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研机构人员违规使用AI软件导致泄密 国安部最新披露_央广网
——违规使用AI工具。小李是某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在撰写一份研究报告时,为图方便,使用了某AI应用软件,擅自将核心数据及实验成果作为写作素材进行上传,导致该研究领域涉密信息泄露。事后,小李受到严肃处理。 ——社交媒体炫耀涉密信息。小蒋是某机关新入职干部,按照工作安排,参加有关会议并领取一份秘密级文件。出于炫耀心理,他将该
因这样使用AI,多人被判刑!
AI科研致泄密 某科研机构一研究人员保密意识淡薄,为快速完成研究报告,擅自使用一款流行的AI写作应用软件辅助办公,将部分核心数据及实验成果上传到该应用,导致该研究报告中的部分涉密敏感信息被泄露,在网上流传,给该科研机构造成经济损失,也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害。事件发生后,该研究人...
【保密提醒】谨防AI成为泄密“跑风口”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使用AI办公须绷紧保密之弦,使用合法合规的国产大模型,强化风险意识,规范使用流程,不得将涉密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以拍照、输入、复制以及其他任何形式,部分或者全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处理,坚决避免AI办公泄密。 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和...
【保密提醒】谨防AI成为泄密“跑风口”_安徽省国家保密局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使用AI办公须绷紧保密之弦,使用合法合规的国产大模型,强化风险意识,规范使用流程,不得将涉密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以拍照、输入、复制以及其他任何形式,部分或者全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处理,坚决避免AI办公泄密。 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和...
中共吉林省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吉林省国家保密局
工作中,AI创作工具能高效地创作出高质量的文案、设计图甚至是编写程序代码;生活中,AI换脸技术在娱乐、影视等领域大放异彩,精致的“脸部合成重塑”让人真假难辨... 然而,这些酷炫科技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个个不容忽视的“泄密陷阱”。比如,AI模型会记忆你的使用记录,并可能在未来将一些数据“另存”给他人;又比如...
绝密文件敢喂给AI吗?员工已经喂了,你知道吗?|知识库|内网|涉密...
案例二:科研机构涉密信息泄露 某科研机构研究员保密意识淡薄,为加快报告撰写,擅自将核心数据和实验成果上传至流行AI写作应用。这导致报告中涉密信息网上泄露,造成机构及国家损失,该研究员受到严肃处理。 案例三:国安部通报国家秘密泄露 2024年8月,国安部通报:部分涉密人员为节省时间,违规将涉密材料内容输入AI写作小程序,...
使用AI工具时,哪些信息绝不能公开?
一、科研人员面临的信息泄露风险 1. 个人身份信息 为了使用AI工具,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平台上注册账号。这些平台可能会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认证资料等。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导致身份盗用或其他安全事件。因此,在使用AI工具时,科研人员应尽量避免使用真实身份进行注册,或使用平台提供的...
谨防AI工具成为数据泄密口,天锐蓝盾筑牢企业数据防护墙
在AI 技术深度融入办公场景的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如 AI 写作、AI 对话工具正以 “一键生成” 的便捷性重塑工作方式。然而,某涉密单位工作人员李某因使用 AI 写作软件输入涉密方案内容被严肃处理,某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因上传核心实验数据导致泄密等案例频发,为所有企事业单位敲响警钟 —— 当便捷性遇上保密性,如何避免...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加快制定针对AI生成虚假信息的专项法律法规
哪些工作若使用AI可能导致泄密等违法行为 政府机关涉密工作: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起草、政策制定、情报分析等工作时,使用AI可能导致泄密。比如在国家安全、外交、军事等领域,若将涉密信息输入AI系统,如AI写作程序会自动收集用户输入的信息内容以供自主学习,相关数据易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取,造成...
AI 办公便捷背后,泄密风险需警惕_数据_写作_信息安全
某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为赶进度,用流行 AI 写作软件辅助写报告,上传核心数据与实验成果。结果部分涉密信息泄露流传,给机构造成经济损失,也损害国家利益,涉事人员遭严肃追责。 二、AI 办公泄密隐患深析 生成式 AI 高度依赖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国家秘密信息一旦输入,从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到运算、传输,全环节暴露风...
