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柳州76岁“鲁班”造1200平方米木楼火上热搜,2000万网友看呆了
这位被网友称为“鲁班再世”的老人 是三江同乐乡小有名气的掌墨师石善章 乡邻们亲切地叫他“胡子叔”76岁的他连小学都没念完 却用50年时间 为家乡建起200多栋风雨不摧的木楼 而他的“神技”竟然是被一场大火“烧”出来的 1974年,高培侗寨突遭大火 300多户木楼被毁 由于全村只有一位会造木楼的掌墨师 ...
即将消失的行当 —— 掌墨师 - 澎湃在线
从业47年,他共建吊脚楼200余栋,仅他所在的报德村便建有30余栋。看着总数可观,其实一年不如一年。“这些年活越来越少了,好多人家都修砖房了,不请我们木匠了。”就看老人所在的报德村,公路两边不少人家都换成了两三层的砖房。念旧一点的,就把顶层建成木楼,虽然他们也说木楼住着凉快,但还是选择了造价更...
贵州这一村寨,有200年历史的木楼,还有着众多古井古墓
在贵州有着许多少数民族村寨,但是有这么一个村寨,这里具有着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古石板道,又有着拥有200年悠久历史的木楼,在这里还可去探索各种古井古墓。这里就是大利侗寨,它隐匿在龙江东北大约25公里处的一个山谷当中,当你来到这里,第一眼就会让人惊艳。当汽车临近寨子的公路,在这个制高点上,我们能够透过...
老木匠40年建200余栋苗族吊脚楼 整栋楼不... 来自北国网 - 微博
【老木匠40年建200余栋苗族吊脚楼 整栋楼不用一颗钉子】贵州雷山县报德村的苗族木匠杨昌义,从25岁入行学艺,到如今69岁两鬓斑白,44年的坚守,他建造了200多栋苗族吊脚楼,凭借精湛的木工技艺,可以建4至5层的高层吊脚楼,且整栋房屋不用一颗钉子,全为榫卯结构。L中新视频的秒拍视频 ...
土家村寨枫香河:木楼重生 追回落后的三十年 - 新京报
二十岁前,他建了自家的木楼,在这栋木楼里,他过了一生,拉扯大了7个子女。前几年,寨子里一棵萎靡多年的老树突然迎来“新生”,抽枝发芽,老人为此很开心,常会向人念叨。但他从没想过,耄耋之年,这栋已破旧不堪的老楼,也会“新生”。一群年轻人来到湖北土家族自然村枫香河,从里到外,彻底改造了一遍...
大地风华·走进古村落丨杉王树下
老人的家是一栋三层木楼,一楼架空,堆放农具杂物,饲养鸡鸭;二楼是起居饮食的地方;三楼用来储放粮食。除了屋顶铺的是青瓦,其他部分的建筑材料都是杉木。房子四壁用杉木板镶嵌,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翅欲飞的凤凰。二楼堂屋的墙壁上,挂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十几张...
千年古寨的“治理密码”
深山藏古寨,布依韵悠长。走进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的高荡村,200余栋石木结构的布依族栏杆式民居错落有致,桫椤河潺潺流淌,布依族的歌声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一幅和谐画卷。然而,这个被誉为“千年布依古寨”,获评“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地方,曾经因邻里纠纷、土地争端等...
200栋楼,建40年,不用一钉,69岁老人将一技能用到出神入化 - 奔跑的...
200栋楼,建40年,不用一颗钉,这位69岁老人是如何将这项技能发挥到极致?“苗屋建筑师”,69岁的老人杨昌义,是贵州雷山人。25岁学艺,44年的职业经历中,为大家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如何将一个技能用到出神入化。苗族吊脚楼,依斜坡而建,需要把坡地修成厂字形,下用木柱支撑,上与土台平齐,低者七八米,...
山村老屋建成数百载,大爷免费住50年,没人收“租金”
老屋是历史的象征,是乡愁的一种载体,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房子在,有“家”的感觉。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山村村民大都建起了漂亮的楼房,储大爷家也是如此,虽然住进楼房多年,但他经常到老屋里来看看,把漏雨的地方翻盖一下,储大爷在这栋老屋住了50年,不过,房子并不是他建造起来的。他说,看到老屋就有一...
