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振宁到吴石,怀缅何以成为热潮?
从杨振宁、吴石等前辈们身上汲取精神动力,更能穿透价值迷雾,锚定人生航向,凝聚奋进力量。 当怀缅杨振宁、吴石几近“文化热”之势,这既是属于他们的荣耀,也是让所有人欣喜的“家国共同途”。
《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将军的荣耀与无名英雄的精神
吴石将军的故事不仅停留在荧屏上,他的母校和故居都在通过不同方式缅怀他,使得他的精神得以传承。▍ 故居打卡热潮 吴石将军故居成为新的“红色圣地”,吸引了大量怀缅英雄的游客,体现了民众对英雄的崇尚。吴石将军的福州母校,也在用独特的方式缅怀他。 吴石故居门前的小广场上,有人静静瞻仰,有人拍照留念。这些定...
长队送别杨振宁:一位科学巨匠何以赢得全民敬仰?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集体科学启蒙的记忆唤醒。通过中学教科书、媒体报道等渠道,杨振宁已成为公众科学认知的重要符号。人们悼念的不仅是一位物理学家,更是自己接受科学教育的成长历程。告别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今天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清华大学博士生陈先生的这句话,或许是对杨振宁精神传承的最佳诠释。在八宝山的告...
解码杨振宁:一位科学巨匠何以“归来仍是少年”?
而更重要的,是澄清杨振宁的爱国情怀。“很多人因为杨振宁先生晚年归国,认为他是回来养老的,这是很大的误解。”林开亮引用了香港中文大学陈方正教授的评价:“杨先生有两颗心,一颗是做伟大物理学家的心,一颗是做一个热爱中国的中国人的心,这两颗心在他身上合二为一。”为了佐证这一点,林开亮分享了一个杨振宁...
我们为什么要缅怀杨振宁?_上观新闻
这篇论文是1956年发表的,1957年,他们就接到了获得诺贝尔奖的通知。 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历史上,第一年提出,第二年就颁奖,绝无仅有。 那一年,杨振宁才35岁。 他12岁立下的那个誓言,真的成为了现实。 4 而在1971年,杨振宁还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风声|当普通人缅怀杨振宁,究竟怀念的是什么?_凤凰网资讯_凤凰网
杨振宁13岁上高中,16岁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成为最年轻的物理系学生;先后师从吴大猷和王竹溪两位大师,以物理满分、微积分99分成为年级成绩第一,旋即摘得庚子赔款留美考试中唯一的物理学名额,前往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 毋庸置疑,他被公认为是同代人中最耀眼的天才。
我眼中的杨振宁:从“花边新闻”到“心中丰碑”,一个普通人是如何...
不论是否有幸能够成为杨振宁院士的学生,他一直视杨老为自己的偶像,终于如愿考进了心仪的学校和专业,能够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到杨老,甚至有可能有机会接受偶像的亲自教导,这已经是很多人做梦都求不来的福分了。虽然有幸和这样优秀的人做同学,但我自知和人家差距很大,考上的也是一所籍籍无名的普通大学。自然不...
杨振宁到底有多牛?被骂“叛国”多年,实则是中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之后,他的科研生涯一路顺畅,1965年被邀请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教授,还亲自创办了理论物理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一职。当时在美国,顶级教授的收入可以说是“天价”。杨振宁在石溪分校的年薪超过30万美元,用当时的汇率换算,差不多是人民币两百多万元。要明白,同一时间段里,国内教授的年薪才几千块钱,这跟...
百年巨匠杨振宁:从“天才少年”到“国宝”,他用一生书写了什么?
杨振宁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伟大不仅在于成就,更在于对事业的热爱、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家庭的守护。在他百年人生的最后时刻,或许没有人比他更懂得:人生的意义,就是为心中的理想坚持到底。如果你也被他的故事打动,不妨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伟大的人物。也许,我们不能成为下一个杨振宁,但可以从他身上...
物理学大师杨振宁远去,国内已有十余所高校发文怀念
从八十年代的初访,到新世纪的谆谆教诲,再到百廿校庆时的深情寄语,先生屡次莅临东南大学,以大师的智慧启迪后学,以长者的情怀关怀学校发展。他对吴健雄先生的始终如一的推崇,亦是对东南大学学术传统的无声褒奖。杨振宁先生在东大留下的思想火花与崇高精神,必将如星辰般永远闪耀,激励着一代代东大人秉承“止于至善...
杨振宁的名字,原来藏着安庆,两条路见证伟人情谊
一个名字里刻着“怀宁”,一个出生在怀宁,这两个安庆老乡,冥冥之中似乎注定要成为一生的挚友。他们的友谊,是从父辈那里延续下来的。当时,杨武之和邓稼N先的父亲邓以蛰都在清华大学当教授,两家人关系非常好。正是杨武之向邓以蛰建议,让邓稼先转学到北平崇德中学,这样一来,邓稼先就和杨振宁成了同班同学。从此,一段贯穿了中国
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 - 哔哩哔哩
杨振宁先生毕生心系家国,为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后又向中央领导同志提议恢复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他亲自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近百人到美国进修,这些学者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他...
揭秘杨振宁:背负“叛国”骂名,他却成就中国物理巅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成了中美的“候鸟”。一次次飞回来,给中科院、南开大学这些地方讲课、搭台子,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直到2003年,一个消息震动了所有人。81岁的杨振宁,从石溪分校退休,然后直接拖着行李,回了北京。他要在清华大学,安度晚年,更是要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国宝回家,清华当然是拿出了最...
...要闻关注 “成功的人不死读书”——杨振宁先生与江苏的半世纪学缘
“成功的人不死读书” ——杨振宁先生与江苏的半世纪学缘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先生虽逝,但他与江苏跨越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从高等学府到中学校园,他的智慧与热忱成为这块...
深切缅怀 | 杨振宁: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杨振宁先生毕生心系家国,为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后又向中央领导同志提议恢复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他亲自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近百人到...
他们这样怀念杨振宁先生
最初,他与杨振宁谈到自己在铁基超导方面的一些工作,数天后接到了杨振宁电话,杨振宁告诉他:也许自己60年代的一篇重要论文中有个遗漏的问题便是与这个问题有关。又过了几天,杨振宁请翁征宇到自己家里,老人已经把草稿写好了——文章是典型的杨振宁风格,“非常简洁,从两个假设开始,推导到结果”,最终,很好地...
深切缅怀!追忆杨振宁先生与东华的不解之缘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这位科学巨匠 曾与东华大学结下深厚情缘 1997年8月 杨振宁来校开展学术讲座 并与师生亲切座谈 并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 1999年9月 ...
缅怀丨为杨振宁先生塑像记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谁是中文互联网上热度最高的物理学家?(上) - 知乎
杨振宁一家经六安、宿松、黄梅达到汉口,从汉口成火车到广州,再由香港乘船到越南的海防、河内,沿红河北上经过老街到云南河口,再搭乘滇越铁路,全程5000公里,于1938年3月达到昆明。 在昆明安顿下来后,杨振宁进入昆华中学读高二。当时很多学生因为战乱中途失学,面对这种悲惨的状况,昆明市专门出台了一项政策:战争年月,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