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200退200?29年老农保引风波,公平补偿咋解决,政府公信不能丢
29年前,这对夫妇选择将200元投入“老农保”,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将这笔钱用于其他用途的可能。例如,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入,或进行其他可能带来增值的投资。仅仅退还本金,等同于完全抹杀了这笔资金在长达29年时间里本应产生的任何潜在收益(即使是最低风险的储蓄利息)。从经济角度看,这不仅是对参保人资金机会成本的漠视,更是对契约精神
四川宜宾长宁县:29 年前搭售老农保难兑现 老人困境引关注
这起发生在四川宜宾长宁县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要勇于面对、妥善解决,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 。
近日,媒体曝出一件令人唏嘘的事:2...@涨绍学的动态
近日,媒体曝出一件令人唏嘘的事:29年前,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的老人粟培在领结婚证时,被要求缴纳200元购买“老农保”。如今,老人想兑现保险,却被告知只能退回200元本金。 长宁县梅硐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当时没有养老系统,现在也只能做退本金的处理。 据了解,1992年民政部曾发布《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老农保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善意处理#29年前的200块,可不是一笔小...
#老农保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善意处理#29年前的200块,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当时说的好好的,买了老农保之后退休了就有保障,每个月就可以领退休金。而且当时不缴保险就不能办理结婚手续,拿不到结婚证,然而人家缴了保险后现在你告诉人家没有保险了,只退本金,这29年代利息哪去了?这跟明目张胆地诈骗、抢劫有什么区别?
媒体:老农保仅退本金 难补信任缺口 养老承诺落空_新闻频道_中华网
媒体:老农保仅退本金 难补信任缺口 养老承诺落空(2) 当地目前给出的解决方式显然不够妥善。粟培拒绝接受退钱,回去后也一直想不通。这表明,这也是一种可以代表当地有关部门的处理态度。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件事才引起舆论关注与热议。 粟培的200元缴费事件揭示了公共政策推行早期的风险,也折射出制度建设初期的漏洞...
“老农保”兑现无门,政策转型不能留下“责任空窗期”_荔枝新闻
这起事件凸显出农村养老制度转型过程中被长期忽视的“责任空窗期”。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农保”试行,到2009年“新农保”的推行,再到当前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并轨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更替升级,但部分历史缴费人却因缺乏完善的衔接机制而被排除在保障体系之外。政策可以更新,机构可以调整,但公共承...
老农保“困局”:29年前的...@独行侠1972的动态
并且,多数地区的老农保档案未妥善转移,部分地区甚至没有保存相关档案,这导致众多像粟培这样参保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衔接。 此次事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方面,可能存在行政违规行为。粟培称当时不购买该保险就不给办理结婚证,若情况属实,这明显违反了《婚姻登记条例》中结婚登记只收工本费,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的规定,...
长宁老农保风波揭示制度滞后隐忧
29年的等待换来的只有失望。这种遭遇让人揪心更让人反思。制度的滞后给老人带来伤害。当年的承诺现在该不该认?这需要相关部门认真对待。社会的温度体现在如何对待信任它的人。希望类似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不再成为空话。这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点赞关注一起推动问题解决。
29年“老农保”变“白条”:谁在消解民众对政策的信任?
按照政策设计,“老农保”后续或与社保合并,或依规清退——四川绵阳部分地区将参保档案转入社保局,让民众最终受益;宜宾市叙州区2014年更启动专项工作,为3.8万参保人退还“老农保”本息,涉及资金近900万元。唯独粟培的参保记录,在“社保局未成立”“无存档记录”的说辞中消失无踪。一边是其他地区的有序处置,一边是...
金仲兵:“老社保”只退本金200元,受害者多吗? - 哔哩哔哩
1、《澎湃新闻》2025年8月23日“宜宾一老人29年前领结婚证时买的“老农保”,现仅能退本金200元”的文章火了。关注该议题的主流媒体相继发力,将“老社保”话题推上舆情。 《澎湃新闻》报道:1996年时的粟培31岁,跟很多人一样,对什么是社会养老保险都不太清楚,但他说记得当时不购买该保险不给办理结婚证。他...
