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致敬隐蔽英雄!青岛琅琊美术馆馆长庄珩捐赠吴石将军遗物毛笔
今年10月22日,青岛琅琊美术馆馆长庄珩在国家安全部门的支持下,将珍藏的吴石将军遗物毛笔捐赠至英烈的故乡福州—— 一支毛笔的“归乡路”:跨越山海致敬隐蔽英雄 吴石将军遗物毛笔的“归乡路” 偶得 十几年前,庄珩在日本一场小型拍卖会上拍下了一批标注为“文房用具”的旧物。拍品杂乱地装在一个纸箱里,包括砚台、老墨和一堆新旧不一
吴石将军遗物毛笔的“归乡路” 跨越山海致敬英雄_新闻频道_中华网
吴石将军遗物毛笔的“归乡路” 跨越山海致敬英雄!今年10月22日,青岛琅琊美术馆馆长庄珩在国家安全部门的支持下,将珍藏的吴石将军遗物毛笔捐赠至英烈的故乡福州。这支毛笔的“归乡路”跨越山海,致敬隐蔽英雄。 十几年前,庄珩在日本一场小型拍卖会上拍下了一批标注为“文房用具”的旧物。这批毛笔在他家中的纸箱里...
“她可以选择不去,但还是坚定地去了” 吴石、朱枫后人讲述往事
经考证,这支毛笔,正是吴石将军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获赠之物。如今,庄先生毅然决定,将这件珍贵的遗物捐赠给吴石将军的故乡,让英雄的印记回归故土。吴石烈士遗物捐赠人 庄珩:这支毛笔对我来说是一种情结,我捐到吴石先生的故乡,让后人以物思人,我们永远要在和平的年代、幸福的时刻,不要忘记我们的先烈付出了...
毛笔回家了,烈士没被忘,可谁还记得他们 - 知乎
毛笔回家了,烈士没被忘,可谁还记得他们 2025年秋天,青岛有个人叫庄珩,把一支旧毛笔送到了福州吴石的老宅,这支笔是吴石1929年在日本用的,笔杆上刻着“吴石清赏”四个字,上面还留着墨迹,一看就是用了好多年,庄珩是在日本一个拍卖会上买下的,他爸小时候就跟他讲过吴石的事,他买这支笔不是为了收着,是想...
从台北刑场到北京公墓:吴石烈士34年的归乡路
1950年6月10日下午四点,台北国民党国防部军法局特别军事审判庭内,气氛肃杀如铁——对吴石“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的死刑判决当庭宣读,一同被判死刑的,还有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谌之、吴石副官聂曦,以及为中共地下组织传递情报的国防部中将高参陈宝仓。四人仅有十分钟留下遗言,吴石提笔写下绝笔诗:“天已茫茫未可晞...
吴石将军就义后:骨灰30年归乡路,专访之子揭开家庭守护与信仰抉择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在台湾英勇就义后,他的遗体被草草封存在坛中,妻子锒铛入狱,两个年幼的孩子流落台北街头,靠路人施舍度日。这个家庭在长达三十年的分离与煎熬中,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将军是为守护更重要的事物而牺牲的。直到1979年,儿子吴建成从美国博士毕业,才终于将父亲的骨灰接回大陆安葬。这段跨越...
将军吴石的生死抉择:揭秘台湾就义后30年骨灰归乡路
将军吴石的生死抉择:揭秘台湾就义后30年骨灰归乡路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在台湾英勇就义后,他的遗体被草草装入坛中,妻子身陷囹圄,两个幼子流落台北街头靠乞讨度日。然而,这个破碎的家庭却凭借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撑过了最黑暗的岁月——将军是为保护同志而牺牲的,家人必须替他完成未竟的事业。时隔近三十年,当...
一支旧毛笔牵出尘封往事,吴石朱枫后人相聚,揭开那段隐秘而伟大的...
经过考证,这确实是吴石将军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朋友送给他的。庄先生觉得,这支毛笔对我来说是一种情结,现在我把它捐给吴石先生的故乡,让后人可以以物思人,也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在宁波,朱枫烈士的孙女朱容瑢,也带来了奶奶留下的珍贵遗物。有奶奶用过的名片,还有她亲手绣...
沉默的荣耀:牺牲者遗骨仅3位回大陆,吴石94年归国,其他两位呢?
翻遍史料发现,在有据可查的记载里,仅有朱枫、吴石、陈宝仓三位烈士的遗骨成功回到大陆。他们的归乡之路,每一步都浸透着家人的坚守与旁人的善意,也映照着海峡两岸数十载的风云变迁。陈宝仓将军是三位烈士中最早踏上归途的。1950年,这位曾为吴石将军传递情报的革命者英勇就义后,他的妻子强忍悲痛,设法将丈夫的...
