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与中国科协:跨越半个世纪的科技同心
中国科技馆特邀杨振宁参加“大师讲科普”活动。在专题报告中,杨振宁系统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尤其深情讲述了“宇称不守恒”理论从提出到实验验证的曲折经过,为满场听众带来一场科学思想的启蒙。2017年,已近期颐之年的杨振宁仍然心系科普事业。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上,他发言说:“关于科学发展的记录和介
科学巨擘的世纪回望,一文解读杨振宁的百年人生密码
据新华社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从1957年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领奖台,到21世纪初清华园的宁静讲堂,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与中国现代科学史紧密交织的壮丽篇章。他是一位在微...
百年求索,赤子之心——致敬科学巨擘杨振宁
杨武之亦察觉到其子的“异禀”,但相比于“拔苗助长”,他更看重杨振宁的全面发展。初中一年级结束后的暑假,杨武之特地请人每天给杨振宁讲授《孟子》,这种“不精文史哲,何以成巨擘”的教子智慧,让杨振宁的科学之路始终浸润着东方文化的深沉。“七七事变”后,杨振宁随家南迁,辗转至昆明西南联大。山河飘摇的战...
杨振宁逝世!一代科学巨擘陨落!
杨振宁的科学哲学深植于人文素养。他钟爱诗词,曾作《归根》诗抒怀:“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他强调“物理学的结构有美与妙之处”,其研究始终贯穿着对对称性与数学优雅的追求。这颗国际编号3421的“杨振宁星”,将如他所致力的科学真理,永恒闪耀于人类文明星空。杨振宁以科学成就重新定义了中国人在世界学术界...
【学生会】大家纪实——杨振宁 物理长河的摆渡人
2021年百岁寿辰,他出版自传《晨曦集》,总结一生:“从安徽到斯德哥尔摩,再到清华园,我始终是物理长河的摆渡人。”如今,清华园立着他的铜像,铭刻其信条:“物格无极限,理运有常新。”杨振宁的归根之旅,不仅传承知识,更以九秩年华诠释了科学家的赤子之心...
103岁杨振宁:岁月沉淀智慧,科学照亮前路!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在清华园的"归根居"里,103岁的杨振宁先生仍时常望向窗外的草木。这位跨越一个多世纪的物理学巨擘,用一生在科学与家国之间,画就了一幅圆满且厚重的人生画卷。1922年,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7岁时随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的父亲杨武之迁居清华园。父亲秉持"不精文史哲,何以成巨擘"的理念,既...
百年科学巨擘的归根之路: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科学,科学家,好看视频
百年科学巨擘的归根之路: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本视频由毓景中01A提供,0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
人物志|杨振宁:科学无疆界,赤子有归途
归根清华的赤子心(2003至今) 2003年,81岁的杨振宁全职回归清华大学,将住所命名为“归根居”。他亲自为本科生授课,主持高等研究院建设,推动冷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前沿领域研究。。 2021年百岁诞辰之际,杨振宁先生决定将他的办公室和资料室内的图书、文章手稿、来往...
杨振宁:“我知道我没有变”——归根
2024年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早在杨振宁百岁华诞前夕,该传记纪录片项目便得到了他本人首肯并已正式启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先生本人和翁帆女士的大力支持。杨振宁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很多珍贵史料并授权使用,其中包括他自己拍摄的家庭影像等。纪...
科学巨擘杨振宁-清华大学
2003年12月24日,杨振宁将家从纽约石溪搬到了北京清华大学。而在11月,他就写好了这首《归根》诗,并将自己在清华园内的住所命名为“归根居”。 跨越两个世纪,经历中美两个大国,从清华园出发,23岁公费留美,35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耄耋之年放弃美国一切回国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
杨振宁晚年为何引爆学界?百岁诺奖得主传奇人生跌宕起伏!
清华园深处,有座“归根居”。在这里,时光好像被一位百岁老人的呼吸给拉长了,慢悠悠的,粘稠得像一锅粥。103岁的杨振宁,拄着根黑拐杖,安安静静地陷在沙发里。旁边,他49岁的妻子翁帆,正为他轻声哼唱着昆曲《牡丹亭》。这一刻,他不是那个用一串公式就颠覆了物理学界的巨人,也不是那个能跟爱因斯坦、狄拉克掰手腕的
功在世界 心怀家国!一文回顾科学巨擘杨振宁先生的一生
换言之,就像是爱因斯坦由于光电效应获得诺奖一样,那不是爱因斯坦的荣耀,而是诺奖的荣耀。同理,不是杨振宁不能没有诺奖,而是诺奖不能没有杨振宁。常言道,历史是最公正的。要是这样的话,杨振宁做出的贡献及其科学史意义,会继续地“价值回归”。回顾他的生平,了解“20世纪华人中的一颗顶级大脑”。天才的起点 杨...
杨振宁逝世:一个世纪的传奇谢幕 科学巨擘陨落_新闻频道_中华网
杨振宁逝世:一个世纪的传奇谢幕 科学巨擘陨落 2025年10月18日,物理学泰斗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于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然而,大多数人对他的认知更多停留在婚姻...
杨振宁:从物理学巨擘到院士的再转身
杨振宁,这位享誉全球的大科学家,选择回到中国,落叶归根,这本身便是对国家的一种深情厚意。他出生并在中国度过青年时代的安徽合肥,如今回归故土,实在是情理之中的选择。当然,他的个人成就固然可观,但我们更应铭记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的科学家们,他们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无论我们如何...
杨振宁归国疑云:诺奖巨擘为何选择落叶归根
"老爷子终于回家了!"2015年当93岁的杨振宁正式放弃美国国籍时,中科院物理所的年轻研究员们自发在实验室门口敲起了锣鼓。这位曾与爱因斯坦并列"影响人类文明的二十位科学家"的诺奖得主,用半个世纪的等待给出了归国最朴素的答案:"我的根始终在中国。"面对网络上"天价年薪引诱"的质疑,杨振宁办公室的旧书桌或许能给...
百年科学巨匠杨振宁:诺奖辉煌到晚年争议,学界震动引深思
在清华园,“归根居”里,一个百岁老人的歌声响了起来。咿咿呀呀的昆曲《牡丹亭》,唱给他的年轻妻子翁帆。沙发边上,静静立着一根黑色拐杖。这画面,说不出的怪,又说不出的暖。眼前这个需要人小心扶着的老人,早就不是那个能撬动整个物理学的大神。他只是一个丈夫,杨振宁。这个名字,一半是诺贝尔奖,是比肩...
归国巨匠:杨振宁如何为中国科学打开新纪元
"老爷子要是真想养老,随便挑个地方都能被捧上天。"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对杨振宁归国的误解。这位连诺贝尔奖都自叹荣幸的科学巨擘,为何选择在晚年回到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答案远比"养老"二字厚重得多。1980年,当杨振宁成为首位访华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时,中美关系尚处冰点。这位能让普林斯顿院长位置虚席以待的物理...
易偶像|杨振宁 :叶落归根
杨振宁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但杨振宁不知道,在他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第二年,邓稼先就被选为研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从此隐姓埋名。当时,他从一些报道中了解到邓稼先参与了中国的核试验工作,还看到有媒体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
杨振宁:一片丹心献中华
1995年,杨振宁在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时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远不止于此,这位跨世纪物理学家的叶落归根,还证明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血,浓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