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追忆杨振宁:和他讨论最多的是大科学装置
之后,他提出想去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华为欧洲小镇。在那里,他兴致勃勃地完成了游览。在我的印象里,杨先生一直都是这样充满活力、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他对过去事情的记忆非常清晰,说话几乎没有口误,也不似有些上年纪的人会不断复述同一件事。2019年2月19日,陈和生(左一)陪同杨振宁(右一)在东莞参观中国散裂中子源直线隧道 “非常重视人
陈和生院士追忆杨振宁:两项贡献是上世纪物理学基石
在陈和生的印象中,尽管杨振宁年事已高,但头脑一直非常清楚,也很慈祥。他回忆,2011年12月,杨振宁和翁帆曾邀请他、方守贤等院士共进晚餐。杨振宁当时精神很好,兴致勃勃。“杨先生对过去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说话几乎没有口误,思维非常敏捷。”陈和生最后一次见到杨振宁是今年4月,他在医院体检,与杨振宁住在一栋...
归根!送别杨振宁先生
“从1996年6月到1997年8月,杨先生多次不辞辛苦来清华为高研中心的事情,从选聘人才、筹集经费到专业方向和发展规划,都积极出谋划策……这一切足可见高研中心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清华大学原校长、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院士也是中心筹建的主要参与者,在他的回忆中,杨振宁为高等研究中...
院士葛墨林追忆杨振宁:因为他,没有人敢说中国不好
2022年,曾撰写《我知道的杨振宁》的中科院院士葛墨林接受澎湃新闻专访,谈谈他所认识的杨振宁。
新华社发长文,追忆杨振宁先生
与杨振宁共事、交往近半个世纪的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葛墨林院士始终记得:“他常和我们说,做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不要取巧,老老实实地弄熟了,才能谈到巧。要朴实的东西,不要表面的东西。”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老同事聂华桐曾回忆,每星期的讨论会,杨振宁总是耐心聆听年轻人的发言,“听到感兴趣的内容就记...
院士追忆杨振宁:他一直思维敏捷,贡献永载史册_新闻频道_中华网
在陈和生的印象中,杨振宁一直充满活力、思维敏捷。2019年2月,陈和生邀请杨振宁参观散裂中子源,杨振宁身体不错,基本自己拄着拐杖走,非常有兴趣地听取汇报,参观了主要设施。之后,杨振宁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华为欧洲小镇。 杨振宁为物理学做出的最大贡献包括杨-米尔斯理论和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些贡献构建了物...
归根!送别杨振宁先生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时光回溯到2021年,杨振宁先生百岁华诞。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到清华大学看望杨振宁,转达习近平对他百岁...
海内外众学者发声痛别杨振宁,他仍在塑造物理的未来,并留下嘱托...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振宁最后一位博士生翟荟: 师恩如海 曾几何时,您年近百岁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让人感觉您会一直和我们在一起。虽然知道这不可能,送别的日子迟早会到来,但当它真的来临的时候,仍然是那么的悲伤。 您的缅怀室设在科学馆的一楼,那里曾是您父亲的办公室所在。年少时,您一定常在这走廊里...
何祚庥院士追忆杨振宁:他的贡献早已超越学术界|封面头条_手机新浪网
10月1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当天,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与杨振宁有着超过半个世纪交往的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听他回忆与杨振宁的往事。
巨星陨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逝世
杨振宁一直关心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2009年更名为高等研究院)的创建和发展。“从1996年6月到1997年8月,杨先生多次不辞辛苦来清华为高研中心的事情,从选聘人才、筹集经费到专业方向和发展规划,都积极出谋划策……这一切足可见高研中心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清华大学原校长、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院士也是中心筹建的...
院士追忆杨振宁:他一直思维敏捷,贡献永载史册_新闻频道_中华网
院士追忆杨振宁:他一直思维敏捷,贡献永载史册(2) 担任高能所所长期间,他们讨论最多的是中国大科学装置。杨振宁积极推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在中国的发展,与陈和生探讨了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直线加速器进行这项研究的可能性。陈和生多次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向杨振宁请教,也邀请他到高能所考察。杨振宁还支持建立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
新华社发文:追忆杨振宁先生|杨振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弗里曼·戴森对此也印象深刻:“他对西方科学的杰出思维传统和对中国祖先的杰出文化传统同样崇敬。”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伴随杨振宁一生的治学格言。成就斐然却谦恭如初,先生之风影响了许多同仁、后辈。与杨振宁共事、交往近半个世纪的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葛墨林院士始终记得:“他常和我们说,做东西刚开始的...
院士葛墨林谈杨振宁:小事情、大先生
葛墨林当选院士后,杨振宁请他和爱人秦世芬吃饭庆祝。【葛墨林口述】“给杨先生百岁献礼,我要做三件事”关于杨先生的百岁生日怎么过?我目前也没有什么新闻。杨先生近年来一直住在清华的家里,疫情原因不怎么见客。他的百岁生日马上就要到了,听说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国庆期间都在医院休养。中国人的生日习惯是“过9...
杨振宁先生生平,给普通人的3个清醒启示
他坚持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板书工整,逻辑清晰。学生回忆:“他讲麦克斯韦方程时,像在吟诗。”朱邦芬教授与他共事多年,称他是“最正常的天才”——数学直觉惊人,却从不居高临下;表达简洁如公式,却总带着笑意。他剪短视频、登玉龙雪山、骑车穿行校园,百岁仍思维敏捷。饶毅说:“他反对中国建大对撞机...
杨振宁:我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而感到骄傲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杨振宁一直关心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2009年更名为高等研究院)的创建和发展。“从1996年6月到1997年8月,杨先生多次不辞辛苦来清华为高研中心的事情,从选聘人才、筹集经费到专业方向和发展规划,都积极出谋划策……这一切足可见高研中心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清华大学原校长、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院士也是中心筹建的...
院士葛墨林谈杨振宁:小事情、大先生
葛墨林当选院士后,杨振宁请他和爱人秦世芬吃饭庆祝。【葛墨林口述】“给杨先生百岁献礼,我要做三件事”关于杨先生的百岁生日怎么过?我目前也没有什么新闻。杨先生近年来一直住在清华的家里,疫情原因不怎么见客。他的百岁生日马上就要到了,听说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国庆期间都在医院休养。中国人的生日习惯是“过9...
新华社发长文,追忆杨振宁先生|杨振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追忆杨振宁先生 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壮阔史诗中,总有一些名字闪耀在永恒的星河。杨振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照亮了现代物理学天空的科学家。 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追忆杨振宁先生: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齐鲁晚报网
与杨振宁共事、交往近半个世纪的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葛墨林院士始终记得:“他常和我们说,做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不要取巧,老老实实地弄熟了,才能谈到巧。要朴实的东西,不要表面的东西。”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老同事聂华桐曾回忆,每星期的讨论会,杨振宁总是耐心聆听年轻人的发言,“听到感兴趣的内容就记...
院士葛墨林追忆杨振宁:因为他,没有人敢说中国不好,科学,科学家...
院士葛墨林追忆杨振宁:因为他,没有人敢说中国不好 澎湃新闻 730万粉丝 · 21万个视频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接下来播放自动播放 00:32 “当你考试不及格回家” meme哈基米 7.4万次播放 · 1071次点赞 01:44 何卫东在接见军队新当选两院院士时强调 带头践行科学家精神 央视网 61万次播放 · 606次点赞 0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