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杨振宁与谷超豪:物理学与数学的一次重要跨界
这让杨振宁切实感受到,复旦大学的数学老师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根基与出色的研究能力,对于现代物理学问题同样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 尤其是谷超豪,他不但能够精准领会杨振宁所运用的物理语言,更能用让杨振宁易于接纳的表述方式,将深奥晦涩的数学思想清晰地呈现出来。很快,在谷超豪的帮助下,杨振宁弄懂了一些过去一直困惑他的数学难题。 在此次合作的
数学世界的拓疆者 | 谷超豪
数学家李大潜曾这样评价恩师谷超豪:“他对自己始终有一个要求,就是‘越做越好’。”这种不断超越自我、要么在既有领域精进、要么勇敢开拓新天地的精神,贯穿了谷超豪的学术生涯。 1974年,杨振宁教授访问复旦大学,开启了双方在规范场理论领域的合作研究。谷超豪作为复旦方面合作小组的组长,带领团队与杨振宁紧密协作。他们的...
杨振宁晚年多次到访沪上高校:聪明和努力重要,最重要的是走上正确...
此后,杨振宁与谷超豪等人开展规范场理论研究,创下了数学与物理学的一次跨界合作的佳话。
《世纪》杂志 | 谷超豪与杨振宁合作研究“规范场理论”
编者按:与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一样,规范场理论也是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20世纪下半叶最辉煌的物理学成就之一。20世纪70年代谷超豪团队与杨振宁合作进行“规范场理论”研究,是国内数学家与国际顶尖物理学家之间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学术对话,是当...
谷超豪与杨振宁:合作研究规范场理论的典范
谷超豪与杨振宁:规范场理论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谷超豪与杨振宁两位杰出的科学家,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合作精神,共同成为了规范场理论研究的璀璨典范。他们的合作,不仅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更为科学界树立了一个宝贵的榜样。杨振宁寻求合作,谷超豪团队恰逢其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杨振宁与谷超豪的相遇...
告别杨振宁: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增加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在辉煌的科学成就之外,杨振宁也是一个真实而温暖的人。2017年,已至耄耋之年的他选择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从合肥到西南联大,从芝加哥到石溪,最终回到清华园——他的人生轨迹,正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追寻科学与理想的缩影。他曾说,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了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
...天上正低眉——追思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优秀盟员谷超豪院士...
2005年,谷超豪80岁寿辰时,杨振宁这样评价他:“立德、立言、立身三项,谷院士都做到了!”或许,这是对大师的最好评价。 忆时可举首,天上正低眉。此刻,上海数学研究中心正在黄浦江畔如火如荼地建设着;此刻,谷老或许在正在天际含笑俯瞰这片他钟情的热土。
中科大发文追忆杨振宁:他对合肥和中科大一往情深
1974年,杨振宁回上海探亲时,与复旦大学谷超豪等教授有过长达数年富有成果的合作,因此他与谷超豪在合肥相见格外亲切。祝寿典礼上,杨振宁意气风发,借助30多张幻灯片,向大家展示了他70年的人生画卷——曲折的求学经历、对科学追求的精神和赤诚的爱国情怀。他的父母当时已经过世,当展示到与父母团聚的画面时,他的...
谷超豪与杨振宁等讨论问题—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74年6月7日和14日,在复旦物理楼三楼,杨振宁分别以“规范场的积分形式”、“无源规范场的特殊解”为题,作了两场学术报告,在6月8日至17日的十天时间里,杨振宁又在下榻的锦江饭店,与谷超豪等人作了七场学术讨论。 对杨振宁报告中的一些问题,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讨论非常热烈。特别是谷超豪,他不仅能够理解...
跨越学科的桥樑:杨振宁与谷超豪的合作传奇
> 初期合作与复旦大学的角色 此时的杨振宁与谷超豪相识仅满一年,而他们的深厚友谊正是源于一场跨界的学术合作。当时,杨振宁在研究规范场理论时遇到了瓶颈,急需数学家的助力。尽管他曾尝试寻求国外数学家的合作,但因双方语言不通,研究进展缓慢。1974年,杨振宁回上海探亲时,向复旦大学数学系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校方对此高度重视,
CCTV.com-科技频道
趁在北京开会的空隙,谷超豪和夫人胡和生去清华大学拜访一位学术上的良师益友。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今年,他回到清华大学定居,谷超豪结识杨振宁还是在很多年前,那时,杨振宁是作为国际知名学者,回国进行访问。而谷超豪却是复旦大学一名文革期中受管制的教授。
他喜欢数学和诗,杨振宁赞他“好像站在高山上,看到了全局”—中国...
谷超豪与夫人胡和生 [cms4j:nextpage] 1974年,正从事规范场论研究的杨振宁发现,规范场与微分几何有着密切关系。巧合的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也是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此前在与儿子重聚时,就向他介绍过复旦在微分几何领域有很强的实力,而谷超豪是这一学科的带头人之一。
与杨振宁合作,他推动中国数学跟国际接轨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
谷超豪和胡和生 在合作中,他很快发现,谷超豪不仅能够理解他所用的物理语言,也能使用便于物理学家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深奥的数学思想,仅用半天的功夫,就使杨振宁明白了他过去弄不清楚的一些数学问题。 更让杨振宁惊喜的是,几天后,谷超豪和胡和生就拿出了两项当时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浙里”科学家故事㊱丨数学与物理学的一次重要跨界
此时的杨振宁,与谷超豪相识不过一年,而他俩的友谊始于一场跨界合作。 杨振宁发出合作邀请 1974年,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研究规范场理论时,急需一位数学家的参与和帮助。此前,他已经在国外找了几位数学家,但杨振宁不懂数学家抽象的数学语言,数学家也不理解物理语言,研究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民盟先贤 | 谷超豪:与杨振宁合作,推动中国数学跟国际接轨
杨振宁曾高度评价谷超豪的研究,称赞他“好像站在高山上,看到了全局”。谷超豪和杨振宁合作发表了题为《规范场理论若干问题》的论文。之后,谷超豪赴美国就偏微分方程理论和规范场的数学结构作了学术报告,博得美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高度评价。 谷超豪还...
数苑尝百味 人生大胸怀—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科学家与革命者,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民族、百姓求解放、谋富强,都是人生当做的“大事”。 1988年,正值与杨振宁的合作研究取得进展之际,谷超豪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他有过犹豫,但在老师苏步青和杨振宁劝说下,仍以大局为重赴合肥就任。那时正是中科大的困难时期,谷超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繁忙事务之中...
【央视】谷超豪—神思求百通---中国科学院
谷超豪与杨振宁的合作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取得了高效而突破性的进展。之后他们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和私人友谊。 洪家兴:谷先生在规范场方面,另外一个工作呢就找到了,求对称规范式的所有的表示,这是非常有用的,物理学家的疑问很多很多,另外一个他就是用微分几何当中的(何落群)的理论,用到了规范场,把杨振宁以前的(...
出席谷超豪寿宴杨振宁向老友展示甜蜜忘年恋(图)
上周日,一场特殊的“生日派对”在复旦校园举行——百余位科学家相聚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以一场名为“偏微分方程及其在微分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的国际学术会议,为数学大师、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院士庆贺80大寿。申江服务导报报道称,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携夫人翁帆,特地从北京清华园赶来上海,为谷超豪院士的寿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