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院士怀念杨振宁先生:有幸得蒙启迪与指引
杨振宁先生与李政道先生一起,是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同样能够做出顶尖的科学发现,激励着众多青年学者投身于科学探索之中。回望我个人的科研之路,有幸得蒙杨振宁先生启迪与指引,今作此文,谨以至诚追思。初识:一句话的回响跨越岁月 第一次见到杨先生,是在1992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庆祝先生七十华诞举办
中科院院士、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缅怀杨振宁:虽有思想准备仍很心痛...
潘建伟认为,杨振宁先生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中国人有了信心,改变了原来“华人不如西方人”的自卑心理。“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得在科学上继续努力,让我们国家早点成为一个对人类文明有更大贡献的科技强国。我觉得这是杨先生一辈子当中最大的愿望,也是他希望所有年轻人能够做的。”潘建伟说,“我们就继续做好科研工作...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追思杨振宁:听到消息后非常难过 他是从安徽走...
杨振宁出生在合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有着不解之缘。10月18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采访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他表示听到消息后,心情非常难过,对杨振宁先生最好的纪念是在科技创新上为国家多做贡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潘建伟认为杨振宁先生对中国科学的影响,不仅在于他自身取...
潘建伟:对杨振宁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潜心科研,让中国成为世界科技...
“我觉得,对杨振宁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潜心科研,在科学上继续努力,把我们国家早日建成世界科研强国,对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潘建伟说,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他一辈子最大心愿,就是中国科学能够进入世界强国之林,能够通过科技发展,让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这也是他对所有年轻人希望”。
潘建伟、施一公、卢煜明等悼念杨振宁:关心青年学者,支持跨界研究
10月19日凌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发表长文纪念杨振宁。潘建伟回忆第一次听杨振宁的报告,以及第一次与杨振宁对谈的场景。“早在量子领域尚未普遍受到重视之时,杨先生就已对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前景高度关注。”潘建伟写道。潘建伟表示,杨振宁还鼓励了包括姚期智在内的一批科学家...
潘建伟缅怀杨振宁:明知会来仍心痛,他的顽强让人以为还能再等一等
从上午10点半尚且平稳,到11点半病情急转直下,最终在12时整离世,103岁的杨振宁先生在北京走得突然又平静 这一天,新闻推送一条接着一条,电话里是压低的嗓音和长久的沉默 中科院院士、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接到消息时,只说了“难受”他说上午还以为能扛过去,没想到一个小时就反转了 “本来10点半杨先生还挺好...
103岁杨振宁最后两小时:从“状态良好”到永别,潘建伟哽咽追忆细节...
103岁杨振宁最后两小时:从“状态良好”到永别,潘建伟哽咽追忆细节,揭秘华人科学自信如何被他点燃 2025年10月18日上午10点半,潘建伟院士得知杨振宁先生“状态还挺好”,一小时后却传来噩耗。 这种突如其来的转折,让一位曾坚信“杨先生能挺过去”的量子物理学家声音哽咽。 生命的最后时刻,103岁的杨振宁依然以...
中科院院士、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缅怀杨振宁:虽有思想准备仍很心痛...
潘建伟认为,杨振宁先生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中国人有了信心,改变了原来“华人不如西方人”的自卑心理。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得在科学上继续努力,让我们国家早点成为一个对人类文明有更大贡献的科技强国。我觉得这是杨先生一辈子当中最大的愿望,也是他希望所有年轻人能够做的。”潘建伟说,“我们就继续做好科研工作,早...
潘建伟怀念杨振宁先生 科学精神永存_新闻频道_中华网
潘建伟怀念杨振宁先生 科学精神永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回忆了杨振宁先生对他的影响。2018年10月16日,葛墨林院士告知潘建伟,杨先生身体状况不佳,但仍在顽强坚持。两天后传来噩耗,令人悲恸。 杨振宁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在粒子物理、量子场论、凝聚态与统计物理等领域作出了奠基...
潘建伟怀念杨振宁先生 科学精神永存_新闻频道_中华网
潘建伟怀念杨振宁先生 科学精神永存(3) 杨先生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潘建伟支持,还在其他方面帮助他。回国独立开展光量子信息实验研究之初,潘建伟与留学期间的导师安东·塞林格教授产生了一些误会,影响了合作。杨先生得知后,主动牵线,促成他们当面沟通。后来,他们在“墨子号”量子卫星项目中重启合作,最终实现了首次洲际量子保密...
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缅怀杨振宁,透露杨老生命最后时刻:他很顽强...
