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周总理让我搞导弹--周恩来纪念网--人民网
我们体会,中国在那样一个工业、技术都很薄弱的情况下搞“两弹”,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是不行的,那就是党中央、毛主席一声号令,没二话,我们就干,而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就是周恩来总理和聂帅。 我们的科技人员爱国是一贯的,是有光荣传统的。聂老总有句评语说:“中国科学家不笨!”的确如此。我还要说,中国的科学家聪明...
「学习恩来」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几个故事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
1956年12月,周总理出席上海科技界的一次座谈会,有人提出上海应当有一个科技活动的场所,他认为符合实际需要,当场表示赞同。后来,市委决定把南昌路上的一座花园楼房改建成科技人员的活动场所,周总理知道了很高兴,并由陈毅同志题写了“科学会堂”四个大字。50年代,周总理有一次来到上海,不久就了解到“大世界”游乐场有...
以爱国奉献铸就新中国科学丰碑---中国科学院
钱三强先亲自开展情况调查,找了中国驻苏使馆人员和中国学者谈话,详细了解了周光召的业务能力、工作成绩、思想志趣等方面的情况,最后作出判断说:“这是一位少有的、在理论物理方面功底十分深厚的杰出人才,我无论如何也要促其实现心愿。”钱三强接着从莫斯科拍电报给刘杰:“我认为周光召较适宜九局理论组,但需在国内解决...
他曾让西方惊呼中国在最短时间内就进入核导弹时代|中国..._新浪军事
1970年4月1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1号卫星运抵酒泉发射中心,在此后10多天时间内,周总理又两次要参试人员回京汇报发射准备情况。 4月2日,第一次汇报。周总理见任新民坐在角落里,便招招手,指着身边的座位说:“任新民同志,到前边来,这里是你的座位。”汇报结束后,已是午夜12点多了,周总理关切地...
御风执矩量天穹!庄逢甘院士百年诞辰纪念展在京开幕
1965年,随着三线建设号角吹响,庄逢甘受命参与绵阳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基地规划。他从北京空气动力试验基地抽调398名科技人员奔赴四川绵阳,为内地“三线”风洞设计建造和空气动力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为中国航天选了最稳的路 上世纪90年代,载人航天路线之争激烈。有人主张“弯道超车”,直接研发航天飞机;有人则担忧技术...
记住这个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日子!
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工作者,在缺乏图纸和资料的情况下,与戈壁黄沙做伴:没有先进设备,科技人员用手摇计算器将上万个数据计算出来;在铝锅中浇注炸药时,由于化学反应会产生呛鼻伤喉的气体,每人都戴着厚厚的口罩;锯炸药时,科技人员端着脸盆浇水降温以防炸药爆炸……“东方巨响”背后,是许许多多我们如今熟知而...
惊天动地的壮歌 - 澎湃在线
周恩来总理说:我们在尖端技术上,要像攀登珠穆朗玛峰那样前进。1961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缩短战线,集中力量,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技术。大批专家和科技骨干,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从全国各地迅速奔向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第一线。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把自己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为国争光的壮丽事业。
周恩来:“不要使我同群众有距离”-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1958年7月1日至7日,周恩来总理冒着酷暑高温莅临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视察。为了能广泛地接触群众,更多地了解到真实情况,周总理提出要求:这次活动要轻车简从,不要搞迎送,不要前呼后拥。 在新会短短的7天视察中,周总理深入到工厂、田间、学校、供销社、卫生站等,同工人、农民、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归侨...
中国航天日:永远的东方红 不朽的航天魂!
周总理的话让大家安了心,这个棘手的难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对原有卫星方案进行简化 1967年12月,国防科委组织召开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论证协调会,确定了“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的十二字卫星总体技术方案。作为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的孙家栋,为了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解决有无问题的基础上,再研制...
周恩来与“两弹”结合试验|周恩来_新浪财经_新浪网
1966年 10月 27日,中国在西北导弹综合试验基地进行的第四次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取得成功。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铸就了坚实盾牌。“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是中国国防尖端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周恩来亲自组织和指挥了这次试验...
中国导弹航天科技发展中的周恩来和钱学森_中国台湾网
为了解决组建导弹研究院的技术人才问题,5月29日,周恩来委托聂荣臻,邀请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国家科委副主任范长江、一机部部长黄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等33位有关部门领导人共同研究,提出方案。过了几天,聂荣臻将需要商调的380名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名单报...
记忆| 星辉耀国 永怀不忘|郭永怀|钱学森_新浪新闻
1962年,为加快核武器研发步伐,党中央决定将核武器专家集中到大西北试验基地。周恩来总理找郭永怀谈话:国家想让你去西北大漠主持原子弹研究工作,时间可能数十年,甚至一辈子。可能很多年不能见妻子、孩子,而且还不能说,你愿意吗?“我愿以身许国!”郭永怀的回答斩钉截铁。
中国访谈_中国网
他就接下了这个重任。中央决定1月份搞原子弹之后,他是一月份领导小组的成员,56年3、4月份正式任命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到了58年,他接任国防科委主任,也是中央科学小组的组长,领导整个科技工作。聂帅在1956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分工的时候,周总理宣布聂帅领导科技工作,包括民用和国防两个方面。
周恩来:中国尖端技术发展的总设计师
在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前,周恩来就已经批准进行了“东风二号”导弹的发射。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就立即开展原子弹、导弹的结合试验,仅仅用两年时间,中国就拥有了导弹核武器。这样的速度让那些讥笑中国有弹无枪的西方记者大跌眼镜。 正是由于周恩来提出了“全面规划,分清缓急本末”的指导思想,中国的尖端技术虽然涉及面广,门类...
今天,我们一起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26年总理任期 今天是2025年1月8日 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9周年的日子 周总理鞠躬尽瘁,功勋卓著 他的崇高风范,永载史册 今天 让我们一起缅怀周总理 向他致敬——那年 您年少志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豪言壮语如此激情澎湃 激励无数中国少年奋发图强 那年 您东渡日本 苦苦追寻救国救民之道 临别时,您留给同学们的...
我国尖端科技事业凝聚着周总理的心血--周恩来纪念网--人民网
在第一次核爆炸试验3天前,周总理让我邀请在京的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郭咏怀等几位核物理学家,乘坐张爱萍总指挥派回的专机一同飞往现场,观看了原子弹爆炸实况。周总理和张副总长如此周到地关心和尊重科学技术人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对待科技人员上,周总理坚决反对“左”的一套,他主张对高级知识分子...
周恩来纪念碑(云南省境内纪念碑) - 百度百科
周恩来总理纪念园,坐落在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城西的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科研大楼后侧的一片胶林内,属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历史 该园建于1985年,由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筹资,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师生设计,热作所工程队依图施工建成。碑园用无形的字,刻下了热作所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西双版纳群众对周总理的...
周总理视察东风一号近程地地导弹发射(图)_新浪军事_新浪网
周总理高兴地站起来鼓掌,大家互相握手祝贺,整个发射场一片欢腾。这时总理说:我代表毛主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导弹武器研制、生产的工人、科技人员,向参加这次发射的指战员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你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希望同志们认真总结经验,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胜利,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周恩来的严实精神与“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周恩来纪念网...
1970年3月26日,“长征一号”火箭出厂前,周恩来在听取出厂汇报时,告诫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工作已经做好了,要继续仔细地做工作,搞好故障预想。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埋头苦干,奋发图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并安全保密地运到酒泉导弹发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