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与孤岛|以色列的新常态:创伤、分裂与集体错觉
加沙战争爆发至今已两年,以色列社会在持续的冲突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常态”。警报声与庇护所成为日常,人们学会用冷漠或调侃化解恐惧,却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创伤和撕裂所笼罩。据加沙卫生部门10月6日报告,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历时两年的加沙战争已造成至少6716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69679人受伤。据以色列军队和媒体援引的以色列官
导弹之夜,以色列普通人的生存与创伤
在战争的巨大阴影下,以色列普通民众的恐惧、挣扎与求生,构成了战争最真实也最残酷的注脚,它揭示了冲突对个体生命和集体记忆的不可逆转的创伤。防空洞里的“新常态”:挣扎与麻木的共生 安全屋里,空气凝滞而紧张。莎拉紧紧搂着莉亚,耳边是警报声与爆炸声交织的恐怖交响。她能感受到莉亚身体的颤抖,也能嗅到空气中...
武力崇拜蛀空国家!持久战争连盟友都拖累,3条漏洞坑惨以色列
这一策略帮助以色列争取到了宝贵的国内和国际支持,为当地局势的稳定创造了机会,并在“必要时执行协议”方面获得了合法性。 如今,以色列的领导层以及一些反对派的知名人士,越来越受到“斯巴达模式”思想的影响,这种模式认为,权力的基础在于围绕一个“小而精”的群体进行内部凝聚,并推行军国主义政策,为无休止的战争动员...
一夜之间47万精英出逃,以色列的大脑为何集体消失了?
在许多世俗派和中产阶级看来,这无异于动摇了以色列的民主根基。他们担忧,国家的未来会被宗教极端主义所绑架。要知道,以色列的最高法院,长期以来被视为世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判决多次捍卫了个人自由,对抗宗教势力的过度干预。于是,抗议的浪潮席卷了特拉维夫的街头,每周六晚上的集会,成了以色列社会一道分裂的...
中东变局下的以色列:从盟友簇拥到全球孤立的困局解析
一、外交雪崩:传统盟友集体 “转向” 的标志性溃败 以色列的外交孤立在第 80 届联合国大会上达到了戏剧性高潮。当总理内塔尼亚胡登台演讲时,迎接他的不是昔日的掌声,而是多国代表集体离席的背影 —— 这一幕成为其国际地位崩塌的生动注脚。更具冲击力的是,48 小时内已有 157 个国家在巴以问题上明确站队,...
以色列错乱综合症 - 哔哩哔哩
当一个国家被单挑出来、妖魔化,并用不适用于其他任何国家的标准来评判时,我们就进入了病态的境地。“以色列错乱综合症”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正在蔓延的疾病,它已经完全蔓延到了整个西方。 一些例子确实很有说服力。爱尔兰和其他国家威胁说,如果以色列参加欧洲歌唱大赛,他们将抵制该赛事。西班牙首相漫不经心地评论说,他...
专访丨《以色列的沦陷》作者:以色列报复伊朗有三种可能方案,美国影 ...
为应对经济危机,工党在20世纪80年代出售国有资产(导致国企私有化,1987年工党分裂,元气大伤)。20世纪90年代,经济变化最终推动了以色列社会的右转。打个比方,如果我是当时的民众,为了利益我也会选择转向中间派或右翼。 其次,内塔尼亚胡将新保守主义的经济意识形态与我们在美国看到的新保守主义(注:欧文·克里斯托尔将...
集体幻觉:当群体意识沦为理性的牢笼
集体幻觉:当群体意识沦为理性的牢笼。在法国南部的圣梅达尔公墓1731年的某个清晨,数以万计的朝圣者突然集体抽搐尖叫,声称目睹圣母显灵。这场持续三十年的集体癔症事件将理性撕开一道血淋淋的伤口,暴露出人类群体意识中潜伏的疯狂基因。集体幻觉如同精神世界的黑洞吞噬个体的判断力,让整个社会陷入非理性的漩涡。在社交...
史蒂芬·平克NYT评论:哈佛错乱综合症
2023年10月7日事件发生后,34个学生组织发表声明,将那场屠杀的全部责任归咎于以色列;对此,超过400名哈佛教职员工联名签署公开信表示反对;一个新成立的“哈佛支持以色列教员联盟”(Harvard Faculty for Israel)也已经吸纳了450名成员。哈佛目前开设有60多门与犹太主题相关的课程,其中包括8门意第绪语(Yiddish)...
