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增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科学装置#转起... 来自央视新闻 - 微博
#中国新增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科学装置#【转起!赞!#中国科学家演示现实版哪吒2法术#】《哪吒2》里,哪吒把水变成冰的一幕你还记得吗?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国际先进的、同时具备“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综合实验能力的用户...
又一“大科学装置”落地,东大打造!目标:世界唯一、单体规模最大
近日,由江苏省发改委、东南大学、南通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推动的“极地与极端环境模拟实验设施预研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南通市首个大科学装置正式落地,也是东大与市政府双方积极投身海洋科技创新、建设海洋强国的具体实践。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不仅能帮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在基础科学领...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比地球磁场强50万倍,解锁全球独一无二的“大国...
这里是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是环绕科学城第一个开工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个装置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的极端条件于一体,全球独一无二。在这里,磁场强度可达地球50万倍,温度逼近绝对零度,还可实现1亿分之一秒时间尺度的超快光场。自2023年试运行以来,已批复国内外近100家单位的七百多个科研...
中国“人造太阳”
中国“人造太阳”项目最近有了新的进展,配上了名为“赤霄”的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这一装置被形象地比喻为一把性能超强的“激光剑”,它能够每平方米每秒钟极速喷射亿亿亿个粒子,为研制“人造太阳”的核心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持。“赤霄”装置的成功研制使得中国成为继荷兰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此类先进设备...
这里将再添大科学装置!世界首个“零磁”空间将如何拓展人类边界...
杭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报告明确,2025年,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扩围提能,谋定第三个大科学装置,全年全国重点实验室突破20家。 近日,杭州的两个大科学装置都迎来了新的进展。 “巨人”拎着两个大吊篮飞速旋转 带你实现“一步千里” 如何在实验室里实现“一步千里”?
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6倍,中国核聚变装置屡次创下世界纪录
合肥“科学岛”上这个名为“东方超环”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该装置有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汇聚了“超高温”“超低温”“超强磁场”等多项尖端技术,拥有专利近2000项。每个托卡马克的建造者,都在做一件“无先例可循的事”。几万个接头要“密不透风”2月7...
中国突然公布一超级大科学装置,终于做蓝星顶级水平
强磁场装置 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40万高斯强磁场装置的国家,磁体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不仅如此,在建造强磁场装置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突破。我们混合磁体当中的外超导磁体,将提供800毫米的室温孔径,如此大的孔径,提供如此高的场强,在世界上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成果 把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亿度千秒!中国“人造太阳”创世界纪录,它到底有多牛?
你们有没有想过,未来的能源可能来自一个“人造太阳”?没错,中国的“人造太阳”最近又刷新了世界纪录!1月20日,中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了上亿摄氏度、持续1066秒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不仅是中国科技的骄傲,更是人类迈向清洁能源未来的重要一步。那么,什么...
又一大科学装置即将建成 “国之重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
央视网消息:下面来关注我国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的最新进展。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是科研团队耗时多年,在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建造的一个巨型实验室。利用这个深埋地下的大科学装置,科学家们将捕捉探测宇宙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基本粒子——中微子。11月20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即将建成。
合肥拟建一大科学装置!
2022年4月,安徽省发改委、合肥市发改委和中国科大一致同意启动“超级陶粲装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并确定选址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比邻建设中的“合肥先进光源”。 “把用于多学科研发平台的同步辐射光源和用于重大基础研究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布局在一起,将是国际上独一无二的、有特...
中国这个大科学装置通过国家验收 已经创造三项世界之最
中国宇宙线实验研究经历三阶段 大科学装置“拉索”的探测器。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科院高能所“拉索”团队科研人员在大科学装置控制室工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科院高能所称,中国的宇宙线实验研究迄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1954年,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在云南东川海拔3180米的高山建成;1989年至...
中国人造太阳创造新世界纪录,人类工业的最高峰,比6代机还牛
EAST装置此次创造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了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在这1000秒内,EAST装置成功地将等离子体温度维持在1亿摄氏度,为人类实现聚变发电提供了有力支持。二、EAST装置简介 EAST装置形如“巨罐”,汇聚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近百万个零部件...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 装置究竟有多硬核?记者探访→...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副所长 程金光:这个装置把目前物质科学领域里最尖端的一些实验仪器集成到一起,就提供了一个全链条、一站式的物质科学的研究平台,也是目前解决凝聚态物质科学领域一些重大的科学问题的一个集成创新的平台。这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推动物质科学的前沿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为未来的量子...
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6倍,中国核聚变装置屡次创下世界纪录
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6倍,中国核聚变装置屡次创下世界纪录 【中国制造业极限“探秘”②】从-269℃到1亿摄氏度,“人造太阳”如何经历“冰与火”的极度考验?阅读提示 安徽合肥“科学岛”上有一个名为“东方超环”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该装置有近百万个零部件...
“拉索”:4410米高处,探索宇宙的超高能极限
“拉索”的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具有在PeV能区最精确的测量能力,能够精确测量1PeV宇宙线的成分及其能谱。“这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拉索’是这个能区精度最好的实验装置。”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副主任姚志国告诉记者。 自建成至今,“拉索”团队几乎...
中国目前的大科学装置有哪些-知了爱学
中国目前的大科学装置有哪些 中国的大科学装置是指一些重大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设施,规模庞大、投资巨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引领作用。目前,中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一批大科学装置包括: 1.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直径500米,位于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是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也被称为“...
“大国重器”频出!大科学装置 带动本土产业链大发展_实验_合成_设备
大科学装置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开放共享,不仅是本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够享受到自动化实验设备,通过“云实验室”还能够实现全国“接单”,大大降低企业、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本、时间成本。无论在哪个城市,企业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接入后台系统,就可以享受到开放共享的专业设备,完成科研项目。
独一无二!——走进国家天文台,国家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是中国第一个天文领域的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于2008年正式落成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并投入观测,望远镜结构十分独特,2021年以前一直是国际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目前位居第二),一次观测可以同时获得4000颗天体的光谱,目前已经发布了世界上最大的光谱数据库。与...
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6倍,中国核聚变装置创下世界纪录
合肥“科学岛”上这个名为“东方超环”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该装置有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汇聚了“超高温”“超低温”“超强磁场”等多项尖端技术,拥有专利近2000项。每个托卡马克的建造者,都在做一件“无先例可循的事”。几万个接头要“密不透风”2月7...
中国这个大科学装置通过国家验收 已经创造三项世界之最
中科院高能所“拉索”团队科研人员在大科学装置控制室工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科院高能所称,中国的宇宙线实验研究迄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1954年,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在云南东川海拔3180米的高山建成;1989年至2000年,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相继启动中日合作ASγ实验、中意ARGO-YBJ实验;2009年,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