广西这个村火了!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图为2022年2月23日,游客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内游玩拍照。 吴生斌 摄 大寨村积极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修缮,保持原有村庄的木构建筑风格,村寨依山傍水,上百栋干栏式传统木楼沿山坡层叠而上,显得古朴典雅,别具韵味,梯田层叠,木楼黛瓦,石径幽幽,传统...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之: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纪堂上寨
纪堂上寨有民房280栋,都是依山势而建,大多数民房都是二至三间三层木楼,建筑材料采用“杉木”,30~50年160栋左右,50~100年80栋,100年以上40多栋。其中有个别危房,大多民房保存完好,有少量的新建,改建的也很少。纪堂上寨是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纪堂侗寨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
边疆民族村寨的幸福密码
2021年他家还筹资20多万元,拆除了猪圈,建起了二层小木楼,开了个农家乐。每天到李发顺家打卡参观的人很多,他妻子杨彩芹说:“我们每天一大早就起来烧火、蒸米,忙着做当天的大米粑粑。现在每天能卖出100多个,很多游客都会来我家品尝。”罗爱艳之前去过外省打工。3年前,司莫拉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她成了村里...
冬日里最后的世外桃源,一场千年古寨的温暖探秘
整个村寨由八个自然寨组合而成,1200多户苗族同胞在这里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由此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文物部门的统计来看,这里现存着明清时期的传统木楼,超出200栋,每一栋皆是纯手工精心打造,未曾使用一根铁钉,将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完美地诠释了出来。顺着古老的青石板路慢慢往上走,苗寨...
土家村寨枫香河:木楼重生 追回落后的三十年-新闻频道-和讯网
曹之和,87岁。脸色黝黑,胡子雪白,对襟蓝衫,蓝色帽子。坐在自家黑红色木楼前,沉默与和蔼地望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和过去的每一天一样。 二十岁前,他建了自家的木楼,在这栋木楼里,他过了一生,拉扯大了7个子女。前几年,寨子里一棵萎靡多年的老树突然迎来“新生”,抽枝发芽,老人为此很开心,常会向人念叨。但...
守护“侗味”的秀美村寨_先锋文汇_共产党员网
眼见一栋栋砖房逐渐取代了屹立村寨几十年的传统木楼,黄敏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保护好传统木楼成为他面临的一道难关。 为真正了解村民内心深处的想法,黄敏成与支部党员骨干一起组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鼓励大家抛开顾虑,畅所欲言。“我觉得木楼不如砖房住得踏实。”“木楼防火安全不如砖房。”村民们纷纷提出...
蒋纯广散文:云层上的红瑶村寨
我慢慢地走进了村寨,一栋栋的木楼,以极其庄重的姿态,出现在我的眼前。吊脚楼,也叫木楼,最早叫木栏,多为两层。上层为三开间或五开间,因为地域潮湿多雨,下层多为储物间,堆放些农具或柴禾等杂物。也有例外的,有一家木楼的下层,却是用做牛栏,此时没有耕作的农事,有一条牛便卧在里面。我探头往里看...
贵州老木匠40年建200余栋苗族吊脚楼 整栋... 来自郑州反邪教 - 微博
【贵州老木匠40年建200余栋苗族吊脚楼 整栋楼不用一颗钉子!】家住贵州省雷山县报德村的苗族木匠杨昌义,被熟知他的人尊称为“苗屋建筑师”,从25岁入行学艺,到如今69岁两鬓斑白,44年的坚守,他建造了200多栋苗族吊脚楼,凭借精湛的木工技艺,可以建4至5层的高层吊脚楼,且整栋房屋不用一颗钉子,全为榫卯结构。 L中...
福建奇葩建筑,建在沼泽地上,200根松木做地基,地震依然完好?
穿过大门,里面就是客家人的生活区,房子围绕着天井依次排开。一楼基本都是小卖铺、厨房这些功能。这里生活的大多都是老人,他们或独自坐着发呆,或闲聊着,或者逮住游客,兴致勃勃的聊着这里的过往。看着眼前这和现实社会有些距离的画面,瞬间有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同感,那便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老木匠40年建200余栋苗族吊脚楼 整栋楼不用... 来自实况神圣 - 微博
老木匠40年建200余栋苗族吊脚楼 整栋楼不用一颗钉子!L视频:老木匠40年建200余栋苗族吊脚楼 整栋楼... #说来你可能不信# 小窗口 û收藏 转发 3 ñ5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相关推荐 e刷新 +关注 尚洛篮球 02月21日 23:...
瑶族村寨里,一名教授的乡村公益实验
在云南西双版纳有个河边村,这里地处边境,2015年之前,它曾是中国最贫困的农村之一。2015年该村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4000元,而人均年支出超过5000元,几乎家家负债。8年过去了,村民住进了高大靓丽的干栏式木楼,好些人新买了小轿车。 如今的河边村全景图,村民集体重建的新房屋保留着干栏式木楼的样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