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事故冲击公众信心,业界呼吁对用户安全怀敬畏之心
10月16日至17日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安全议题引起业界热议与反思。 智能网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四维图新CEO程鹏向南都记者表示,一系列新能源车安全事故,对用户的信心造成冲击。一旦公众信心受损,将直接影响未来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渗透与普及。 程鹏指出,新能源车行业必须想办法解决当前暴露出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完全是有解法的,关
1人遇难!“电车”危机来临……
多起车毁人亡的悲剧,让新能源汽车“速度与安全”的矛盾命题被推至台前,引发公众广泛讨论。着火事故高发 新能源汽车陷入信任危机 事实上,小米汽车的事故只是近期新能源汽车领域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蔚来、特斯拉、极氪、阿维塔、问界、零跑等多个新能源品牌均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部分...
电动车碰撞起火事件:一场事故如何动摇消费者对新能源市场的信任?
2025年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上演了令人揪心的一幕。多段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一辆黑色新能源车先是诡异摇摆,驾驶员发出吼叫,随后超速失控撞向绿化带,翻滚至对向车道后立即起火。目击者描述,尽管多名路人徒手砸窗、用脚踹门,甚至有人双手流血仍无法破窗,车载灭火器也难以控制迅速蔓延的火势。消...
起火必报!新能源车企不能再用“黑布”遮真相_懂车帝
阿维塔在起火事件发生时,正处于完成股份制改造、筹备港股IPO的关键期,急于撇清责任以稳定投资者信心;部分车企则担心事故细节曝光影响销量,刻意弱化自身设计缺陷,将原因归咎于“用户使用不当”“极端场景”等不可控因素。但这种避责,恰恰踩在了公众知情权的痛点上。国家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新能源车自燃率是燃油车的3.15...
成都天府大道那一把火,不只燃了一台小米SU7,更将整个造车新势力推...
当这辆汽车最终静止在对向车道时,炽热的火焰已将其完全吞噬。冲天的火光将黎明前的街道映照得如同白昼,引发了周边居民的惊恐。作为小米汽车进军电动车领域的首款力作,这场意外事故为其发展征程蒙上了一层阴影。曾经在发布会上描绘的科技蓝图与安全承诺,在熊熊烈焰中显得格外遥远。事故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失灵的门把手与锁死的信任:新能源汽车事件全梳理-有驾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持续繁荣的同时,也经历了一场由一系列事故引发的严峻信任考验。多起涉及智能电动汽车的交通事故,在互联网的放大镜下,迅速演变为全国瞩目的网络舆情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冲击着涉事企业的品牌形象,更深刻地拷问着整个行业在技术狂奔背后的安全底线、责任界定与公关能力。
小米SU7事故引焦虑,新能源车还能买吗?
其实,单起事故的冲击容易放大“安全焦虑”,但把视线拉到行业数据与技术发展的全局就会发现:新能源车的安全真相,藏在“个体事件”与“整体数据”的差距里,也藏在“现有问题”与“技术进步”的平衡中。一、先厘清:事故本身≠技术缺陷,人为因素占比超七成 讨论新能源车技术是否可靠前,首先要分清“事故原因”...
小米SU7 Ultra成都事故引发股价震荡,隐藏式门把手安全性再引质疑
10月13日凌晨,四川成都天府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造成驾驶员当场身亡。现场多名救援人员尝试破门未果的画面,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电子门锁与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安全质疑。网传涉事车辆为小米SU7 Ultra车型。当日,小米集团(HK 01810)股价大跌7.28%,报收48.26港元,成交放大至平日2.6倍,带跌部分新...
