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走入家庭,还有多远
“粗略预计3至5年。”王磊坦言。“首先是成本问题,目前人形机器人价格昂贵,多数在数十万到百万元之间,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其次是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人形机器人需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准确执行任务,不能出现故障或错误;第三,机器人的‘大脑’,也就是智能化方面仍有待提高。”8月21日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
机器人养老,离我们还有多远?
养老机器人规模化应用还有多远?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陪伴型机器人可能在(未来)三年左右进入家庭能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护理的机器人有望在(未来)五年左右进入家庭 资料图:人形机器人在采集数据 中新经纬 薛宇飞摄 机器人养老要成现实了?今年全国两会会场内外,智能机器人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人形机器人离你家还有多远?专家预测5年可入万家
更棘手的是感知——人类凭直觉判断“水开了”,机器人却要靠视觉、触觉、热感数据综合判断,稍有延迟就会烫手。成本同样惊人:一只仿生手要10万,整机量产成本超20万。工厂“新手村”VS家庭“地狱模式”美国Figure机器人已在工厂连轴转20小时当“卷王”,但家庭场景才是终极挑战。工业流水线重复性强,而家庭环境充满...
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生活?预计最早2028年进入消费市场
行走、跳舞、空翻、避障、跋山涉水……世界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成果日新月异。人们购买人形机器人当然不只是为了娱乐,而是要让它们工作。这是不是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的时代即将来临?它离走入大众生活的目标还有多远?未来的智能升级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变化呢?2025年2月21日,上海举办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一名观众与宇树...
人形机器人成为“家庭成员”还需5至10年
人形机器人成为“家庭成员”还需5至10年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通用机器人打开大门 □ 本报记者 何 可 科幻电影中的人形机器人,距离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多远?在近日召开的一场信息通讯行业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给出了答案,“大概需要5至10年”。近日,美国《时代周刊》...
人形机器人走入家庭:还有多远?
这款机器人在工业场景和科研机构中的应用已经率先展开,这得益于当前的技术水平与用户需求的良好匹配。然而,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人形机器人何时能真正进入家庭,实现“入户”的愿景。对此,业内人士王磊预计,这至少需要3至5年的时间。他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价格高昂,多数在数十万到百万元之间,普通家庭难以承受。此...
人形机器人走入家庭:还有多远?
2“进家门”可能还需时日,至少3到5年 尽管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前沿科技,但目前它们仍处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过渡阶段。尽管在工业场景中已有大规模应用的趋势,但要让这些机器人“进家门”成为家庭成员,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Walker S为例,这款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已被转化为汽车检测...
人形机器人走向家庭:还有多远?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普遍较高,多数在数十万到百万元之间,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难以承受。其次,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人形机器人“入户”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人形机器人需要能够准确执行任务,确保不会出现故障或错误。最后,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更高...
距离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还有多远?
所以,距离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参与生产还有多远?人人拥有一台机器人是否是遥不可及的梦?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了多家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采访多位长年躬耕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专家,与他们一起探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与挑战。一台人形机器人的诞生 3月中旬,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
人形机器人走入家庭:还有多远?
这款机器人由宇树科技推出,售价为65万元,且已收到大量订单,甚至排到了明年10月以后。当前,人形机器人主要被应用于工业场景和科研机构,这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以及用户需求相契合。然而,人们更期待的是,人形机器人能够早日走进家庭,实现“入户”的愿景。对此,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磊表示:“这...
人形机器人进家,到底还有多远?
还有,机器人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得解决好,毕竟家里啥事儿都得保密。总结一下 人形机器人进家庭已经不是梦想了,它真的快来了!虽然现在还面临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肯定都能解决。说不定再过几年,咱家就能有个机器人“保姆”了,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总之,人形机器人进家庭是大势所趋,就...
家用人形机器人,离“大众下单”还有多远?
这为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打下了基础。就在Figure更新的后一天,挪威机器人公司1X发布了家用机器人Neo Gamma。这台身着尼龙外衣的机器人专为家庭场景而设计,根据公司官网视频,它能使用吸尘器、递香槟、端脏衣篮、把墙上的挂画扶正、出门接过主人手中的杂物袋等。有评论称,“这标志着家用机器人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新华社消息丨人形机器人为什么加速发展,距离进入家庭有多远...
新华社消息丨人形机器人为什么加速发展,距离进入家庭有多远?“新华深读”栏目一文讲清楚 编导:徐宁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人形机器人进家还有多远?今年被称为... 来自新浪资讯台 - 微博
【人形机器人进家还有多远?】今年被称为“机器人量产元年”,宇树科技9.9万的G1机器人预售火爆,65万元的H1型号订单排到2026年。尽管现在各大厂家研发的机器人已经实现了拧螺丝、后空翻、骑自行车等高难度动作,但距离真正胜任家务劳动、情感陪伴等需求仍有差距。行业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随着...
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技术瓶颈仍有待突破 目前,人形机器人离大规模量产和应用仍有距离。在工厂、商超“聘请”人形机器人上岗工作,依然是时下“时髦”而非绝对“实惠”的选择。比如在工厂环节,目前人形机器人还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只有少部分先进工厂开始探索在某些工作流程中使用。业内人士预计,人形机器人更多走进产线可能还需要三到...
按现在的发展速度,人形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有多远? - 知乎
这一价格不仅打破了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高价壁垒,更让普通消费者看到了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可能性。而就...
家用机器人来“咱家”上岗,还要多久?
周剑指出,机器人在家庭场景的落地通常分两步:第一步是陪伴功能应用落地,比如一台愿意陪伴人看足球比赛的机器人;第二步是服务功能落地,现在机器人已具备理解并分解复杂任务最终规划执行的能力,一旦运动能力突破,就会进入这个阶段。在外观设计方面,未来家用机器人不一定采用当下研发人形机器人的主流选择,即拥有运动...
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日常生活
2月24日,参观者在北京“机器人大世界”参观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进展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业内普遍预计,人形机器人的产能或将在2025年得到明显提升,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更实用的阶段转变。“走”进日常生活还有多远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但距离真正“走”进日常生活,到底有多远?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