中共吉林省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吉林省国家保密局
同时,要全面排查数据资源平台存储涉密敏感信息、使用云服务、系统安全防护等情况,严格落实数据分类分级规则、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网络分级保护等管理要求,确保数据安全可控;加快推进保密管理平台和技术防护手段建设,及时发现处置泄密苗头,堵塞隐患漏洞;还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流量分析、数字取证等技术手段对开源情报的关
泄密?警惕!
高校科研人员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 切不可忽视学习保密知识 遵守保密纪律 否则 稍有不慎就可能违反保密法律法规 甚至造成泄密后果 既影响个人前途 更会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损害 泄密事件屡屡发生 1 某高校教授泄露国家机密案 某高校教授因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接触了大量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
“今天起一切工作禁止用AI!”这条视频火了,网友:确实有风险,可以...
近日,一则“老板:天塌了!公司有人把内部数据发网上让AI做表格,不知道谁干的”的视频火了。事情的缘由是,该公司一名员工为减少工作量,将公司内部数据发送至AI制作表格。 (图源:网络) 此行为被公司高层知悉后,公司全员接受谈话。公司老板不仅禁止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使用所有AI产品,还在全公司范围内展开泄密调查。老板...
官方发文!使用AI生成材料,列为失信行为!
使用AI生成材料,列为失信行为! 近期,山东省科技厅发布《山东省科研诚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明确了科研诚信管理中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细化了科研失信行为分类,完善了科研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数据汇交流程。 《管理办法》附件围绕科研失信行...
保密教育 | 警惕!这些办公“黑科技”可能有失泄密风险!
部分涉密人员在起草涉密材料时,为节省工作时间,违规将涉密素材和涉密文件内容输入AI写作小程序生成文章,并认为只是截取文件片段,不至造成泄密。殊不知,AI小程序会自动收集用户输入的信息内容以供自主学习,相关数据易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取,造成国家秘密泄露。
机关工作人员违规使用扫描软件,致127份涉密文件泄露!国安部披露...
近期某机关工作人员因贪图便利,违规使用互联网扫描软件扫描涉密会议纪要,使该文件被自动备份至网盘。但其网盘账号密码遭暴力破解,使得攻击者获取了其在3年间扫描的127份涉密文件,后泄露文件经境外社交媒体传播,造成重大失泄密事件,对我国家安全构成现实威胁。
中科院发布八条诚信提醒,在科研活动中规范使用AI技术
9月10日,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公开发布《关于在科研活动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诚信提醒》,对中国科学院科技人员和学生进行提醒。中国科学院官方称,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变革与创新,同时也对支撑科研诚信的现有实践提出了严峻挑战。譬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伪造数据,...
【保密提醒】謹防AI成為泄密“跑風口”_中國農業銀行
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使用AI辦公須繃緊保密之弦,使用合法合規的國產大模型,強化風險意識,規范使用流程,不得將涉密文件、圖片、音頻、視頻等信息,以拍照、輸入、復制以及其他任何形式,部分或者全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進行處理,堅決避免AI辦公泄密。 法規鏈接
美指控前谷歌中国员工窃取AI机密,可能面临长达15年的监禁
一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程序员,如今站在了美国司法部的被告席上,罪名是窃取AI核心机密。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技术泄密案,而是涉及全球顶尖算力、芯片架构以及大语言模型训练的核心秘密。更戏剧性的是,这位工程师在事情败露后,竟然预订了一张单程机票,试图离开美国。但显然,他的计划没能如愿。为什么会这样呢?...
关于安全规范使用互联网AI资源的提示-信息化办公室
三、规范使用流程:前置审核机制,教学类材料上传前需去除学生个人信息及成绩分布表;科研数据须完成脱敏处理(如替换关键变量、模糊坐标精度);行政管理文件应删除审批人签名栏、系统访问路径等字段。对必要上传的文档启用“不可复制”水印并关闭AI工具的自动同步云存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