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投资人不担心阿里云有泡沫?-36氪
对于投资人来说,当一家科技巨头花重金投入AI的时候,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不想成为踏空的那部分人,可以接受一定的泡沫,但不能接受错过。 与之相对的,自AI浪潮兴起以来,泡沫论也从未停下。 8月下旬,包括英伟达在内的美股与AI相关主要科技股出现了一轮大幅下跌,再次引发了投资者对于AI投资回报率的担忧。麻省理工的一项研究显示,约95%
散户必看:阿里现在泡沫还是价值回归?
"阿里正在经历'凤凰涅槃'。过去三年,公司完成了从'电商巨头'到'科技消费生态'的战略转型。AI基础设施投入同比激增220%,相当于再造8个数据中心,这种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正是未来十年的核心护城河。"普通人投资阿里的三大黄金赛道 1. AI云:中国版AWS的造富神话 阿里云现在有多猛?举个栗子:AI编程模型千问3-C...
中美的AI加速点,还是泡沫产生的时刻?_ZAKER新闻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因为一开始各大科技公司投资 AI,市场最怕的就是赚不回本,但今年上半年 CSP 的业绩已证明 AI 能赚到钱,回本的速度远快于当年建设云服务,像 Google 的 AI overview 证伪了被 AI 搜索叙事围攻的叙事,近期 Nano banana 制图大模型也为 Google 抢到更多分,得益于 AI 带来的回报,Google 股价...
阿里蔡崇信提“算力投资过热论”,看似好心,而背后意图耐人寻味
例如,微软等公司取消部分数据中心租约、华尔街对投资合理性的质疑,均反映出市场对短期利用率不足的担忧。2、客户导向的缺失与盲目性 许多数据中心项目在启动时缺乏明确的客户需求协议(如企业订单或长期服务合同),导致建设决策过于依赖资本驱动而非市场验证。蔡崇信特别批评了美国科技巨头(如亚马逊、Meta)动辄数百亿...
豪赌!左手7100亿,右手3800亿,泡沫还是革命?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泡沫之巅,还是变革前夜?拭目以待! 3800亿元,阿里梭哈AI 2025云栖大会9月24日在杭州举行。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未来可能会有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agent(智能体)和机器人,和人类一起工作,对真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生死时速:阿里如何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拿到软银2000万? - 知乎
钱太多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乱花钱 他们需要的是战略投资者,而不是纯粹的财务投资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软银投资2000 万美元,占 30% 的股份。 尾声: timing 就是一切 这笔投资到位后仅仅几周,纳斯达克指数开始崩盘,全球互联网泡沫彻底破灭。 阿里拿到了最后一张船票,而身后的大门已经关闭。
“价格战”打了大半年,“阿里云们”想开了 | 浪潮与泡沫
因此,区别于此前的战略摇摆,阿里云做大公共云基本盘的主线任务已基本明确,接下来需要关注三点:一是,在规模和利润并重的大方向下,关注阿里云后续的利润水平是否可持续。二是,AI渗透下,长期关注阿里云在公有云的市占。 三是人的因素。技术瞬息万变,产品和赛道也在变,而不变的是人,特别对过去经历了组织动荡的阿里...
阿里云何时能到万亿估值? - 知乎
在股票破新高之际,打开投资软件,满屏有关阿里的投资分析扑面而来,简直炸开了锅,甚至市场上已经有不少人在炒作阿里云上下游产业链的受益股。 而这波股价的上涨,背后暗含了市场对阿里估值的大转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对阿里巴巴的估值逻辑一直停留在其电商业务,对阿里云和 AI 几乎没有计入估值。 而从2023 ...
3800亿押注AI!蔡崇信为何预警“数据中心泡沫”
这种"既造电厂又卖电器"的策略,让阿里既能对外输出技术服务,又为自身大模型研发筑牢根基。正如蔡崇信所言:"AI的真正价值不在开发最聪明的模型,而在创造真实商业场景"。#春季图文激励计划#专家建言:泡沫破灭前夜的生存法则 警惕"三无投资":无明确客户协议、无差异化技术、无成本优势的项目最危险 把握技术迁移窗口...
顶级投资人一句话,戳破了中国最大泡沫
因为大部分用户,尝个鲜,就再也不回来了。召回一个流失用户的成本,是拉一个新用户的10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些光鲜亮丽的AI独角兽,可能压根就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烧钱买一堆“一次性游客”。这场景熟不熟悉?简直就是二十年前互联网泡沫的翻版。当年多少公司靠着一个.com的域名就能拿到千万融资,最后呢...
