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88万赔偿被抽走55万律师费?警惕“维权卫士”变成“割肉刀”
一个出生仅26天的男婴不幸离世,家属历经艰难获得88万元赔偿,却被律师抽走55万元。这组数字刺痛了公众神经。网友们在问:原本应该守护公平正义的法律职业,为何成了“割肉刀”?这不仅是某个律师的道德失范,更是整个行业生态的警示灯。涉事律师的操作堪称“精准收割术”:先以科技公司名义签合同规避监管,再阻挠当事人参与关键调解,最...
“前脚打假,后脚变现”,“变了味”的网红打假怎么治?
涂崇禹表示,若因网红不实指控导致企业商誉受损,企业可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若网红通过故意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或涉嫌敲诈的,相关主管部门可予以行政处罚乃至以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企业追究其“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或敲诈勒索之刑事责任。“网红...
今年“3·15”聚焦六大消费乱象:卫生用品“以旧翻新”,“维修刺客...
今年食品安全仍是各大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3·15”前夕,有媒体曝光多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店后厨食品安全问题: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顾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卖、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多家门店招聘时不需要员工提供健康证,大量无证店员直接上岗。 今年央视3·15晚会,...
网友为何担心卫健委“管不了”?—北京肖某事件暴露的医疗信任裂痕
一、手术刀下的丑闻:中日友好医院事件撕开医疗生态的暗角 2025年4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因婚内出轨多名医护人员、手术中擅自离岗40分钟导致全麻患者生命体征异常等行为,被妻子谷医生实名举报,这场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婚姻纠纷,最终演变成震动全国的医疗系统信任危机。事件曝光的细节令人触目惊心:肖飞...
用刀割肉,是谓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非进行不可的时候,不但习近平这么说,老百姓也是这么期待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后,我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不便之处,这些问题要靠继续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大部委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所有部委现在都应该想清楚并制订一个可执行的目标。之后,如何执行,有没有做到,由"监察审计部"来做审核,做不到就...
医疗科普成牟利工具?“网红医生”被点名!互联网医美种草陷阱需警惕
有媒体报道,不少医生在种草平台拥有多个账号,矩阵式模式下,有人做到了单月变现过百万元,甚至有的医美“网红医生”一个月业绩就能做到2000多万元。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业内头部医生,例如杭州某机构主理人和广州某机构创始人,个人月收入就高达800万元,上海某注射名医单月收入也在600—700万元左右,这背后有庞大的...
斩断“伪科普”黑手,国家卫健委发声-大象网
2025年7月4日,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地提醒公众:“不要轻信‘网红医生’。”这一警示如同一记警钟,敲响了互联网医疗科普领域潜藏的危机——当流量裹挟专业,当利益绑架权威,医疗科普的纯粹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整治行动不仅关乎公众健康权益,更折射出数字化时代下医疗行业治理的深层命题。
“打假”也需打假,正义不能成生意!职业打假人的好日子到头了...
其次,“打假”并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消费者也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很多时候,假货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消费者的认知和警惕性不足。如果每个人都能对低价诱惑保持清醒,并且勇于举报假货,假货将失去滋生的土壤。 打假与维权的天平不可能永远保持静止,但只要我们不断调整它的支点,总能让它趋向平衡。假货可恨,恶意打假同样...
价格战里的刀光剑影:当车企开始“割肉求生”_懂车帝
汽车市场正上演一场令人窒息的厮杀。5月23日,比亚迪祭出“限时一口价”的促销大旗,顷刻间市场风云变色。吉利、奇瑞、凯迪拉克等品牌应声而动,2.99万元的帝豪(图片|配置|询价)、3.49万元的瑞虎3x、直降5.3万元的海豹...跌破认知底线的“白菜价”密集轰炸市场,一场惨烈的价格绞杀战骤然升级。 当价格...
从一根针到185万浏览量,自媒体能否成为消费维权平台?
媒体则应秉持客观原则,避免在事实不清时进行倾向性报道。对于消费者而言,维权时需注意保存证据,平衡好“曝光”与“侵权”的界限。正如纸尿裤事件所展现的,在警方调查结论出炉前,任何单方面指控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自媒体赋权下的新型消费维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肯定其推动市场净化的积极作用,也需警惕...
白大褂变流量密码?卫健委喊话:别让网红收割你的健康焦虑!