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缅怀杨振宁,透露杨老生命最后时刻:他很顽强 贵圈星娱 37万粉丝 · 2.0万个视频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 关注 接下来播放自动播放 01:54 抢座落后分到破烂课桌,没想到竟藏满学长留下的宝贝 开心锤锤 63万次播放 · 6365次点赞 01:00 李湘和王岳伦一同乘机回国,体型发福胖出新高度,王岳伦全家最瘦 跃哥娱乐 11
潘建伟:我与杨振宁先生交往的若干往事
杨振宁先生对中国科学的影响,不仅在于他自身取得的卓越成就,更在于一种莫大的精神鼓舞。杨振宁先生、李政道先生是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
潘建伟怀念杨振宁先生 科学精神永存_新闻频道_中华网
潘建伟怀念杨振宁先生 科学精神永存(2) 南开大学的这次会议对潘建伟的科研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6年,他前往奥地利留学,进入量子信息这一新兴领域。随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由BEC而兴起的超冷原子量子调控对于实现可扩展的量子模拟和计算的重要价值愈发显现。因此,他在从事光量子信息研究的同时,逐步对超冷原子...
中科院院士、量子物理家潘建伟缅怀杨振宁:虽有思想准备仍很心痛...
中科院院士、量子物理家潘建伟缅怀杨振宁:虽有思想准备仍很心痛 芝欧粥jR 125粉丝 · 16个视频 关注 接下来播放自动播放 03:40 好看的电视剧来了 强子说剧8 8.8万次播放 · 1252次点赞 00:11 缅怀!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 享年103岁 央视新闻 24万次播放 · 1702次点赞 05:10 周深一首《大鱼》,独特的嗓音美妙...
谨以此文,悼念杨老!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在许多科研人员心目中,如果没有杨振宁这样的榜样,投身科学的信心就会打折扣。“杨先生的成就让我们后来的科学家相信,中国人也有很聪明的脑袋,可以做很好的科学。”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说。 归根圆梦:以赤子之心共襄强国建设 清华园内,一幢典雅的三层小楼,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所在。1997年,75岁的杨振宁应邀担任名誉主...
103岁杨振宁逝世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哽咽回应:大家都很难过 杨先生...
103岁杨振宁逝世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哽咽回应:大家都很难过 杨先生最大的贡献是让中国人有信心 关注 赞 评论 回顾科技巨擘传奇一生,杨振宁曾给自己打分数:“立德立功立言 我做的还不坏”#回顾杨振宁经典著作 美国终于怕了,比稀土更致命的王牌,终于出手!万斯:中国要冷静 #稀土 #特朗普 #美国 #万斯 他们把后背交给洪流...
103岁杨振宁逝世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哽咽回应:大家都很难过 杨先生...
103岁杨振宁逝世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哽咽回应:大家都很难过 杨先生最大的贡献是让中国人有信心 关注 赞 评论 飞哥一口“毒奶”让安东内利止步SQ2 2025F1美国大奖赛冲刺排位赛,飞哥一口“毒奶”让安东内利止步SQ2#2025F1 #f1美国大奖赛 儿子给灾区捐款1个亿,曹德旺:不够再捐两亿 豫排联赛,航空港队没有遗憾只有高光,...
震惊!103岁科学巨匠杨振宁刚刚...@羽落心湖的动态
就在昨天,一则“杨振宁逝世”的消息突然刷屏网络,引发全网哀悼。西湖大学紧急辟谣,施一公亲自发声“不要信网上的”,潘建伟院士也出面澄清这是“谣传”。 为何一位健在的科学大师会屡屡“被死亡”?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对科学精神的陌生与对科学巨匠的关注缺失。杨振宁先生不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更是...
谁能想到,上午10点半还好好的...@小红生活说的动态
103岁的杨振宁先生,终究没能熬过这个秋天,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闭上了眼睛 。 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提起这事声音都带着痛,他说一直觉得杨先生特别顽强,就算有思想准备,真听到消息还是难过得不行。在他心里,杨先生最大的本事不是拿了诺奖,是把“华人不如西方人”的自卑给敲碎了,让中国人在科学面前腰杆硬了起来。
中科大校长潘建伟说杨振宁既是传说级人物,也是亲人
杨振宁先生 他的大脑 我觉得他根本就不是一个100岁的 或者说90岁的 甚至80岁的 老人 我觉得他甚至比我还年轻 其实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杨先生 十六年之前的春天 因为我们2004年做了一件比较好的工作 就是多粒子纠缠干涉度量学的工作 当杨先生了解到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