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特写|一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生态突围”
不止于万里眼,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湾芯展”上,一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生态突围”正悄然上演,方正微电子、润鹏半导体、硅芯科技、江丰电子等企业和平湖实验室、深圳先进院等科研机构在各环节上的技术突破,正贯穿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原材料、设备等全产业链环节。湾芯展的落幕如同一个缩影的定格。它照见的中国半导体,不是一个
半导体国产替代:突围之路与攻坚挑战
突破挑战需采取“技术攻坚+生态协同”的双线策略。技术层面,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光刻机、EDA软件等“卡脖子”领域组建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团队,2024年国内已有10所高校与企业共建半导体研究院,聚焦先进制程研发。生态层面,需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推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企业与下游应用端联动,如比亚迪与中芯国际...
2025年中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从“卡脖子”到“自主芯”的战略突围...
2025年的中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正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未来五年将是产业重构格局、技术颠覆创新、生态加速整合的关键窗口期。 一、技术突围: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自主” 1. 先进制程的“攻坚战”与“迂回术” 全球半导体技术竞赛已进入“纳米级”内卷阶段,但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与集成...
直击湾芯展:企业新品齐发,中国半导体产业从“低成本制造”转向...
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发布,新一代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产品亮相,逾600家企业参展……近日,半导体行业的目光全部聚焦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下称“湾芯展”)。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密集亮相,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模式已发生深刻转变。产业“单兵作战”已成历史,产业链的“拼图”正被补齐,设计、设备、材...
实探|新凯来“C位出道”,子公司重大突破!国产半导体设备集体突围
国产半导体设备“集团作战”、多点突围 在这次湾芯展中可以看到,新凯来通过多家子公司构建起了覆盖软件和硬件,涵盖研发、生产、检测的“半导体生态圈”。目前国内许多半导体设备企业也形成了这样的“集团军式作战”模式,来撬动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以同样参加湾芯展的北方华创为例,其产品线覆盖了半导体装备、真空及...
湾芯展上“秀肌肉” 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提速_央广网
在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看来,中国半导体装备自主可控正在加速。他介绍: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板块已实现90%自主可控;MCU(微控制单元)实现75%自主可控;逻辑芯片实现90%自主可控;电源管理芯片,特别是车规级的电源管理芯片,公司现在已经开始全面布局。 何小龙表示,从技术突围到生态重塑,中国半导体产业短期内通过成熟工艺优化实现...
商业头条No.95|深圳半导体“惊喜”风暴
国产半导体装备的深圳突围 “新凯来展位怎么走?”成了不少观展者踏入深圳会展中心后的第一句话。即便自己的公司与半导体设备业务并无直接关联,参观这家深圳新锐企业,几乎已成为参加此次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必不可少的一站。10月15日至17日,湾芯展在深圳举行。开展首日上午不到10点,新凯来...
中国半导体突围战:从“技术孤岛”到“开放生态”的生存法则
再全球化时代:中国半导体的“农村包围城市”从碳化硅衬底到先进封装,从成熟制程到电子化学品,中国选择了一条阶梯式突围路径。短期巩固28nm“数字基建”优势,长期通过开放生态转化技术堡垒。正如陈南翔预言:“三到五年内将见证中国半导体爆发增长。”这场突围战的终极启示或许是:真正的技术安全,从来不是闭门造车,...
美国模拟芯片遭反倾销调查: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围之战
半导体长征的新起点 中芯国际40nm BCD工艺量产的突破启示我们:在成熟制程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样能构建护城河。此次反倾销调查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从被动接招转向主动出牌。未来需以技术自主为矛、市场内需为盾、全球合作为纽带,在"双循环"格局下完成产业链的涅槃重生。这场关于工业命脉的争夺战,没有退路可言。
半导体突围有了新答案,深圳罗山科技园让中国半导体挺直腰杆
但在深圳龙岗,一片138公顷的土地正在改写这场博弈的规则:罗山科技园,这个以“解决卡脖子难题”为使命的产业新城,用一年半完成90%主体工程的“深圳速度”,宣告中国半导体从单点突破转向全生态突围的战略转折。一、从“卡脖子清单”到“破局地图”:138公顷承载的战略野心 罗山科技园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它的“...
