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自己设计芯片,中国科学院发布“启蒙”系统
在基础软件方面,“启蒙”系统同样取得显著成果,可自动生成定制优化后的操作系统内核配置,性能相比专家手工优化提升25.6%;可实现不同芯片和不同编程模型之间的自动程序转译,性能最高达到厂商手工优化算子库的2倍;可自动生成矩阵乘等高性能算子,在RISC-V CPU和NVIDIA GPU上的性能分别提高110%和15%以上。这项
昇腾芯片市占率新突破:美国禁令如何催化中国AI产业链自主化?
美国禁令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中国AI产业链的短板,更折射出其韧性所在。华为昇腾的突围证明,技术自主的本质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以开放生态整合全球资源,以场景创新重构竞争规则。当昇腾芯片在DeepSeek模型训练中达到英伟达A100集群91%的性能时,这场较量已不再局限于算力高低,而是生态话语权的全面争夺。 未来的AI产...
芯片、算法、数据多管齐下 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如何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成为我国AI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而高性能芯片是算力的核心载体。目前,在AI芯片领域高端制程和先进工艺智能化提升等方面,我国企业仍需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以进一步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汪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AI框架...
让AI自己设计芯片!中国科学院发布「启蒙」,芯片全流程自动设计...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软件研究所联合推出「启蒙」系统,利用AI技术实现处理器芯片软硬件设计的全自动流程。该系统覆盖芯片设计的关键步骤,包括硬件的逻辑、电路和物理设计,以及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内核的设计,其性能达到或部分超越人类专家的手工设计水平。传统芯片
人工智能国产化:破局技术垄断赋能本土创新
首先,人工智能国产化是打破技术垄断的关键。以芯片为例,高端AI芯片长期依赖进口,一旦供应链受阻,整个AI产业将面临瘫痪风险。近年来,中国在智能芯片领域取得突破,如寒武纪、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正逐步摆脱对外依赖。这种自主创新不仅提升了技术安全性,也为全球AI市场注入了新的竞争活力。其次,国产...
H20回归中国市场背后:AI芯片自主化路径的冷思考
作为昇腾的用户、开发者与合作伙伴,当原有的AISC架构路线抵临瓶颈,新架构又尚未成熟,而搭上开放式生态快车道的对手们早已远去,前期已深度捆绑昇腾的他们又该如何抉择?一切不言自明。而种种事实,让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生态才是中国AI芯片实现自主化的更佳路径。
中国造!全球首个AI自主设计芯片系统“启蒙”问世
CPU上生成的矩阵乘算子性能达到OpenBLAS的211%。“启蒙”系统的核心突破在于其三层智能架构:底层为处理器芯片领域大模型;中间层构建芯片生成智能体与基础软件智能体;最上层实现软硬件设计全流程自动化。当全球科技竞争聚焦于算力之争,中国科学院用“启蒙”系统向世界宣告:芯片设计的新纪元,将由算法自主生成。
从DeepSeek突破看我国人工智能自主创新与技术应用
在技术层面,加快发展智能芯片与硬件、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鼓励原创算法创新,确保我国占领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二是升华国内AI应用场景和重视海外市场拓展。近期,DeepSeek模型在超算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化落地,获得丰富的异构算力资源,或将改变国内AI行业依赖海外闭源模型的现状。未来,我国人工...
中国AI自主生态的构建密码,藏在这两个关键词里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必须确保,不可突破的下限。而要确保AI大模型技术的自主可控,除了核心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软件层面的技术,作为算力基础的芯片、服务器等核心硬件的国产化更是重中之重。当前,算力硬件的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国产芯片企业如华为昇腾、寒武纪,已联合阿里云、腾讯云等平台,形成覆盖“芯片-框架-模型...
车规芯片自主化:2025年中国企业如何突破7nm制程技术壁垒?