迟迟难兑现的 29 年 “老农保”:公信力怎可 “过期不候”?
这句话,彻底撕开了基层治理的遮羞布,老百姓的信任,在某些人眼里,不过是一张可以随意作废的废纸。这200元,当年是实打实的“巨款”,如今却成了笑话。类似的问题在全国并不罕见。1992年推行的“老农保”,本意是让农民晚年有保障,可到了基层,却成了搭售、摊派甚至强制消费的工具。有的地方还算“厚道”,早早清
20年前办“老农保”,20年后被废止,“衔接”变“清零”? - 知乎
像“老农保”这样突然中断、给人一脚踏空的失落感非常恐怖,但更可怕的是此类事件所带来的恶性昭示作用:当下,我国养老资金池欲发趋于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如果失信事件再向社会发出种种信用不良和缴用危机的信号,则民众难免扪心自问:今日缴费,明日用钱养老时,它会去了哪里?
到处宣扬“农闹”白拿白要,有图有真相,让大家看清他们的嘴脸
解决“农闹”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标准,简化发放流程,确保养老金能够真正惠及每一位老年农民。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养老金发放情况的监督,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其次,媒体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客观报道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避免对农民群体进行污名化和妖魔化。
29年“老农保”无法兑现,公信力岂能“过期作废”-长江网
绵阳、宜宾县等地早年间就主动清退“老农保”,用行动证明“问题能解决”;可长宁县却让这桩旧账躺了29年,直到群众上门“讨说法”,才搬出“没系统、没档案”的托词。这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问题——把群众的信任当“过期支票”,把政策的公信力当“橡皮泥”。 更值得深思的是,29年足够让婴孩成为青年,足够让...
好家伙!近日据媒体报道,宜宾一老人...@函德元的动态
29年前,这个老人和妻子在宜宾办理结婚登记时,依照当时的政策购买了老农保这一类农村社会保障保险。据当时的工作人员介绍,购买此类保险能够保障基本的老年生活。然而,近几年,随着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变化,这笔当时的投资在近年来却被视为历史遗留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 这次事件发生后,整个舆论场几乎炸开了...
29年“老农保”无法兑现,公信力岂能“过期作废”_粟培_老人_承诺
粟培老人手中的这本“红本本”,并非个例。早在1992年,民政部便曾大力推行《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简称“老农保”),意在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模式,为广大农村地区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这本应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善政,然而在基层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的“走样”与变形。
手记| 老王“讨保”记 -- 襄阳市纪委监委
老王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但调查中发现的漏洞,也坚决不能放过。县纪委随即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要求其针对问题举一反三,全面规范“老农保”发放程序。 随即县人社局对全县11个乡镇6711人180余万元的资金逐人逐笔进行核对,从基金台帐、档案资料、印证材料三个方面全面核查整改,完善发放、登...
29年前200元“老农保”变废纸:一场制度缺陷引发的养老困局
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之道 现行政策对老农保的处理本有三条路:清退本金+活期利息、折算抵缴新农保、对违规收费进行特殊补偿。长宁县当前仅提供第一种方案显然不够,民政部门应当启动档案溯源,区分政策失效与执行违规,通过救济渠道对粟培等特殊案例给予人道补助。这场跨越29年的养老困局警示我们: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
东安:巡察“利剑”破解“老农保”难题_乡镇动态_东安县人民政府网
新湖南客户端12月23日讯(通讯员 曾巧月 秦林江)“喂,巡察组吗,我是井头圩镇满竹村的村民,我想请问老农保退保的事情,听说这个都是无条件全额退保的,但是我的一直未退,所以请你们帮忙核实处理。”近日,东安县第二巡察组进驻井头圩镇开展巡察时,接到一位村民打来的电话。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老农保基金遗留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妥善解决“老农保”基金遗留问题,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完整,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老农保”基金遗留问题整改工作 “老农保”基金是指1992年以来民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