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语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通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愿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领导人站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上为人类发展所构画的美好图景,体现了新时代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
新视野 | 把握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_京报网
几千年来,崇尚道义、讲信修睦成为中华民族坚守的道德准则;与邻为善、亲仁善邻成为华夏儿女遵循的交往之道;和平发展、协和万邦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价值目标。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思想,已经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向国际社会展示的大国风范。 中华民族历来将讲信修睦视为大同世界的特征 “讲...
国际锐评|中国如何与世界打交道?这部法律说透了
这是新中国首部基础性、纲领性、综合性对外关系法律,为中国与世界交往提供了更完善的法律遵循。它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了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及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和担当。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专家的话评价说,这部法律展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原则,将中国...
...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全球治理观深刻启迪世界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沿用“同乘大船”之喻形象地道明,在这个经历了长久全球化历程的世界上,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深刻认识到命运与共的现实,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有可能战胜重重挑战威胁,走向光明。 这是4月9日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
金句来习|大国之道 - 新华社新媒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阐释中国同世界的相处之道,立正位、行大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当前,世界多极...
从这个关键词感悟习近平倡导的“世界相处之道”
“中国始终支持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同世界各国共谋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28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习主席在致辞中多次强调“多边”,提出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
中俄正确相处之道给动荡世界带来的启示
这些凝结着历史智慧的经验,为中俄关系继续前行指明了方向,也给动荡的世界带来深刻启示。回顾历史,大国如何相处始终是个难题。当前,个别西方国家执意推动“大国竞争”,在世界挑动分裂和对抗。相比之下,中俄关系持续稳定发展表明:大国完全可以找到正确相处之道,并用强劲的双边关系给世界带来发展、合作与安全。走过75...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文明的处世之道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大度而又自信地开展同域外民族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就是中华民族对外交流、造福世界、促进和平的生动有力史实。当前世界需要发展,发展需要和平。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样,既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人民观察:合作共赢才是大国相处之道--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这是错误的,也是没有必要的。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向国际社会有力证明,中美关系不存在任何陷阱,合作共赢才是大国相处之道。 中国发展使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成为可能 2400多年前,西方文明发源地希腊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对此,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雅典的日益壮大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3万字白皮书给出答案 - 新京报
白皮书强调,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新时代的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与其他国家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决心不会改变,与世界携手同行的决心不会改变。未来之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
中国携手世界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但在世界的东方,新时代的中国一直以其特有的文明气质探索国与国之间和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往之道,并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孕育出中国自身独具特色的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
习近平外交思想里的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青年报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性集中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上,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观”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主要体现在“天下观”和大同世界的理想之中,它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崇高目标,有“天下一家”“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国与国相处之道,有“礼之用,和为贵”“万物并...
人民日报整版阐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_福建人大网
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古老中华文明,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思想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奉行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这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世界观、文明观,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新...
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之道_理论前沿_人民论坛网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自古以来就与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对外交往发展密切相关。兼容并包的中华茶文化承载了中国人崇尚的与世界相处之道,是连接国际交流的纽带,“茶叙国事”“茶礼”频频出现在各种重要的外交场合,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
说文解词|从“亲仁善邻”里领略中华文明的处世之道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合、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亲仁善邻”,典出《左传·隐公六年》,原文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意思是亲近仁德,与邻邦友善相处,是立国的法宝。在“亲仁善邻”中,“亲仁”和“善邻”是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
人民日报和音: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在此基础上,中国已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多种形式的命运共同体。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坚持同各国一道,以相互尊重超越恃强凌弱,以公平正义超越霸凌霸道,以合作共赢超越以邻为壑,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条国与国交往新路上阔步前行。我们相信,各国坚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
外交史诗,筑梦全球 | 敦睦邦交,携手共进
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秉承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运用刚柔并济的外交手腕,危难时护民周全,受辱时寸步不让,以捍卫本国利益为基础,积极为别国提供援助,以求共进,筑梦全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共赢的外交旗帜,继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
亲仁善邻:中华传统文化对国家交往之道的经典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
坚持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奉行殖民扩张、强权政治、霸权对抗的对外交往行径,追求天下为私的世界,决定了它们走不出“修昔底德陷阱”式冲突对抗的历史宿命。相比之下,新时代的中国是一个与欧美列强迥然不同的大国,坚持大道理想和天下情怀,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坚持从人类发展大...
东方醒狮与世界交往之道——习近平主席访欧阐述重要外交理念述评...
在不断奔涌前行的世界大潮中,中国——曾经衰老羸弱的东方睡狮,早已苏醒并焕发青春,抖擞精神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访问欧洲时打的比方,生动概括了东方醒狮与世界的交往之道。 护佑平安、兼善天下的和平之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