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史馆
“自强不息”令我们树“大志”、有责任心,“厚德载物”让我们有“大气”,含包容心;“自强不息”是要去“求真”,“厚德载物”是要去“求善”,只有求真、求善了方能达到“求美”。 在人生道路上,无论何时、何境,都要“自强不息”,能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不断进取,敢担当、有作为。不因循守旧...
脑瘫男孩考入清华 用亲身经历诠释自强不息-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而这一校训正好与赵子康的成长经历相契合。一路走来,病痛磨砺了他的精神,却无法磨灭他阳光乐观的心态。 “生命的存在就是对命运的反抗。”赵子康引用他喜爱的作家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阐释的哲理故事来表达他对生命的理解。“西西弗斯不断把巨石推到山顶,但巨石很快又滚落...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成就史上最燃校训
大意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该像天一样,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借这两句话,梁启超对清华学子提出“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望,精准体现了清华的建校宗旨和精神内核,于是校委会决定把其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提炼...
详解清华大学校训:君子如何“自强不息”? - 抱雪斋读易笔记
清华大学的两句话校训,第一句就是“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大象》的“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周易》第一卦的卦德总结。一、“君子”至诚,心术为主 “君子”一词非常常见,因此大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简单地认为是对古代贵族男子的泛称,对其真实的含义未加深思。但是在属于思孟学派的《大象》作者笔下...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清华校训看梁启超“君子”演讲
《清华周刊》刊登《梁任公先生演说辞》,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出于此。 君子二字其意甚广,欲为之诠注,颇难得其确解。惟英人所称劲德尔门包罗众义与我国君子之意差相吻合。证之古史,君子每与小人对待,学善则为君子,学不善则为...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刻内涵与多重解读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刻内涵源自于著名学者梁启超在1914年的一场演讲。他以“君子”为题,引用了《易经·大象传》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段话旨在鼓励清华学子崇德修学,努力成为真正的君子。梁启超深切期望,通过这样的校训,学生们能在未来承担起重要...
日扛两百袋沙子的清华大学生,诠释着什么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不息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能够让一个人内心变得更加强大;能够让一个人格局变得更加广阔。 什么是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的含义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我们中华民族就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每一个人也当有这种优秀的品质。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一个优秀...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怎样产生的?揭秘! - 中国...
自强不息是对生命的体会,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进、奋发向上。”“我认为这两种思想: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清华人在建校初期,就将自身的精神世界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依据史料和校友亲历以及海峡两岸清华大学校训同一的史实,清华的校训是“...
清华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 百度文库
朱自清在清华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他的一生虽然有起有落,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就像一颗坚韧的种子,在清华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为后来的人提供了一片清凉的绿荫,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自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退缩。你要是问我,他哪点最值得我...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百年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早已超越了校园的范畴,成为中国教育界乃至全球华人社会的精神旗帜。它激励着人们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勇于创新;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人际交往中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无法像清华校友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在日常...
从《无问西东》到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为特殊的教育背景,留美学生们对发奋图强、自强不息有着格外深刻的理解,在海外孜孜以求,发奋学习西方知识,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1914年11月,著名学者梁启超在清华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君子”的精彩演讲。他引用《周易》中两句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清华人发奋...
董山峰:自强不息是清华人的宿命,厚德载物是清华人的使命
”他解释,当你懂得自强不息是清华人的宿命,无论逆境顺境,你都能心平气和、心无旁骛地追求创新性发展,创新和不创新在结果上必有反差;当你懂得厚德载物是清华人的使命,无论吃多少苦头,做多大贡献,你都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目标远大者永远在路上。“深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理者,自有大音希声和...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精神旗帜下的民族复兴
这两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清华的校训中,更融入了清华人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自强不息,是清华人不断追求进步、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无论是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还是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清华人都展现出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勇于攀登学术和科技的高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厚德...
自强的清华人永远奋进在改革道路上|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献辞
我们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永远奋进在改革道路上,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遘此春景,既茂且长。”校庆是清华人共同的节日,母校永远是校友们温暖的家,欢迎广大校友回家!
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源自《周易》的《乾卦·象传》,以天体运行的刚健不息为喻,强调君子应效仿自然规律,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这一校训不仅是清华大学的核心理念,更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坚韧不拔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历代清华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 ...
💪自强不息:清华精神的深层解读
清华大学以其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闻名遐迩。这八个字不仅是对所有优秀学子的期望,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杨绛女士曾说,这八个字也是对获得“好读书”奖学金的同学们的殷切希望。📚“自强不息”意味着从自身做起,不断努力提升自我。这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生存的本领,珍惜每一寸光阴,积极进取。
清华校训自强之内涵-知了爱学
1. 自强不息首先体现为个人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清华,这种精神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勤奋学习,追求学术和科研上的精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自强不息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清华人将这种精神内化为面对逆境时的坚持和勇气,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克服困难。 3. ...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八字真言,助你破解人生困顿
1914年冬,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学校任教期间,曾做了一次名为《君子》的演讲,在演讲中,梁启超先生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刊,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话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自此之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就被铸进了清华校徽,并高高悬挂于大礼堂上方,成为了清华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