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量子科技鼓与呼!潘建伟眼中的这40年
潘建伟眼中的这40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 作为一名量子科技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和《科技日报》的缘分,始于本世纪初我们团队刚刚开始量子信息研究之时。那时,对大多数人来说,量子信息科技还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概念。正是《科技日报》的记者朋友,以他们对...
潘建伟:强国征程中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 中国科协
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系统性创新工作赢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其牵头研制成功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建成国际上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雏形,使我国量子保密通信的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2月18日,非常幸运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
强国征程中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中国科学院
潘建伟:强国征程中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系统性创新工作赢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其牵头研制成功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建成国际上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雏形,使我国量子保密通信的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2月...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为什么能 - 人民日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牵头研制成功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建成国际上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连外媒都感慨,这一次,中国领跑了。 回望改革开放40年,一幕幕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故事在大江南北上演。亿万中国人以难以想象的勇气和魄力,书写了属于中国的“奇迹”。 ◎艰苦奋斗谋发展:“走,...
...路上的筑梦者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改革先锋潘建伟:量子强国路上的筑梦者 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量子通信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归国工作,面对学科交叉质疑、科研经费短缺等多重阻力,始终挺起“硬嵴梁”,带领团队从零起步,一步步搭建起中国量子科技的根基,将中国推向量子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而中国科学技术大...
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男,1970年3月生,浙江东阳人。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教育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科协副...
科学人物 | 潘建伟院士怀念杨振宁先生:有幸得蒙启迪与指引【中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潘建伟 10月16日,葛墨林院士短信告诉我,杨先生的身体情况不太好,但一直在顽强地坚持。葛老师和我都感到十分焦急,期盼杨先生能够顺利挺过难关,没想到在10月18日中午传来噩耗,令人悲恸难抑。 斯人...
大国科学家丨他给学生挨个发信息回国 共创中国量子梦之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潘建伟:中高轨量子卫星它的功能很强大,它在天上可以同时看到相距1万公里的两个地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北京和非洲南非的量子密钥分发,全天都可以保证密钥分发,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传输。 从小在浙江东阳农村长大,潘建伟最喜欢的科目就是物理。1987年,潘建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希望10至15年构建通用量子计算机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发表演讲,分享了量子计算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 潘建伟表示,经过科学家4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达到量子计算的第一阶段。他期望通过10-15年的努力,在顺利实现量子纠错的基础上,构建通用的量子计算机。 “我们希望在未来5年实现量子纠缠,然后完成数百个乃至数千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以解决量...
漫画航天日|这40年里的“网红卫星” 你认识几个?-新华网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成功发射升空。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
宝贵的同行伙伴!薛其坤眼中的这40年... 来自科技日报 - 微博
【宝贵的“同行伙伴”!薛其坤眼中的这40年】#我与科技日报#2026年1月1日,#科技日报创刊40周年#。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表示,对于我个人和众多科研同仁而言,《科技日报》是我们宝贵的“同行伙伴”。它记录了我们攀登科学高峰的艰辛与喜悦,也见证了我们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探索科技前沿交叉领域的尝试与突破。更多详情
潘建伟院士:百年量子路,从理论诞生到改变未来的革命 - 百度知道
潘建伟院士:百年量子路,从理论诞生到改变未来的革命 量子力学,这一在过去100年中蓬勃发展的理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物理领域的领军者潘建伟,为我们揭示了量子科技从理论到实践的壮丽征程。一、量子力学的历史贡献 量子力学自诞生以来,便为我们的产业变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CCTV新闻联播】潘建伟:科技领跑 见证复兴中国梦-中国科大新闻网
1996年,26岁的潘建伟远赴奥地利攻读博士学位,这是他第一次走进量子实验研究的世界级实验室,也让他亲眼看到了当时的中国科研实验室与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 2001年,学成归国的潘建伟开始酝酿搭建中国的量子实验室。随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量子实验室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近五年来,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等...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忆杨振宁生前:他是很顽强的一个人,大家都以为能...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忆杨振宁生前:他是很顽强的一个人,大家都以为能挺过去 当年美国不肯让钱学森离境,中国用11名美国飞行员助他回家 美国火箭研究室的经费有多...专访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 1950年,茅以升受命组建中国铁道技术研究所,为祖国培养一批科技人才 蒲慕明院士:年轻科学家要放胆、走新路、做别人...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忆杨振宁生前:他是很顽强的一个人,大家都以为能...
1950年,茅以升受命组建中国铁道技术研究所,为祖国培养一批科技人才 蒲慕明院士:在脑计划方面,我们以远小于美国的经费,做出国际领先的工作 “祖国再穷,是自己的”!钱三强夫妇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投身科学事业 杨振宁:年轻人应该把兴趣变得广一点,跨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 “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父亲这两句话...
他们这样怀念杨振宁先生
量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则回忆起了杨振宁为自己成长之路提供的帮助。几十年前,正是在杨振宁用自己的经费为年轻人举办理论物理前沿研讨班上,潘建伟想到了一个点,若干年后,他发现,那便是现在热门的基于光晶格的量子模拟,“已经成了我自己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了”。
院士风采│潘建伟:用量子研究追逐中国梦
“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全光量子中继器的原理性验证,为量子通信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也是我国又一个全球首创。”近日,各大媒体的报道再一次让人们关注到潘建伟和量子保密通信。 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
时代面孔|潘建伟:中国“量子之父”
在很多人眼里,潘建伟就是一个传奇。29岁,他参与的有关量子隐形传输的研究成果,被《自然》评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列;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41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院士;42岁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5岁,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的传奇仍在...
潘建伟的量子科技梦想与中国创新之路
► 引领量子科学未来 近日,在腾讯科学WE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透露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小目标”。他期望在未来的10至15年内,能够研发出一台具备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这一雄心壮志,再次激起了公众对深奥的量子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学家的成长历程 潘建伟,这位被誉为“墨子号”首席科学家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