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如何呈现一场无人生还的历史惨案
《731》确实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情节张力较弱,角色趋于工具化,有血有肉的人物太少,导致最后众人高喊自己名字的场景,本应悲壮恢宏,却显得刻意而空洞。但是,这样的创作,对于中国人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进而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具有重要的精神鼓舞意义。仅凭这一点,电影《731》值得得到更多的宽容与肯定。 (龚金平,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
电影《731》今日(18日)起全球上映 如何用电影语言为历史发声 为...
电影《731》通过小贩王永章等无辜平民被诱捕、囚禁,沦为惨无人道活体实验品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在战争洪流下小人物的苦难、觉醒与不屈的抗争精神,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为历史发声,为真相立证。电影中,鼠疫实验、跳蚤实验、冰冻实验、活体解剖、人体标本……每一帧画面所揭示的,皆是刺穿人类伦理底线的反人类暴行。
电影《731》:用艺术还原 731 部队的血腥暴行
英文片名 "EVIL UNBOUND"(罪行无界)精准概括了影片的核心立意。731 部队的罪行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系统性、有组织的反人类暴行。电影团队十年磨一剑的执着,让这段曾被模糊处理的历史得以清晰呈现,这种 "直面而非回避" 的创作态度,使《731》超越了娱乐产品的范畴,成为一座用光影铸就的历史纪念碑。记忆的责任:当...
《731部队黑幕揭露!权威揭露冷战交易下的历史罪行与正义缺失》
名单上的3513个名字静静凝固,代表的是无一生还。而另一条路径上的人却被清理了档案污点,甚至步入学术与教育的高位。731部队传染科长吉村寿任后来成为日本医科大学校长;军医田宫猛雄先是做了东京大学教学部部长,继而担任了美军发疹伤寒中心的委员。权力与知识联盟的缝隙,容纳了他们的“重新开始”。哈罗德·拉斯韦尔...
《731》“无人生还”的银幕震撼:历史真相中那些幸存者的抗争史诗
电影与历史的错位:艺术化叙事背后的考量 《731》选择全员遇难的戏剧化处理引发思考:真实历史中,部分劳工和"马路大"(实验受害者)曾幸存并留下证词。导演赵林山在路演中哽咽解释:"艺术需要浓缩悲剧的极致性",这种创作选择强化了观众的情感冲击,却也隐去了幸存者抗争的史诗。主演孙茜提及角色"只有编号"的细节,...
央视网评|《731》的无声呐喊:别忘记来时路
正如电影《731》尾声,受害者们互相搀扶,从尸坑中挣扎站起,喊出自己的姓名——“我叫孙明亮”、“我叫巴巴洛夫”……这不是煽动仇恨,而是以最后的力量确认:每一个生命,都该拥有存在与尊严。 历史不会随焚尸炉的烟飘散,真相也不会被时间冲刷褪色。唯有勇敢正视这段过往,我们才能真正看清那个“无人生还”的深渊,并记...
影评丨电影《731》:四重意象传递“锥心之痛”
苹果本有“平安”的寓意,可在《731》里,它却成为日军伪善的幌子。片中,王永章(姜武饰)每日负责为被关押者送餐,餐车上除了饭盒,还摆放着苹果和鸡蛋。日军看似“优待”的安排,实则包藏祸心。据历史记载,日军以 “洁净饮食” 为借口提供这些食物,其实都是为了确保被实验体的健康,为细菌实验效果服务。他们用...
看完《731》哭着离场:200 针孔劳工服、7643 条命,档案细节比银幕...
《731》终于上映了。盼着它来,是希望那些埋在历史档案里的名字、那些未被言说的苦难,能通过影像被更多人看见;怕着它来,是担心一帧帧画面会将八十多年前的反人类暴行具象呈现,让我们直面那段沉重到难以呼吸的过往。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都清楚,“731” 这三个数字从不是简单的编号,而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创伤...
《731》:历史苦难的轻浮演绎,一场本末倒置的影像失败
《731》在叙事层面呈现出令人惊讶的幼稚化倾向。整部电影本质上是一个套着731外壳的“密室逃脱游戏”,讲述主角团如何像打人机一样对抗日本鬼子,在牢房间传递信息、策划越狱。这种将复杂历史简化为游戏关卡的设计,暴露了导演对历史题材的轻浮态度。历史背景不再是需要深入理解的语境,而成了一个可供随意调用的背景板...
