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报】多维攻坚,为固态电池产业化按下“加速键”---中国科学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主任崔光磊团队传来好消息,研究团队在固态电池正极、负极、电解质三大核心材料领域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为深空、深海等极端场景提供可靠解决方案,更为民用动力电池打通安全与续航的“任督二脉”。 团队提出的“刚柔并济”“均质
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攻克固态电池技术,手机续航有望翻倍
但现在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这些烦恼可能很快就成为历史了,因为中国科大最近搞了个大新闻,他们突破了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解决了困扰科学家几十年的老难题。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科大的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从分子设计入手,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团队利用聚合物分子的设计灵活性,在主链上同时引入具有离子传导功能的...
成功开发!我国团队突破锂电池领域关键技术瓶颈
我国团队突破锂电池领域关键技术瓶颈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黄学杰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恒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能够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全新的界...
“看透”锂!我国科学家突破全固态锂电池关键难题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利用中子深度剖面分析技术,精准揭示了全固态锂电池传统单层正极的关键缺陷,首次通过实验直接观测并定量证实了显著的纵向锂浓度梯度,在电极厚度方向上实现了锂浓度的均匀分布,为梯度电极核心设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为推动全固态...
中国科学家刚刚用分子级“魔术”破解了固态电池的最大痛点!
实验数据持续更新。 最新测试显示,采用该材料的固态电池在-20摄氏度低温下仍保持75%容量,而液态电池此时已基本失效。 高温循环测试中,60摄氏度环境下1000次循环后界面无退化。专利分析表明,中国在固态电池界面技术领域的专利占比从2020年的18%升至2023年的34%。金属所团队的核心专利已获美日欧授权,为技术出海...
我国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
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近日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固态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固...
固态锂电池突破!中科院解决界面阻抗难题,柔性电池可弯折2万次
一、界面阻抗:固态电池的“阿喀琉斯之踵”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核心,其理论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是液态锂电池的2倍以上),且彻底杜绝漏液、自燃风险。然而,固-固界面阻抗始终是产业化最大障碍——电极与电解质接触面积不足传统液态电池的1/3,导致离子传输效率低下,循环寿命不足千次。中科院...
别再等了!中国固态电池突破:86%能量密度跃升,2万次弯折只是开始
四、中国在新能源赛道的“技术话语权”争夺战 这个突破的意义,远不止一项技术成果。它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从“产业链优势”向“核心技术优势”的跨越。过去十年,中国靠规模化生产和全产业链布局,成了液态锂电池的“世界工厂”,但在固态电池的基础研究上,一直被日韩压一头。日本丰田从2008年就开始研究...
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续航翻倍!
在材料端,厦钨新能的硫化锂、中一科技的复合集流体等关键材料,也成为了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这种从基础研究突破,到技术转化应用,再到带动整个产业升级的链条,正是我国在新能源领域能够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根据行业内的普遍预测,2027年到2030年将是固态电池技术更新迭代、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中科院金属所的这项...
固态锂电池新突破!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出可弯折2万次柔性电池
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出可弯折2万次柔性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这个突破意味着,电动车的续航短、充电慢、安全隐患等痛点,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 要知道,传统锂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不仅存在泄漏、燃烧风险,也限制了...
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心”技术!容百科技、恩捷股份抢占产业化先机
掌握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成为各国抢占新能源汽车领域制高点的重要关口。固体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中科院团队围绕关键材料与核心工艺持续攻关,已打通硫化物全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化制备技术瓶颈,目前正通过优化全流程工艺参数,加速推进硫化物全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化进程。随着头部电池厂商的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相继明朗,全
中科院金属所,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飙升86%!
国家相关部门也明确表示要加快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可以说,产业化的基础我们已经有了,而中科院这次在核心材料上的突破,就如同给这辆即将发动的快车,又装上了一个更强劲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无疑会让整个产业化进程大大提速。任何一项核心技术的诞生都不是偶然,它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长年累月的坚持和积累。从实验室里...
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技术,这些公司将受益,新风口已出现
当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的普及都不会一蹴而就。目前,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大约是传统液态电池的3到5倍,量产的良品率也还在80%以下徘徊,这些工程和成本问题都需要在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逐步解决。然而,中科院的这次突破,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为解决最核心的技术瓶颈提供了一个清晰可行的方案,...
突发特讯!中国科学院正式通告全球:研究出可弯折20000次柔性电池...
能量密度提升86%的飞跃,意味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将突破八百公里门槛,智能手机充电一次可支撑高强度使用两天以上。对于困扰电子产业多年的“电池拖后腿”现象,这项技术提供了彻底解决方案。可穿戴设备将告别一天一充的尴尬,柔性显示屏终于可以搭配同样柔性的能源核心。更关键的是,固态电池本质安全的特性,从根本上杜绝了...
固态电池突破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此次中科院物理所突破全固态电池的关键瓶颈,解决了界面接触问题,使得全固态电池向实用化迈进了一大步。这对于与中科院物理所有合作关系的长阳科技来说,意味着其参与研发的固态电池复合膜技术更有可能实现产业化落地,公司未来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突破!我国应用中子深度剖面分析技术攻克难关,全固态锂电池难题...
全球全固态电池赛道竞争白热化,日本押注硫化物路线,专利占全球68%,但成本高、工艺复杂。中国呢?另辟蹊径走氧化物路线,成本更低、还能兼容现有生产线。中子技术突破正是这策略的王牌——它像精密手术刀,万分之一毫米级的操控精度,让"中国方案"性价比爆棚。中科院院士陈立泉算过账:2027年全固态电池成本有望降到...
中国锂电池大突破!中科院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86%、弯折两万次
所以总结一下,中科院金属所的这个研究让我们看到固态电池新的一种可能:能弯、能撑、能量密度高。它既解决了界面阻抗和离子传输的老大难问题,也为柔性电子和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当然,实验室的突破并不等于马上能买到量产产品,但至少说明我们正向着正确的方向在迈进。你会更期待这类柔性电池先用在什么...
我国科学家突破全固态锂电池关键难题
材料创新持续赋能技术迭代。 俯仰科技研发的金刚石膜碳材料曾应用于神舟五号宇航员头盔面窗,其高熵合金技术为固态电池界面稳定性提供新方案;西京学院团队设计的三维分级金属有机框架离子传输网络,使磷酸铁锂电池在2C倍率下循环600次后容量保持率近100%。中国先进研究堆作为核心技术支撑平台,其冷中子束流强度达10⁹...
中科院破解纳米级短路难题,产业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固态电池为何被视为新能源革命的“圣杯”?纳米尺度的短路难题又是如何被中国科学家攻破的?一、核心事件:原子级观察揭开固态电池“软肋”2025年7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联合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尺度下首次完整捕捉到固态电池内部短路的全过程。研究发现,锂金属在沉积过程中会形成“树状...
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技术,中国新能源革命再进一步
你是否想过,手机再也不用担心爆炸起火?电动车充电10分钟就能跑1000公里?这一切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最新发布的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将彻底改变我们的能源使用方式。革命性技术突破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先进材料》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攻克了固态锂电池领域最关键的"界面阻抗"难题。传统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