颠覆认知!《解谜以色列》用10个关键问题撕开历史迷雾
装帧设计也暗藏巧思:书口采用三色刷边工艺,快速翻阅时会出现以色列、巴勒斯坦和联合国三种标志色流动交融的视觉效果,隐喻历史的多棱镜本质。内页留白处印有二维码,扫描可直接查看英国国家档案馆等机构的原始文件电子版,满足读者深度查证需求。这种将纸质书 tactile 体验与数字资源结合的创新,让阅读成为多维度的智力...
梦醒时分,以色列已非昨日:内塔尼亚胡最深恐惧降临
更关键的是,这个群体的人口正在飞速膨胀。他们目前占全国总人口的13.5%,但适龄兵源却占到了惊人的24%。一个典型的哈瑞迪家庭平均生育7个孩子,但社区内男性就业率只有53%,导致4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家每月给每个读经的男人发4000多新谢克尔,一个普通家庭还能拿到6000多的税收补贴。当世俗家庭的孩子在前线流
弗洛伊德的预言?美代表口误揭示大国潜意识的秘密
口误可能源于认知负荷过重、注意力分散或思维抑制失败等“执行错误”,也可能反映政治精英的“认知不协调”或“集体潜意识”。作为代理常驻代表,谢伊在高度敏感的国际场合面临巨大压力,其大脑在快速切换或抑制不被允许的真实想法时,这种“认知冲突”可能以口误形式显现,折射出其个体认知与官方立场间的张力。多萝西·...
英国权威期刊以确凿证据,粉碎以色列“精准打击”的谬论。
参考文献: 1. EFE News Agency. (2025). Study finds Gaza civilian injuries surpass those in other war zones. 2. 澎湃新闻. (2025). 研究:加沙平民受伤情况比战区士兵更严重,枪伤和烧伤最常见. 3. 参考消息. (2025). 参考封面|以色列在加沙耗尽道德资本. 4. United Nations. (2025). Report...
妙笔
对于伊朗民众而言,以色列的空袭不仅是军事打击,更是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挑衅。这种根植于集体记忆的"受害者"与"反击者"心态,使得双方在冲突中更容易陷入情感驱动的循环。 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成为民族叙事的一部分,强化着各自的受害者身份和正义性主张,从而加剧了社会创伤的累积。 心理战的影响 现代冲突中,心理...
以军空袭多哈,炸弹险触中国使馆,卡塔尔防空系统“集体失声”,藏何...
多哈空袭的涟漪效应,远不止局限于卡塔尔一国,它不仅加剧了中东内部的分裂与不确定性,更深刻地触动了全球主要大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布局。这次事件,无疑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竞争激烈的中东新常态,正在悄然降临。以色列的这次行动,被普遍视为对国际法和外交惯例的公然践踏,尤其是在他国领土上对政治人物进行“...
解密巴以冲突:这本书带你穿透历史迷雾看清真相
为什么以色列的“沙漠变绿洲”叙事能风靡全球?书中拆解了20世纪中期那套著名宣传照片的拍摄技巧——用广角镜头拍摄滴灌系统特写,却刻意避开周边原有的阿拉伯果园;为什么巴勒斯坦人的“橄榄树情结”能引发共情?人类学调查显示某些“千年古树”实际树龄不超过百年。这些案例不是要否定任何一方的苦难,而是揭示集体记忆如何...
突发!以色列悍然空袭卡塔尔首都,爱国者防空系统竟毫无反应_美军...
当时美国政府选择了息事宁人,现在看来,这种"宽容"似乎给了以色列某种错觉。 这种荒谬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 武器里的定时炸弹:谁在远程操控你的安全 说到秘密,就不得不聊聊卡塔尔那些"失灵"的武器系统了。 表面上看,卡塔尔拥有中东地区最先进的防空网络之一。
情报视角看以色列的“珍珠港时刻”何以发生?_风闻
与人们怪罪情报“失灵”的反事实是:“好情报常有,伯乐不常有”,有用的情报与无用情报的混杂是常态...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由于美国决策层以及联军司令麦克阿瑟不相信刚成立的新中国会出兵介入朝鲜战争,对于...美联社报道,示威者指认内塔尼亚胡试图攫取权力,令以色列社会发生分裂,并且在以色列军队内部引发骚动。为...
《解谜以色列》观后感:历史很清楚,但谬论和谎言太多
但是让我有些困惑的是,通篇对如今巴勒斯坦的惨状仅只言片语的描述,可能是中国人习惯性的“感同身受”吧,因此在仔细阅读书中内容的时候,竟有了几分以色列“师出有名”的错觉!而不是如今网络上“捧本圣经就说巴勒斯坦本来就是以色列的”这种流言,也因此,一度对作者的立场产生过疑惑。好在随着阅读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