某晶圆代工厂的“自进化工艺系统”已实现每24小时自动生成一套优化方案,迭代速度超越国际同行。二、设计范式重构:从“堆砌算力”到“安全优先”车规芯片的特殊性,要求中国企业在设计阶段即融入“功能安全基因”,而非简单移植消费电子架构。安全岛架构:给AI装上“刹车片”7nm车规芯片需通过ISO 26262 ASIL-D认证,...
黄仁勋三度访华背后:AI芯片博弈与中国自主化的崛起
这种看似矛盾的双轨并行,恰恰是高科技竞争的新常态。当苏州的补贴政策与深圳的应用场景形成协同,当华为昇腾在海外市场撕开缺口,中国证明了一点:技术封锁从来不是创新的枷锁,而是自主化的催化剂。黄仁勋的三度来访,或许终将被历史定义为转折点——不是英伟达重返辉煌的起点,而是中国AI芯片真正走向世界的序章。
中国AI新势力:从算法突破到芯片自主的技术崛起之路
“曙光”芯片:打破算力依赖的硬核突围 解析中国“异构融合计算芯片架构”的技术原理,阐述其如何通过多架构协同突破算力瓶颈。结合“曙光”系列芯片的性能对标国际顶尖水平,强调中国从算法到硬件的全链路自主化,彻底摆脱对国外高端芯片的依赖。轻量高效:中国AI的全球技术标杆 总结中国AI技术“轻量化设计+高效能输出”...
中国黑科技!“启蒙”AI系统让芯片设计像点菜,美国EDA垄断要被打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软件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全球首个AI全自动芯片设计系统"启蒙",仅用5小时就完成了传统团队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工作——设计一款性能媲美Intel 486的32位RISC-V CPU。这一突破不仅意味着中国在芯片设计自动化(EDA)领域首次领先全球,更可能彻底改变半导体行业的游戏规则——从依赖...
从智谱华章到清微智能:清华“双子星”的高阶国产替代之路
据悉,清微智能是目前国内AI领域唯一采用新一代芯片架构,实现高阶国产替代的企业。其核心团队源自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可重构计算实验室。其创始人兼CEO王博表示,国产电动汽车就是典型的“高阶国产替代”的先进范例,通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路线,绕开了欧美汽车巨头对燃油车制造工艺近百年的技术垄断,不仅引领...
黄仁勋中国行推动AI芯片自给自足重塑供应链
黄仁勋此举,首先是对中国市场战略地位的再确认。尽管美国制裁严苛,英伟达在华营收仍占12.5%。他深知,失去中国市场,无异于自断一臂。因此,英伟达正积极开发“定制版”AI芯片,以“够用但不领先”的策略,在合规框架内最大化市场份额,同时巧妙地延缓中国自主研发的紧迫性。其次,黄仁勋的行动展现了跨国企业在夹缝...
芯片自主迫在眉睫!中国借助AI技术,加速处理器研发
中国一直希望在半导体领域实现自主发展。可是,像楷登电子、新思科技和西门子EDA这样的EDA软件公司,它们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受到了新的出口限制。这三家公司在华的EDA收入占了八成多。其实,开发启梦系统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省钱、加快开发速度、提升效率,比传统的人工芯片设计方法要好。不过,启梦v3版本才是真正的关键。下一...
助力国产车规级芯片走上自主可控之路
2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阿里巴巴达摩院举办的2025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表示,开源模式有助于RISC-V构建一个包容、协同创新的全球化生态,成为芯片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倪光南院士的观点以及国内头部芯片设计企业的自主可控布局使得RISC-V技术从专业领域走向公共场域,成为热议话题,相关政策导向也受到高度关注,点燃...
美国断供无效!中国100%自研CPU震撼发布,全球芯片格局巨变
—这块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跳动着1.2亿个完全由中国设计的晶体管。当某些国家还在用芯片卡脖子时,中国用龙芯3C6000给出了最硬核的回应:封锁什么,我们就超越什么。从指令集到应用生态,从实验室到国际市场,这场芯片自主化的长征,终于迎来破晓时刻。您认为国产芯片如何才能赢得全球市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