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舆情分析: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反思
这起事故给小米集团的品牌形象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事故发生后,小米的股价连续两日下跌,市值损失超过1200亿港元,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小米品牌信心的动摇以及公众对其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安全管理能力的疑虑。这种资本市场的反应可能进一步影响小米在其他业务板块的表现。品牌危机的修复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未能及时解决信任缺失...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应理性看待事故事件,避免被带...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应理性看待事故事件,避免被带节奏误导事实真相,共同推动中国制造的崛起 最近,有个新闻挺有意思的——福建某地一辆新能源车自燃,立马就上了热搜。这事一出来,网络上炸开锅,评论区各种猜测。有些人更是不用证据,直接就给新能源抹黑,歪曲事实。我也在想,这些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蔚来EC6碰撞起火事件:危机公关中的信任危机与车企责任边界
#热问计划#当一辆蔚来EC6与比亚迪E9在南京高架桥相撞后22秒内燃起熊熊大火,公众的视线迅速从事故本身转向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蔚来上海总经理夏庆华在消防报告未出时就急于宣称"电池包完好"?这场由碰撞引发的火灾,正烧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敏感的神经——车企如何在技术安全与公关危机之间找到责任边界?事件回顾:碰撞22秒后起火,
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责任认定的挑战与困境
近年来,随着车辆智能化和新能源车普及率的迅速提高,新能源车驾驶“失控”事件频繁发生。然而,当事故发生时,车企与车主往往各自坚持己见,导致责任认定困难重重。这种困境不仅加剧了车主和公众对新能源车驾驶安全性的疑虑,也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何新能源车事故责任认定如此困难?▲ 法律法规与黑匣子数据 首...
新能源车事故秒盖布背后:车企不敢公开的危机公关手册
被遮蔽的博弈:公众知情权VS商业机密保护 盖布行为引发的争议集中在三个层面:技术保密(高压电池结构可能通过事故现场外泄)、调查透明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与车企商业秘密的冲突)、次生灾害预防(电解液泄漏等新能源特有风险)。中消协召开的"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规范研讨会"显示,行业标准缺失是根本问题。破局之...
电动车自燃引发维权风暴:新能源车安全与数据隐私的双重拷问
从事故鉴定、证据收集到法律诉讼,车主需投入大量时间成本。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新能源汽车维权案件平均处理周期长达6个月,相当于一个人连续工作120天不休息。这种“马拉松式”流程容易导致车主陷入身心俱疲的“维权倦怠”。情感损失:安全焦虑与心理阴影 事故对车主造成的心理冲击远超物质层面。自燃事件的突发性和不...
从“小米SU7事故”看新能源汽车安全争议与公众认知困境_易车
新能源汽车事故的“品牌靶向”现象,本质是技术信任危机与社会认知偏见的交织。破解之道在于建立透明的安全信息披露机制,并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强化公信力。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车,安全性的提升需依靠技术创新与严格标准;智能驾驶的推广必须以人为本,警惕“便利性幻觉”;而舆论场的理性化,则需要企业、媒体与公众共同构建...
广汽新能源Aion S自燃事件对公众及行业的影响
广汽新能源Aion S网约车自燃事件持续发酵,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愈演愈烈。此次事故不仅让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更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事件对行业的冲击 此次广汽新能源Aion S网约车自燃事件,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在行业内外激起了轩然大波。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产生了...
新能源车事故背后:技术争议、安全焦虑与小米汽车的未来-有驾
一场涉及新能源车的严重车祸,一度吸引了大批人们的关注。10月13日凌晨,在成都繁忙的天府大道发生了一起小米汽车交通事故,车辆在撞击后竟出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电池迅速爆燃,车门无法打开!这样的场景极具冲击力,瞬间让这个事件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奇怪的事情是,小米创始人雷军从事故发生后至今连续五条微博的内容...
“电动汽车起火率仅为燃油车120,为何舆论声量却反其道而行?”-有驾
根据2024年的数据显示,国内燃油车全年共发生18360起起火事故,而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件却仅550起,哪怕是按起火率计算,燃油车也是电动车的三倍不止。换句话说,电动车不但不是起火概率最高的,反倒比燃油车多了一些安全保障——新型电池的定向泄压设计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热量,避免了热扩散的恶化。以上这些数据冷冰冰的...
新能源汽车自燃:公众关注与技术挑战
此外,公众教育和信息透明也是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对电池安全问题的认识,可以帮助公众更加理性地看待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同时,汽车制造商应该在发生自燃事件后,及时、透明地公布事故原因和处理措施,以减少公众的恐慌和误解。总之,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的广泛关注,...
...事故”|“五毒”新能源伪创新危害大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一场新能源汽车事故,何以引发行业深度聚焦? 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8分许,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主干道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事故,一辆疑似小米SU7 Ultra(参数|询价)的车辆在行驶中发生碰撞后起火燃烧。当时,当事人邓某某驾驶着这辆车沿天府大道由北向南行驶,在通过天府五街路口进入天府大道南段后,意外突然降临——车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