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船长”掌舵助 “风云卫星”观万千气象
姿轨控分系统犹如一位资深的“老船长”,为风云卫星执舵,观气象万千。 对于航行在大海中的船舶而言,引起船体晃动的主要因素是风浪等外部因素,而对于运行于相对稳定空间环境中的卫星而言,星上载荷及活动部件频率各异的规律运动反而是更为明显的扰动因素。 载荷是卫星发挥作用的“利器”,同时也是卫星姿态稳定的“干扰者”,它们工作时有
大国院士 |“风云”变幻,且看气象万千——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
“卫星在距离地球800公里的上空,怎么看地球的一公里?卫星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飞行,需要把一个点一个点的资料拼起来构成一张图……”许健民表示,气象卫星工程体量大,中间每一个环节都有极高难度。 经过不断探索、潜心研究,终于在1988年9月7日,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 在汇报...
“老船长”掌舵助风云卫星观万千气象 精准姿态控制_新闻频道_中华网
“老船长”掌舵助风云卫星观万千气象 精准姿态控制 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这颗卫星和火箭都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风云卫星家族”中,“风云一号”和“风云...
大道如砥 气象万千
“大国重器”风云卫星整体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新型天气雷达等关键元器件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基于北斗卫星的“三段式”气象探空模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践行“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人民气象事业夯实基础,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这一系列数字让人鼓舞:建成由8颗风云气象卫星、842部天气雷达、...
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时代华章丨改革春风催奋进 观云测雨护民生_气象...
他所主导建设的全国卫星气象通信系统,被业内誉为“气象三峡工程”,彻底扭转了中国气象数据传输的落后局面。从手工绘图到风云气象卫星巡天,从依赖外援到自主研发数值预报模式,邹竞蒙亲身参与、推动并见证了中国气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历史跨越。
【守正创新奉献气象】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从田间地头到卫星遥感,从乌梁素海到河套大地,巴彦淖尔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团队始终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用科技守护绿水青山,用智慧护航粮食安全,用责任传承科学家精神的火种。(作者:洪瑞琦 审核:于亮亮) ...
执掌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这位船长有什么特别-IT浪潮-北方网
在海上,他总能碰见一些奇异景象——西雅图突遇大雾、太平洋上空的彩虹、印度洋炫目的晚霞以及罕见的龙吸水……虽然已经是一位“老船长”,但每次遇见气象奇观,他还是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奇特魅力,并把它们用镜头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人。 当然,并不总是美好。像在美国西海岸遇到的这次风暴,虽然全船做了完全准备,但强大...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遥看地球万千变幻
风云卫星在轨效果图 而风云家族可是个大家族。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两代四型”共19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风云一号和风云三号属于极轨卫星,它们通过南北两极围绕地球飞行,能够进行全球观测;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属于静止轨道卫星,它们始终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用于对我国及周边区域进行气象探测。
...照亮强国之路——写在风云气象卫星事业50周年之际-中国气象局...
1969年,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亲自批准下达研制任务,我国风云气象卫星50年强国之路就此启程。 这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茁壮成长的50年,是在追求卓越中劈波斩浪的50年,也是在接续奋斗中革故鼎新的50年。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实现从无到有、从试验型到业务型、从跟...
风云气象卫星“叱咤风云”40载,背后艰辛知多少-新华网
今年是风云气象卫星正式命名40周年。40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风云气象卫星“叱咤风云”,成为太空中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28日在沪举行的“叱咤风云——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四十载的壮丽征程”专题展览上,集中展示了风云气象卫星40年成长历程,其中不乏许多艰辛曲折故事、甚至血的教训。 “风云一号”A星仅存活39天 1977年,国防科工委在上海召开气
“风云”群星闪耀 守望万家灯火——风云气象卫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5、4、3、2、1!点火!”4月16日9时36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金红的烈焰喷涌而出,推着火箭托举着风云三号G星奔向苍穹。很快,它将和其他7颗风云气象卫星一起,在晨昏、上午、下午和倾斜四条近地轨道,以及36000公里高的静止轨道上,捕捉天机,俯瞰全球风云。
董瑶海 | 心系“风云”观苍穹 穿云透雨护民生
而让真正身处航天事业最前线的董瑶海去描述所从事的事业,史诗会被具象化,“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进阶史,正是一代代航天人敢想敢干,为实现防灾减灾这一朴素目标,冲破压力、挫折、失败,执着向前的拼搏历程。 大千世界 气象万千 ——看“风云”如何变幻 “...
拓荒,在“星光”璀璨之前——记风云卫星开创者之一曾庆存
那是他于1988年9月在风云一号A星升空时,凝视着璀璨光芒,为中国气象卫星写下的诗句。 当时,距他踏上气象卫星研究之路已过去18年,在气象卫星遥感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贡献。而此后30多年,无数后辈又沿着 拓荒者披荆斩棘开辟的土地,走出一条光荣之路。
...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我国气象业务系统 协同风云卫星有效支持气象...
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天目一号”星座每日向中国气象局提供约3万条掩星廓线产品,“云遥一号”系列卫星提供约1.5万条掩星廓线产品,有效补充了风云气象卫星在掩星探测方面的时空分辨率,将我国业务全球数值预报系统中每日同化的大气廓线产品数量提高了...
气象万千难预测,风云变幻我先知 |《光学学报》“‘风云卫星’光学...
风云卫星,尤其是光学载荷分系统为气象服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全球大气基础观测数据,因此被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吸纳并展示星载光学载荷及应用研究成果,引领主动、被动光学技术在风云卫星中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出版,专题共收录12篇高质量论文,内容涵盖被动光学遥感技术进展、光学载荷定标技术、光学遥感...
【媒体】风云气象卫星为增进民生福祉写下生动注脚—写在第十个...
今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自1988年发射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两代四型共21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8颗在轨运行。 2024年底,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组织研发的轻量型实时卫星应用平台“风云地球”已陆续...
风云四号发射,我们的天气预报会变得更准吗?|卫星|风云四号|天气预报...
风云系列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气象卫星,其中单数的风云一号和三号系列卫星运行在距地面高度约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极轨上,可以扫描全球的天气态势;双数的风云二号和四号是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它们“悬停”在距地面35786公里的太空,密切监视特定区域的天气变化。
许健民与中国气象卫星的星辰大海①俯瞰全球 闪耀国际舞台
编者按:仰望星空,风云气象卫星正以中国智慧守护地球家园;回望征程,许健民院士带领团队将风云卫星从蓝图变为现实,铸就自主创新的“星辰大海”。从精准天气预报到空间天气监测,从服务国计民生到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风云气象卫星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壮阔征程,凝结着科学家们焚膏继晷的钻研与矢志不渝的坚守,也彰显着中国气象...
聚“风云人物” 绘气象万千_手机新浪网
“这几年,气象部门在人才工作上采取了很多新举措,力度非常大,对广大青年有很强的职业规划引领作用,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梯队,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更加充盈。”2022年,中国气象局风云卫星高精度定标与定位技术团队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谈及气象人才工作,团队负责人漆成莉深有感触地说。目前,气象系统重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