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追忆杨振宁先生-清华大学
“你可不可以教一次大一物理,也许有示范作用。”当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向杨振宁发出邀约时,国内许多知名教授都不“教书”了,更不肯教本科生,“没想到,他一口答应了”。 2004年9月13日,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82岁的杨振宁身着蓝色衬衫,走上三尺讲台。面对130余位大一新生,他特意准备了一摞讲义,将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娓娓道
中科院院士朱邦芬谈杨振宁印象:眼光、天才和使命感
1月24日,在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朱邦芬发表了题为《眼光、天才和使命感——杨振宁印象》的演讲。2000年起,朱邦芬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工作,和杨振宁接触非常多,对杨振宁的科学人生有独特的理解。他将杨振宁视为一位有着巨大创造力的...
杨振宁:清华园里的“大先生” - 清华大学
美籍德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坦伯格在《从π介子到夸克》一书中写道:“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学生老师’杨振宁,他来自战时困境中的中国,虽然只有24岁,可是已经熟悉了全部的近代物理。”“我到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不到一个月,那时候芝加哥大学的物理系有200多个研究生,(我)立刻就变成了研究生中物理...
朱邦芬谈杨振宁:科学家的品味和风格-清华大学
本次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 注:曾有人将“taste”译为“品味”“爱憎”,杨振宁都不太赞同,但由于暂时没有更理想的翻译,朱邦芬在报告中仍采取了“品味”的译法。
独家视频 | 朱邦芬:为什么杨振宁先生具有如此巨大的创造性?
杨振宁先生的品味和风格及对其教育思想的影响 朱邦芬(清华大学物理系,高等研究院) 01 研究的创造性与研究风格和品味 杨振宁先生是一位“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风格大师”,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这样评价道。 杨先生和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为宇宙中基本作用力和自然规律...
朱邦芬眼中的“吾师”杨振宁: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 人民资讯
”9月22日至2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活动,朱邦芬是重要的组织者、参与者,也是研讨会主题发言和总结发言的人。朱邦芬的名字很多时候与杨振宁先生联系在一起,他在各种场合讲述杨振宁的故事,撰写关于杨振宁...
一代物理学巨人杨振宁的生活:对小笼包情有独钟,82岁还在授课_清华...
“整整一学期,他每周都会出现在教室,一个半小时的课程,讲知识、讲方法、讲历史,从头讲到尾。”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回忆道。 令朱邦芬印象深刻的是,杨振宁并非象征性地只讲一两节课,而是亲自完成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 从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入手,杨振宁为这些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系统构建物理知识...
朱邦芬: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杨振宁|清华大学|朱邦芬...
2021年10月1日,杨振宁先生即将迎来百岁诞辰。“赛先生”将发起系列庆祝活动。自8月起陆续刊发系列杨振宁先生相关文章。今天,重温系列的第四篇是清华大学朱邦芬院士撰写的文章,本文首发于2017年《物理》杂志第9期。我们将为评论区高赞第一的读者送出一件定制的印有杨-米尔斯方程的“赛先生”文化衫。
...黄昆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对学生成长的启示”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5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物理系教授朱邦芬院士做客“传承科学家精神”第三讲,作题为“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对学生成长的启示”的报告。清华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袁丽丽,学生科学传播协会会长李志刚以及百余名学子参与活动。此外,北京城市学院的师生...
杨振宁先生缅怀室设在父亲曾执教的小楼里|封面新闻记者清华采访侧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记得,当初试着向杨振宁提出这个想法时,很忐忑——知名教授大多已不授课,更何况给新生上课?但先生爽快回应“愿意!”整整一个学期,杨振宁每周都会出现在教室。他不仅常常站立授课,还会每周挤出三小时答疑。杨振宁给本科生上课。资料图 许多清华学子依然记得那个学术史上的历史...
杨振宁心系家国——“归根居”前忆先生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师生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2004年9月13日,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82岁的杨振宁身着蓝色衬衫走上讲台,面对大一新生,将基础物理概念娓娓道来。为学生讲授“普通物理”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的建议,杨振宁一口答应。此后一学期,他每周两次准时走上讲台。“杨先生给大一新生授课,树立了高标准,
朱邦芬:我所熟悉的中国物理学大师(一)-清华大学
我印象最深的有几点。一是他的骨子里有很多传统儒家的思想。1934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请了当年清华历史系的一位高材生到科学馆,教幼年的杨振宁读《孟子》。尽管杨先生小时候四书五经念得不多,但这本《孟子》对他的一生都非常有影响。杨先生曾经形容他的老师费米是一位标准的儒家君子,永远可靠和可信,永远脚踏...
朱邦芬:我所熟悉的中国物理学大师(二)-清华大学
杨振宁回到清华后“画圆”的收笔之作十分出色,他所作出的贡献至少包括:(1)学术领导。他创办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物理和其他相关研究领域做出了非常好的研究工作,他担任清华物理系的国际评估委员会成员和顾问,帮助清华物理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他是“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顾问,他的辛...
朱邦芬谈杨振宁:科学家的品位和风格_科创中国
“为什么杨振宁先生具有如此巨大的创造性?这与他独特的风格和品味(taste)注有关。”在9月23日举行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朱邦芬如是说。 何为taste?何为风格? 杨振宁本人曾在书中写道:“在每一个有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 taste,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它的...
朱邦芬眼中的吾师杨振宁:高山仰止 景... 来自深圳商报 - 微博
【朱邦芬眼中的“吾师”杨振宁: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高等研究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朱邦芬在电话中告诉深圳商报记者:“最近太忙了!”9月22日至2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活动,朱邦芬是重要...
「资料」历年知名人士对科学家杨振宁的评价
2017年,在庆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的会议上,朱邦芬称赞杨振宁先生是一个率真的人,有着对中国的热爱以及他挥之不去的中美之间的情谊;在科学方面是“保守的革命者”,珍惜人文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传统,但不守旧,善于继承基础上创新。他讲述了杨振宁先生回到了清华大学,对物理对中国对世界所作的重大贡献...
“科学巨擘”杨振宁:报国之心“共同途”_民声频道_央视网(cctv.com)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回到清华大学后,杨先生真心希望能在关键科技领域的突破与科技人才的培养上‘帮得上忙’,他的无私支持、个人捐款、募集基金等,对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许多年轻人的成长意义深远。” 2021年9月22日,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杨振宁回忆1971年回国访问的情形...
杨振宁百岁生日|连线清华大学学生:作为物理学门外汉,我从杨振宁...
杨振宁在我脑中的印象是影影绰绰,不太真切。作为物理学的门外汉,那些玄秘的数学符号、专业术语就像是一冬天窗户上的雾气,将我和杨振宁先生隔开了。朱邦芬院士在做题为《作为教育家的杨振宁先生以及他的风格和品味》的报告。 刘羿佟摄 圆桌论坛。 刘羿佟摄 而接下来的发言就像一双耐心的手,把那些雾气擦去,...
伟大、率真与误解:他们眼中的杨振宁 - 知乎
在杨振宁诞辰100周年之际,《知识分子》邀请相关学者,回顾他们与杨振宁先生交往的细节,籍此了解他们眼中的这位科学大师,包括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与品位、思想魅力等。 讨论嘉宾:潘建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饶毅,生物学家 朱邦芬,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院士 你们认识的杨振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杨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