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跟着古人感受自然的韵味 🌿
夏至时节,跟着古人感受自然的韵味 🌿 今天是夏至,阳光明媚,白昼最长的一天。古人如何度过这个节气呢?翻开《草木有趣》,感受古人的浪漫与细腻。 🌞 夏至的物候变化: 鹿角解:鹿角在夏至时开始脱落,因为阴气生而阳气衰。曾经以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盛的日子,现在才知道,其实是阴气开始生长的时候。 蜩始鸣:知了在夏至后开始鸣叫,声音清脆悠长,仿佛在诉说着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古诗词里的夏至,是夏日独有的隐秘清凉
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极致,万物在骄阳下尽情舒展——古人笔下的夏至,从不是单纯的季节符号,而是被蝉声、荷影、流萤织成的诗行。那些藏在平仄里的夏日况味,至今仍在时光中散发着草木的清香,让我们循着十首顶级诗词的脉络,走进古人笔下的夏至光阴。01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文明培育•跟着日历学优秀传统文化 | 夏至,万物极盛,岁月沉香
夏 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2025年6月21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恪遵宪度》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
50首夏至诗词,沉李浮瓜,花开半夏,满目尽繁华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涨落平溪水见沙...
6月21号夏至,记得1要吃,2要戴,3要求,老传统不能丢
更绝的是古人观察力:夏至这天白昼最长,面条又细又长,正好应景! 老话调侃“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字面意思是吃完面白天变短,做针线活用的线也一天比一天少,实则记录着阳光的悄然流转。 就连清代皇家也痴迷这口,北京家家户户吃“冷淘面”(过水凉面),井水冰镇的面条拌上黄瓜丝、蒜泥,暑气瞬间消一半...
夏至节气的传统习俗,以及由来、地域差异和相关的民间传说
3、民间传说:相传夏至吃面起源于古代祭神仪式。夏至正值新麦收获,人们用新麦面粉制作面条供奉神灵,感谢上天恩赐并祈求来年丰收。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民间传统,人们相信夏至吃面能驱除湿寒,会带来健康好运、平安顺遂和五谷丰登的。四、秤人。1、由来:夏至秤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据说在夏至这一天秤体重...
六首夏至诗词,阳气盛极而衰,一起看看古代人怎么过夏至
在这样重要的日子,我们一起品读古人笔下的夏至,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夏至的吧!《竹枝词》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很多人都熟悉,都知道诗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在杨柳青青一望无际的江边上,美丽的少女等待着情郎,情郎唱着欢快的歌曲而来,人未至,声...
古人如何过“夏至”?尝食角黍、互赠扇子和放假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时间走到六月中旬,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如约而至,天气变得更加炎热,空调房、冰西瓜成了许多人的最爱。 在古代,夏至其实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诗经》里有“年丰多黍”的句子,人们会举行一些仪式来祈求丰收。辽代时,女子之间还会互赠扇子与香囊。 夏至原本是个节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
看看古人的夏至如何度过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
夏至丨4大习俗你知道几个? - 知乎
在古代扇子是消暑必备,在夏至日这天,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以扇生风、涂抹粉脂,可以散体热、防生痱子。 流传至今的夏至习俗 吃面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即日起,白天将逐渐缩短,黑夜渐长,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为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吃夏至蛋 在湖南有些...
古人清凉度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最热的一天。然而,古人却在炎热中寻得清凉,在时光里觅得诗意。他们不以酷暑为苦,反以清凉为乐,以节气为媒,以生活为诗,将夏至的炎热化作心灵的清凉。古人度夏至,讲究“心静自然凉”。白居易在《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中写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今天夏至,一起邂逅古人生活里的夏至模样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lù)水穴,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夏景、天气的描写,写出夏至日的天气变化与节气特点,以及夏至过后,阴阳二气的变化。从这些诗歌中,不难发现,古代的时候,人们对夏至这一个节气的重视,以及古人对夏至物态...
蝉响荷风中,尘世夏至日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想,这看似普通的一天,骨子里藏着老祖宗们的大智慧,跟咱们的吃喝拉撒,身体健康,甚至活法儿都有点关系。咱们聊聊这夏至,它可不是随便蹦出来的。你想啊,老早以前,没手机,没电脑,人们咋知道时间?就是靠看天。这夏至,就是古人拿着“土圭”这玩意儿,通过测量太阳影子,定下来的。它...
夏至!老一辈传下的“吃二做一忌一”习俗,这样过夏天舒坦又养生
说了这么多,其实夏至的习俗也好,养生方法也罢,核心都是古人 “顺应天时” 的智慧。现在咱们过夏至,不用完全照搬老规矩,但可以把这些传统里的生活哲学融入现代生活。一碗应季的面条,一个午休的习惯,一次对贪凉的克制,都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身体的爱护。希望大家都能借着夏至这个节点,把夏天过得舒舒...
24节气“夏至”来了,记住:一祭,二吃,三不做,莫忘祖宗老传统
夏至的文化内涵丰富,各地风俗各异,但多围绕着消暑、养生和祈福展开。在古代,夏至与冬至并列为两大节日,有“夏至阳盛,君子斋戒”之说,强调这一天的仪式感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而在民间,夏至食俗尤为多样,如北方的“吃过水面”,用凉爽的面条祛暑解热;江南地区的“夏至饼”,用小麦粉制成,象征着丰收与吉祥...
诗词里的节气·夏至丨立竿“无”影 看古人如何度夏?
同时,“至者,极也”,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此后,昼渐短,夜渐长,我国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诗词里的夏至:古人如何度过盛夏? 夏至是最早确定的四个节气(二分二至)之一。古代将夏至作为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庆祝粮食丰收、祭神祀祖,感谢神灵、祖先庇佑灾消年丰。
夏至当天,切记:1不走,2要记,3不忘,4要吃,夏天开个好头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夏至当天的"1不走,2要记,3不忘,4要吃",帮助大家在这个重要的节气里开个好头,迎接炎炎夏日。首先说说"1不走"——夏至当天不宜远行。这个习俗源自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阳气达到顶峰,古人认为此时天地间的气场处于极盛状态,远行容易消耗过多体力,不...
夏至日,感受古人的浪漫与智慧 🌞
2024年6月21日,夏至,让我们一起领略古人的浪漫情怀。🌿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昼长夜短的一天。🌅 太阳以每日几十公里的速度向北移动,今天终于抵达北回归线。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独特的浪漫。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标志着太阳北行的转折点,...
今日夏至,快带孩子一起体会古代文人的诗意夏日吧
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 互相馈赠 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 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 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 俗谓“夏至饼”夏至面 自古以来 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以及“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 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古代文人的诗意夏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