粉丝也要对自己好一点
这个问题真的不应该扯到任何团唯对立上。先让公司和爱豆出好歌、好的舞台、好的作品,对得起粉丝,再让粉丝支持爱豆吧。粉丝不是应该被PUA、无条件助力、赚着成百上千万的爱豆“梦想”的提款机。能体谅团部分成员状态不好,但为了维持回归所以选择出精选专,但也别PUA粉丝当无条件的韭菜了。
追星需谨慎:别让你的“爱”伤害到他
很多人劝阻某些行为,不是因为所谓的“饭圈规矩”,而是因为这些行为可能对他造成伤害。如果你不喜欢被同担“教育”,那就别做一些对他不好的事情。如果你认为“我自己开心就好,他好不好和我没关系”,那我无话可说。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只是别再声称自己是他粉丝。因为你的随心所欲、畅所欲言,都可能被放...
追星三大忌,你知道是什么吗? 第一,真... 来自张暴撕 - 微博
追星三大忌,你知道是什么吗?第一,“真情实感”,指的是追星女孩过于投入,将自己的情感真实代入到追星爱豆身上,这份情感一旦过于投入,就会逐渐脱离现实生活。明明俩人没有丝毫的关系,但是Ta就是愿意为自家爱豆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并且产生自己和爱豆关系真的有什么质的变化的错觉,于是就变得戾气很重,爱豆一旦有任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