雪莲见证:吴石将军的忠魂归乡之路
直到最后一刻,吴石将军都保持着他的忠诚与深情,成为了一段超越剧情的厚重史诗。吴石将军的遗骨在异乡漂泊三十余载,见证了两岸的离合变迁,体现出在政治壁垒下的无奈与艰难归乡路。在吴石将军殉难后,他的族人吴荫先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遗骨领回,并暂时安息在台北郊外的一座寺庙中。然而,这一安排却意味着长达三十...
吴石骨灰四十年归乡路
骨灰归乡路:四十年守望与一场豪赌 那只青花瓷罐静静立在衣柜底层时,吴荫先每晚都睡不踏实。1950年的台北街头,保密局的吉普车日夜巡逻。他裹在旧棉袄里的不是普通骨灰,是“特级匪谍”吴石的最后遗存——稍有不慎,就是灭顶之灾。谁能想到,这只瓷罐要漂泊四十年才能抵达北京西山。吴石子女的命运早在骨灰被领出那刻就注定
《沉默的荣耀》:吴石牺牲第4天,小女儿冒领父亲骨灰,原手稿曝光...
催泪的是仪式细节!1994年吴石与夫人合葬北京香山时,吴学成特意将申请书复印件放入墓穴。她说:“父亲教我写字,我教他回家”。如今福田公墓的汉白玉墓碑上,刻着吴石诗句“凭将一掬丹心在”,与女儿44年前的毛笔申请遥相呼应。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明接力。从16岁少女的毛笔字到57岁老人的归乡路,这份手稿证明:...
吴石旧笔现身福州!国家安全部亲手接过,历史遗物成为生动“活教材...
10月22日,福州,一场名为“隐蔽战线英烈纪念活动”的致敬仪式上,一支当年吴石将军用过的旧笔被郑重交到国家安全机关手里,现场一下子安静得能听见呼吸。事实:活动由国家安全部宣传教育局和福建省国家安全厅一起办。大白话解读:管保密和反间的两家都来了,说明这事分量特别重。事实:来自青岛市的琅琊艺术博物馆...
44年寻根路!吴石将军魂归北京福...@小乐串心的动态
吴石将军高诵绝命诗从容就义,遗骨被族人吴荫先冒险领回,却因政治高压无法安葬,只能在台北寺庙里一放就是三十多年。这位为解放台湾献出生命的“密使一号”,至死都没能回到家乡,只留下一段未完成的归程。 九十年代归乡路,步步是艰难 转机出现在1991年,两岸关系开始解冻。吴石的女儿吴学成夫妇终于能偷偷把父亲的骨灰...
沉默的荣耀:牺牲者遗骨仅3位回大陆,吴石94年回,其他两位呢?
在历史记载中,仅有三位烈士的遗骨成功回到了大陆。 他们分别是朱枫、吴石和陈宝仓。 这些英雄的归乡路,每一步都浸透着家人的坚守与时代的变迁。陈宝仓将军是最先踏上归乡路的。 1950年,这位曾为吴石将军传递情报的革命者英勇就义后,他的妻子强忍悲痛,找到两位挚友冒着暴露的风险,悄悄将陈宝仓的遗体领出并火化...
...泪目:朱枫60载魂归、陈宝仓冒死偷渡,三位烈士的归乡路太痛了
为何归乡路差异这么大?两岸和解是最好的“通行证”同样是遗骨归乡,陈宝仓的路凶险到要“潜水偷渡”,吴石、朱枫的路却相对平稳,背后藏着时代的变迁。陈宝仓归乡的1950年,海峡两岸关系紧张,任何与“大陆相关”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异类”,帮烈士带骨灰,无异于“闯禁区”;而到了吴石1994年归乡时,蒋介石、...
忠魂归乡路:三位烈士的跨世纪回家故事
忠魂归乡路:三位烈士的跨世纪回家故事 荧幕上的英雄总是定格在壮烈瞬间。而真实历史中的告别。却漫长得多。1950年代的台湾。一批隐蔽战线上的烈士悄然倒下。他们的遗骨回家路。走了整整半个世纪。只有三位烈士的遗骨最终回归大陆——陈宝仓、吴石、朱枫。每个人的归途都是一部史诗。陈宝仓将军的回家路最为凶险。
王正均:吴石将军副官的绝笔十分钟
台北马场町的清晨。1950年8月10日。二十六岁的王正均被反绑双手,推向刑场。这个福州青年在人生最后十分钟,向狱卒要来纸笔——不是申辩,不是控诉,而是给堂弟写下127字的绝笔信。“我无言可诉。”他在信中说。这五个字背后,藏着多少未言之语?1949年随国防部迁台时,他本可选择安稳。作为吴石将军的副官,...
三位英烈半世纪归乡路:跨海峡的信仰与家国情深背后那些无名英雄
这三位烈士的归乡之路一走就是半个多世纪,绕过风风雨雨,每一步都与两岸关系息息相关,他们背后是家庭的等待,也是时代的无奈。陈宝仓,原本不是正式党员,只因帮了吴石传递情报,被牵连进去。1950年,他和吴石、朱枫一起在台湾马场町被枪决。陈家的警觉性强,早早把家人送到了香港。陈将军牺牲后,他妻子只能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