新凯来带来“新惊喜”背后:深圳半导体产业加速突围
“我想大家都对3月28日新凯来在上海举行的半导体设备展上大放异彩记忆犹新,它在当时推出了6大类31款半导体设备,这一次请大家继续拭目以待。”10月10日,在深圳市召开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简称“湾芯展”)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隆重推介。他表示,新凯来及其子公司将在此次展会上,带来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惊喜
...今日落幕:AI驱动增长与周期调整交织 后摩尔时代半导体产业如何...
与此同时,技术演进路径的博弈关乎未来格局。面对芯片制程发展趋近物理极限的“后摩尔时代”,产业界正积极探索破局之道。正如多位行业领袖所言,短期成本阵痛难以避免,但庞大的内需市场、强体制的研发投入以及核心零部件与智能化技术的攻坚,正为中国半导体产业从“突围”走向“生态重塑”提供关键的战略窗口期。▍预计...
破界: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景崛起-CSDN博客
2024年春,广州国际车展的聚光灯下,搭载地平线征程6芯片的智能座舱系统惊艳亮相。与此同时,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阿里天文台,基于龙芯3A6000的射电望远镜阵列正在接收宇宙深空的电磁信号。这些看似无关的场景,拼凑出中国半导体产业从基础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突围图景。
“湾芯展”新品齐发,中国半导体产业走向“多点突破”
通过政府主导的基金,能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关注和投入半导体产业,形成“产融结合”的良性循环,加速优秀企业集聚和成长。2024年,“大基金三期”以3440亿元注册资本登场,规模远超前期总和,这艘半导体领域的“航母级”基金,承载着中国芯片突围的战略决心,在全球技术博弈的棋局上落下关键一子。一年后,大基金三期开始...
中国半导体突围新方向:聚焦材料、EDA工具与IP核成国产替代关键路径
我们不妨冷静问自己:中国芯是否真的准备好迎接这场配得上“未来之战”的挑战?从光刻机到EDA工具,从硅片到IP核,这些领域的突破固然重要,但——“如果中国半导体产业只是单点突围,却没有真正培养起生态协同能力,最终是否仍难敌国际巨头的垄断优势?”对此,大家怎么看?你更认同“最强突破点优先”的策略还是更...
国内半导体产业:突围之路与发展韧性
产业链协同是提升国内半导体产业整体实力的关键。国内半导体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芯片设计企业与晶圆制造企业、封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产业联盟的建立也为产业链协同提供了重要平台,如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积极组织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市场合作等活动,...
中国半导体行业从“卡脖子”到“换赛道”,全球化的再平衡,合作而...
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的突围路径,印证了技术竞争中的“反作用力定律”:当外部封锁切断既有供应链时,被遏制者将被迫构建自主化的技术生态。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破并非偶然——截至2025年,国内已建成28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中芯国际的N+2工艺实现7nm芯片量产,长江存储的3D NAND闪存技术进入全球第一梯队。这些进展...
中国半导体如何在万亿市场中突围?
将决定中国企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万亿半导体市场的号角已经吹响。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必须跨越的挑战。站在技术变革与产业重构的十字路口,唯有开放创新、深耕应用、共建生态,才能在全球半导体版图中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芯片强国的梦想,正从每一个技术突破中照进现实。
中国半导体突围,成熟工艺做基础,资源博弈成关键
顺着这些线索走下来,整个中国半导体逆境突围的路径,它不只是技术破壁、产业链自救,其实是一场关于资源、生态、标准的总体战。谁懂得用“以量补短”,谁能掌控资源命脉,对,就是在全球产业风暴里扎下根的那个。今天这条消息,绝不单是“某家企业爆发”,而是半导体行业的集体画像: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从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