看完电影《731》的首映,我无语凝噎、悲伤至极,写下这篇文章!
网友回复:“因为在历史上便没有人活着跑出来。”是的,全员无一人生还!他们在临死前经受了非人的折磨,最后被日军扔进了焚尸炉中。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731部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实验室所有证据销毁。甚至直到现在,日本方面仍然不承认自己当初犯下的罪行。而《731》这部电影出现的意义,就是...
《731》:用镜头记住苦难,不是宣传仇恨,而是让历史不再沉默!
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上映当天,影院里几乎座无虚席。 有人攥紧拳头,有人掩面抽泣,有人红着眼眶久久不愿离场。 猫眼数据显示,影片首日票房突破1.33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单片单日场次纪录。 当晚8点,总票房已突破3亿元。 这部电影没有炫酷的特效,没有流量明星,却用最真实的镜头,撕开了历史深处最痛的一道伤疤。“每一处细节
以血为证,铭记无人生还的黑暗——《731》观后札记
“人身体78%是水”,这句看似普通的科学表述,在《731》的语境里却成了残酷的注脚——当日本731部队将人体视作实验材料,他们引以为傲的冻伤膏、创伤膏、烫伤膏,每一寸“疗效”都浸透了中国人的鲜血,影片用冰冷的史实,撕开了这些“医学成果”背后血淋淋的罪恶。
《731》电影上映,罪证档案揭真相,受害者故事被还原
这种历史题材,不能靠一部电影就把所有说清,最重要的是持续索证和呈现。电影不是终点,而是让真相浮出水面的新起点。值得一提的是,赵林山希望更多导演敢于碰触这种题材,把历史“大白于天下”。他说,过去很多人在网上甚至都搞不清731的具体细节,相关研究太少。现在《731》上映,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对逝者的告慰。
《731》上线就破十项记录,影院变集体追悼现场,剧情真实呈现历史令...
这片子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731部队的真实历史。 电影里很多镜头直接还原了历史场景和受害者遭遇。 没有刻意煽情,但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喘不过气。片尾出现一行字“此处无人生还”。 就是这六个字,让好多观众彻底破防。 有人拍下了现场照片,影厅灯亮起来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在擦眼泪。一个网友写道“看到那几个字,...
观影《731》:于克制叙事中见证历史真相
电影的结局“无人生还”,没有刻意营造虚假的圆满,而是将残酷的历史真相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它把观众从对剧情的幻想中猛地拉回现实,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无情和侵略者的罪恶。这种真实的呈现方式,虽然让人痛心,但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让悲剧再次上演。《731》无疑是一部...
《731》删减画面曝光:银幕之外的历史比电影残酷百倍
导演赵林山"不能让观众生理不适"的创作原则,与1988年《黑太阳731》引发的心理创伤争议形成代际对比。影片用鼠群暗喻细菌战的视听语言,在戛纳放映时令欧洲影评人想起纳粹集中营的医学实验。全球上映版本删减的12分钟血腥画面,反而使东京影院里日本观众的沉默更加震耳欲聋。当预售破亿的数据遇上日本网友"夸大事实"的...
电影《731》:血泪凝固的历史与人性警示录
电影《731》通过平民视角展开叙事,以受难小人物的故事串联整个历史事件。这种手法让观众能够通过角色的遭遇,更真切地感知那段历史的黑暗与残酷。王志文饰演的角色,背景布满类似十字的标记,营造出压抑、充满创伤感的氛围,暗示角色身处与731部队罪恶相关的特殊环境。李乃文饰演的角色呈现出崩溃、痛苦的神情,直观展现出在...
《731》全球上映:撕开历史伤疤,让世界看见罪恶!导演赵林山哭了
9 月 18 日,当电影《731》正式与观众见面,影院内的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观众们神情肃穆,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拉扯进了那段黑暗的历史。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个个惨绝人寰的实验场景呈现在眼前,观众们有的忍不住捂住了眼睛,有的则在黑暗中默默啜泣。当影片中出现婴儿的啼哭,伴随着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童谣,整个...
《731》:失真的历史 - 知乎
《731》:失真的历史 刘念拉 唯光影和阅读不可辜负 收录于 · 刘念拉的电影和读书清单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731部队全称满洲731部队,是日军细菌战制剂工厂的代号,伪装成一个水净化部队,自1933年始在中国各地投放病菌,1936年,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动工扩建实验基地,区内有监狱、细菌研究室、冻伤实验室、解剖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