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核创新实力闪亮国际舞台 江淮汽车荣获“科技创新优秀案例”-新华...
数十亿元的研发投入不仅夯实了江淮汽车的技术根基,更催生了DEFINE平台旗下一系列创新成果——DEFINE技术愿景概念车、DEFINE-S与 DEFINE-X原型概念车凭借前瞻的设计理念,成功斩获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品牌的设计实力。 在研发体系建设上,江淮汽车构建了“本部研发中心+海外及国内一线城市研发
#技术创新塑造中国汽车工业硬实力#当小米汽... 来自微博媒体 - 微博
#技术创新塑造中国汽车工业硬实力#当小米汽车在纽北赛道以7分04秒957的成绩打破纪录,这不仅是速度的胜利,更是中国汽车工业探索精神的加冕。正如人类执着于登月计划,看似遥远的星辰征途,实则为生活带来了GPS导航、太阳能电池等无数技术革新。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同样如此,纽北赛道以“真理之环”的严苛著称,极端的弯道、复杂...
仰望U7开启交付,诠释中国汽车工业硬实力
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表现,仰望不仅创造了中国百万级汽车新纪录,也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赛道上的硬实力。 其中,正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启交付的仰望U7,核心价值根基同样源于一系列创新技术。U7全球首搭电悬架云辇-Z,将过去应用在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磁悬浮列车上的电磁原理技术首次运用到汽车领域,引领新能源汽车进入...
“新”潮澎湃 创新打造汽车制造硬实力
面对如今的产业发展现状,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新能源开发院电机电驱动开发部部长王斯博表示:“当下,超高速是电驱系统关键技术趋势。”据了解,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车速、增强用户驾驶体验,还可以使电驱系统的体积变小,整车重量变轻、能耗降低,续航里程得到进一步提升。 王斯博带领攻关团队挑战行业量产的最高转速技术指标,...
以硬核创新实力闪亮国际舞台 江淮汽车荣获“科技创新优秀案例...
通过在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家建立19家海外KD组装工厂,江淮汽车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技术与资本输出的升级,以创新实力打造中国汽车出海新标杆。 此次荣获“科技创新优秀案例”,既是对江淮汽车创新实践的肯定,也是江淮汽车迈向新征程的起点。 面向未来,江淮汽车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双战略路径,聚焦智能新能源赛道...
中国一汽2024年:持续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强大实力
这一年,中国一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2024年全年,该企业累计突破了近400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申请了超过6118件的发明专利,使得发明专利的占比稳步提升至87.4%,这充分展现了中国一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同时,中国一汽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全年在标准修订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生而全球:极氪科技如何改写中国汽车全球化规则
这些场景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性跨越——2025年,成立仅4年的极氪科技已将“中国豪华”的旗帜插到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多家门店服务着199万车主,用技术硬实力改写全球豪华车市场格局。当行业还在争论“先本土还是先国际”时,“生而全球”的基因使极氪科技跳出了传统车企出海的路径依赖。 从诞生之初...
迈上新台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用创新实现突围_央广网
“在产业发展初期,政策的引领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新能源汽车在新赛道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张秀阳进一步表示,从政策支持向市场驱动过渡,从市场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持续大手笔投入电池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等建设,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使其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竞争...
东风公司:用技术创新下好汽车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正如他所说,只有科技站得稳,产业转型才能走得远。事实上,作为有着54年积淀的“技术实力派”整车集团,东风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追求科技自立自强。如今,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不仅提升了东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为旗下品牌向上突破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卢放以岚图的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举例说,作为国内首个硬...
车界生存秘籍:科技铸魂,文化添彩,两者并重_易车
这背后正是技术创新的力量。没有核心技术的突破,汽车产业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难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技术是汽车产业的根基,是筑牢“硬实力”的关键。 二、品牌是灵魂:塑造汽车产业的“软实力” 小米SU7 Ultra的纯金车标事件则从另一个角度引发了我们对品牌文化的思考。尽管这一设计更多地关注于产品...
人民日报 -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正是这一主旋律中的动人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迈上3000万辆台阶,跃升
中国车谷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 武汉文明网
初夏时节,行走中国车谷,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活跃,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工厂内,每118秒可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实验室里,首颗国产车规级MCU芯片成功流片;园区内,3万软件工程师集聚,“车谷造”无人机飞上蓝天,燃料电池系统出口海外…… 2024年,车谷“车能软芯材”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
创新驱动 聚力转型 东风汽车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将投放7款全新乘用车车型,形成至少2款年销过10万辆的“大单品”车型;打造全新商用车新能源平台,投放3款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车型;同时发力智能化下半场,加快发展具身智能技术和端到端大模型、os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掌控,并全力塑造“造车大师、科技大拿、宠粉大咖”的全新全面的东风形象,持续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注入...
靠创新,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这一切,都发生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西南角的中国一汽科技创新基地内。这是国内唯一面向智能驾驶,实现雨、雾、光环境可控的智能驾驶环境模拟实验室,也是全球首个规模最大、模拟要素最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驾驶环境模拟实验室。每天,一汽红旗的智能驾驶技术,在这里被反复测试。曾经,在这座“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
零跑汽车:智能汽车新势力的创新与突破
同时亦为中国汽车品牌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绝佳机遇。零跑汽车正乘势而上,坚持全域自主研发与技术革新,并聚焦于智能动力、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这三大核心领域,持续深耕研发与创新,推动产品升级。零跑致力于以卓越的性价比打破豪华车的垄断,充分满足并超越用户的期待,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每76秒就有一台成车下线北京汽车制造业太“硬核”
整个工厂700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关键工序100%自动化;AI检测、自动装调……能够保障每76秒就有一台成车下线,月产量稳定在28000多台。从新材料到新工艺再到新技术,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的突破,更是北京硬核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总台央视记者 岳群 赵曙光 王楠 朱世松 许梦哲)责任编辑:朱锦翔 ...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 中国汽车自主高端化加速演进--经济·科技--人...
从年产过万辆,到年产首次突破百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用了6年。同样只用了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实现了从年产百万辆到千万辆的跨越。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深刻变革和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站在全球舞台的中央。
汽车强国既要有制造“硬实力”,也要有文化“软实力”
公安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亿辆,其中汽车3.3亿辆,新能源汽车1821万辆。伴随着汽车保有量和使用率的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于汽车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也越来越关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表示,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不仅要有汽车工业硬实力,也要有汽车文化软实力...
筑牢技术“护城河” 中国新能源汽车进阶全球创新高地 - 知乎
中国工业报记者马艳 祁晓玲 一杯咖啡的时间,新能源汽车电量便能从20%充至80%;打开手机APP输入始发地和目的地,不到三分钟,一台装有各式传感器的无人驾驶车便打着“双闪”停到路边;在早晚高峰的拥堵车流中,汽车可以实现自动跟车、加塞预判……这些曾经在荧幕上出现的场景,正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革新,加速驶入...
中国汽车工业的突围密码:写在车轮上的产业革命
当德国汽车工程师汉斯第一次拆解比亚迪海豹时,他惊讶地发现这款售价仅3万欧元的中国电动车,竟采用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这项被欧洲车企视为"未来技术"的创新,已经在中国实现量产。这个细节恰是中国汽车产业蜕变的缩影:曾经被视为"廉价替代品"的自主品牌,正在用惊人的加速度重构全球汽车产业版图。在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