AI就是25年前的互联网,如何寻找确定性机会?
因为更加先进的AI必然需要更加庞大的算力,所以,前有数千亿造算力的OpenAI,今天又有3800亿投资算力的阿里云,推高算力板块股价。 本轮“科智热潮”和2000年“科网热潮”如出一辙。但另一方面看,本轮“科智热潮”中,投资人也吸取了“科网泡沫”的教训,将注意力放在未来市场需求可见度更高的算力芯片领域,而非算法。 而算力
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合作,普通人如何分享AI红利
投资者们往往被宏大的愿景和指数级的增长潜力所吸引,却可能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商业模式的脆弱性。如今,AI领域也正经历着类似的考验。阿波罗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øk甚至警示,人工智能泡沫可能比1999年互联网泡沫还要严重,因为其投资规模和潜在影响更为巨大。然而,也有观点认为,AI并不会重蹈互联网泡沫的覆辙,...
阿里云股价大跌背后:大摩为何力挺?散户与机构的认知鸿沟
投资本质上是一场认知变现的游戏。当散户还在为单季度波动焦虑时,机构已经在布局未来三年的AI基础设施浪潮。阿里云的成长故事或许正如其名字中的"阿里"二字——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崇高",需要投资者用更高的视角才能看清全貌。
阿里云创始人曾被人称为“骗子”,马云却为其投资100亿,现在如何...
如今的阿里云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位居亚洲第一,每年的产值约4500亿,前途无量,这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王坚。可这项技术如今的成就,是背后无数的艰辛。王坚就读于杭州大学心理系,大学期间,他在同学眼里是个怪人,常常不说话,在校园里独自行走,和他说话他总是不予理睬。但其实他只是热衷于思考,沉浸...
王坚院士、阿里云创始人:一定存在大模型科技泡沫,不能一时冲动
阿里云和复旦大学的合作甚至可以像麻省理工学院和贝尔实验室的合作一样。由于两者的合作,今天几乎每所大学工程学院都开设了通信学科,这创造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机会。谈及人工智能发展对人们生活和教育的影响,自称极端乐观主义者的王坚感叹道:“已经到了连自己研究领域的文章都看不懂的地步。科技可以帮助人们吸收...
美企3家垄断,中国仅1席!阿里云突围战打了多久?
通义千问的“智能对话模型”能听懂方言,响应速度比人工快3倍。这些场景拼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国内行业规则的理解——比如制造业要符合“安全生产规范”,金融业得过“数据合规关”,阿里云的全栈自研,恰恰把这些需求揉进了技术底层。三、3800亿投入背后:不是“烧钱”,是算准了“长期账”有人说阿里云能突围是...
挣扎十二年,阿里云终于敢让自己盈利,云计算真是一门好生意吗...
这是阿里云成立12年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也是国产云计算头部厂商的首次盈利。 阿里云从2009年蹒跚起步,十多年一路走来,多有挣扎,到今天,在江湖上如雷贯耳,坐稳国内云计算江湖老大的位置,人人皆称,“上云不上阿里云,纵称英雄也枉然”。 但其实,阿里云这一路并非顺风顺水,最开始所有人都认为云计算是一场骗局,包括...
...的“臭水沟”困境:低价、投机与资本泡沫的合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
过去中国SaaS行业的黄金十年,本应是技术创新与客户价值驱动的十年,但现如今却在资本的催化下演变为成为一场“臭水沟”里的集体狂欢。 在这场看似令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的“狂欢”中,低价竞争、厂商投机与资本泡沫的合谋,不断将行业拖入泥潭,成为加速推进这场悲剧的典型注脚。
阿里豪掷3800亿押注AI,外资为何疯狂抄底?
为什么外资机构会在这个时候大举买入阿里股票?细究起来有三个深层原因:首先是窗口期效应,当阿里明确AI基建投资规模后,市场终于看清了其转型决心;其次是战略协同性,阿里云+Nvidia的组合让全球投资者看到了商业变现的清晰路径;最后是估值性价比,相比国际科技巨头,阿里的AI布局仍被相对低估。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
阿里蔡崇信点评美国AIDC建设泡沫的背后:中国的建设并不泡沫,股市过 ...
尽管美国AIDC泡沫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波动,但中国本土的数据中心建设仍以政策引导和产业需求为核心。例如,阿里云未来三年的3800亿元投资计划明确聚焦于“技术+基建”双驱动,既支持自身AI研发,又通过对外输出服务形成商业闭环,这种战略与美国企业的重资产押注逻辑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