真医生的困境:坚守专业还是屈服流量?某三甲医院医师坦言:“我们做一场公益科普的流量,不及网红带货的零头。” 当专业价值被娱乐化稀释,卫健委的整治行动不仅是纠偏,更是对医疗公信力的抢救。这场乱象最值得警惕的,不是几个跳梁小丑的表演,而是它折射出的信任危机——当白大褂成为带货制服,谁还能为科学代言?卫健委
卫生费投诉三大陷阱:从价格刺客到维权指南
三步反击价格欺诈指南 1.取证铁律:保存带工号的对话录音(需告知)、手术同意书涂改件等,强调DRG分组成本虚增23%等专业术语的取证价值。2.投诉组合拳:拨打12320同时邮寄证据至卫健委医政科,引用新疆案例说明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诉讼的杠杆作用。3.舆论核按钮:指导通过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成功率70%)和民生媒体曝光...
综艺切片“摇身一变”成虚假广告:AI时代,警惕新型陷阱
消费者可要求退货 此前,综艺《国医少年志》官方微博@国医少年志曾发布告知函维权,称部分社交媒体上的营销账号,未经授权擅自剪辑《国医少年志》图片、视频实施产品推广行为,经过对比,可以清楚辨识出相关视频、图片的剪辑来源于《国医少年志》节目,歪曲了《国医少年志》节目内容及不正当竞争相关事宜。在节目组之外,...
央视热评:警惕谣言套路,别成为流量的猎物_舆论场_澎湃新闻-The...
央视热评:警惕谣言套路,别成为流量的猎物 @央视新闻 5月28日消息,“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了全世界。”一些视频、信息看起来似乎很重磅,在网上掀起一轮又一轮波澜,但实则肆意编造、空穴来风,是彻头彻尾的谣言、谎言。 昨天,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公共政策、突发案事件、社会民生领域网络...
价格刺客、知网、网游、菜刀……这些“套路”还会再来吗?您能避开...
“价格刺客”“科技与狠活”“菜刀不能拍蒜”“知网涉嫌垄断被罚”……1月30日,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共同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舆情热点”。 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一、“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 2022年夏,“雪糕刺客”一词走热。消费者用其来形容一些高价雪糕平时“...
卫健委:请大家不要轻信“网红医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7月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警示公众警惕“网红医生”乱象,强调医疗科普需以专业和真实为底线。当前,短视频平台成为医疗科普的重要阵地,但部分“网红医生”滥用专业权威,通过虚构病例、夸大疗效、直播带货等手段牟利,甚至编造虚假急救故事吸引流量,严重误导公众健康认知。乱象丛生:科普变“生意”,流量...
网红医生月入百万是知识变现还是医疗欺诈?卫健委连夜敲响警钟
看场景:正规医院科普多在诊室/实验室拍摄,警惕美颜过度、背景浮夸的“表演式问诊”;辨话术:正规医生会强调“个体差异”“遵医嘱”,而营销号常用“100%有效”“包治百病”等绝对化表述。当健康成为生意,谁来守护生命底线?一位三甲医院主任的感慨值得深思:“我们拍科普视频从不露脸,因为怕被冒充。现在连‘假...
极目锐评|明星月嫂发与林允合照引争议,蹭热度岂能不顾职业操守...
4月23日,一位名为“我是钟姐”的账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与知名女星林允的合照,并配文:“在娱乐圈做了超15年的月嫂,我现在怎么样了。”该帖中还有该月嫂与其他明星的合影。有网友据此猜测林允已怀孕生子,引发热议。 随后,林允发微博回应称:本人在此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应:全是造谣!坚决抵制给女性造黄谣的行为...
「315特辑」AI的陷阱:当科技便利成为双刃剑,我们该如何自保?
留存证据:遭遇诈骗时,立即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报警并申请紧急止付。集体诉讼:针对算法歧视或平台责任,可联合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四、全民行动:AI时代的“防坑指南”技术不可逆,但陷阱可规避。面对AI滥用,普通人需掌握“三防”法则——防骗、防操控、防信息泄露。1. 防骗:识破AI伪装,守住钱包 警惕“...
取消"会员"骗术再升级?148万险遭吞噬,警方"拔卡断线"力挽狂澜...
取消“会员”骗术再升级?148万险遭吞噬,警方“拔卡断线”力挽狂澜!警方提醒:手机无法正常控制,请立即拔出手机卡!中国警察网的微博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