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数字报-82岁仍在寻找更短光脉冲 不让诺奖成为学术“顶点”
广州日报:最近,斯坦福大学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有的科学家在获得诺奖后,其工作效率和科研产出大幅下滑,就好像“诺奖即顶点”,您对此怎么看? 皮埃尔:我也看到了相关报道,一些人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以后的学术成就会下降。我会尽力避免这种情况,不让这次获得诺奖成为我学术的“顶点”。我们也要留意到,在诺贝尔奖历史...
诺奖得主厦大演讲:过分追求得奖对科研有害
“过分追求得奖对科研是有害的。”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埃里克·白茨格博士日前在厦门大学的学术交流讲座上坦言。 因为“科研成就是客观的,但是评奖是主观的,只代表某一个评奖委员会的观点,即便诺奖也是如此。如果过分把得奖当成工作的动力,驱动力就是错误的。”埃里克·白茨格进一步说到。
诺奖得主亲述“得奖后的生活变了”,诺奖光环带给获奖者怎样的影响
当然,由于诺奖多颁给职业生涯晚期的科学家,年龄因素也导致诺奖得主难以保持旺盛的科研精力。诺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在58岁,最高龄者为97岁。随着年龄增大,科学家的精力、体能、专注力、创新力、生产力都会有所下降,要做出如年轻时代的突破性研究确实有些困难。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42岁及以上的获奖者获奖...
中国诺奖得主:璀璨星辰照亮科研之路
然而,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中国的诺奖得主数量相对较少。这其中原因诸多,一方面,中国现代科研起步相对较晚,在早期科研基础设施、科研投入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科研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嘉伟 sandy_vip 对于希望与诺奖得主合作的机构或企业来说,合作流程需要精心筹备。首先要明确自...
🏆诺奖荣誉与科研产出的...@出逃的眉小子爱旅行的动态
🤔荣誉与名声的影响 获得诺贝尔奖无疑是对科学家们巨大成就的认可,但这种荣誉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名声的提升可能会分散科学家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享受荣誉的同时,难以继续保持高强度的科研工作。 ⏰时间分配的变化 获得诺奖后,科学家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参加各种活动、进行演讲、接受采访等,这些活动占据了...
专家观点 | 81岁诺奖得主:年轻科学家正被高强度竞争所束缚【中国...
当前的科研界过度依赖论文数量和高影响力期刊的发表记录,这迫使年轻人选择短期、低风险的课题。而现在定量指标也取代了定性判断。要改变现状,必须建立一个更加注重研究质量的评估机制,并给予长期项目更多包容。 《中国科学报》:除了科研环...
别让“冲击诺奖”变成科研包袱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日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正式发布。据《人民日报》报道,这项启动于2012年9月的“万人计划”,将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一万名高层次科研人才,其中包括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这一消息经某些网站“标题党”转载后,引发巨大争议。
什么是成就诺奖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新华网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曾说,“诺贝尔奖把人类文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和促进世界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一大原因,也是科学家和研究者们投身科研、潜心研究的目标之一。那么,教育经历、成长环境、老师启蒙、兴趣爱好、后天努力等,到底哪些因素对这些世界级的科学家产生了影响?他们的...
专访诺奖得主谢克曼:拒发学术奢侈品,破除科研评价等级体制
正是怀着这种热忱,携新科诺奖得主的热度,谢克曼不久便投书英国《卫报》,公开炮轰“CNS”三大期刊,指其用不恰当的激励损害科学研究进展,无法遴选出真正高质量的论文,更误导年轻科学家以为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他的建议是,学者求职或提高职称时,学术机构应让其撰写一份200至300字左右的影...
让学术的事由学者来评价,诺奖得主:影响因子论文,不该“影响过大”
“我要坦诚地说,作为学者我们非常依赖于学术界同行的评价,这为学者提供了资金、晋升等机会。然而过去的几十年,学术界将评估的权威交给了商业化学术期刊。由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我们作为科学者的工作,这可以说是一种扭曲现象。”今天上午,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莫比乌斯论坛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教授开门...
诺奖得主本庶佑:CNS这些顶刊观点有九成不正确,不要盲从迷信,搞...
诺奖得主本庶佑:CNS这些顶刊观点有九成不正确,不要盲从迷信,搞科研做到六个C更重要 请为“科研动态”设置星标(具体操作见文末动图),文章点一下“在看”,保持互动热度,就能及时收到每期推送啦。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2020年诺贝尔奖3大自然科学奖已经全部...
施一公对话3位诺奖得主:做好研究的关键是什么?
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眼中,做好研究的关键是什么?你可能会猜:是天赋或是灵感?是勤奋或是毅力?这群学者告诉你:都不是。他们甚至会当场“劝退”:如果不够热爱的话,就别在科研上“浪费”时间!2月29日,由西湖实验室、西湖大学、Science/AAAS联合举办的系列学术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双会场召开。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
看完这五个得诺贝尔奖的坏处后,保证你再也不想得诺奖了
工作以后,诺贝尔奖将掩盖你所有的努力结果,除了正常的科研,你所有的时间都将用在,无意义的庆祝活动,采访,讲座中,每次想要靠着休息一下,身边的人都会找你要签名合影,最后别说摸鱼了,你连正常的休息时间也没有了,为了能摸鱼,这诺奖不要也罢。五,人际关系遭到破坏 我们都知道中了彩票的人,都是会戴个...
特朗普削减科研资金后,诺奖得主急了__财经头条
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系临时系主任、生物化学教授科尔曼(Justin Kollman)告诉《华尔街日报》,虽然该系现有拨款目前仍能正常使用,但他们仍需要提前为可能出现的“断供”做准备,因为科学研究并不具备应对资金不确定性的能力。 他解释说,科研资金的规模必须能够确保研究生在整个博士学习期间都能得到支持,这一阶段通常需要五年左...
中国诺奖得主:科研征程中的光辉典范
屠呦呦的成就彰显了中国传统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与巨大价值,也促使中国加大了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使得中医药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诺奖得主为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是国际声誉的提升,让世界看到中国在文学、医学等领域拥有顶尖的人才和卓越的成果。其次是对科研精神...
诺贝尔奖对获奖者科研产出的影响
🔍 探索诺贝尔奖对获奖者科研产出的影响,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以1950-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例,他们的科研成果在获奖后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对比了诺贝尔奖得主与拉斯克奖得主的科研产出,我们发现前者在获奖后的科研成果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这一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获奖后需要投入更多...
来论|关于诺奖,我们要看什么?
科学研究在于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让科学回到科学本身,是对科学家最大的尊重和敬意。科学发现既取决于个人的才能与努力,也与时代发展背景及些许运气相关。科学的发展并非因某一人、某一事或短时间内便能达成,而是众多人在诸多方面历经多年努力的结果,诺奖获得者不过是其中尤...
“我不能忍受诺贝尔奖的存在,它伤害了我。”
这倒不是因为费曼做了什么伤害物理学的事情,而是因为他跑去别的领域,做了很多与物理不相关的事情。 在“曼哈顿计划”紧张的推进时,他抽空研究了撬锁技术,整个实验基地的保险柜无一幸免,全被他打开过。 在巴西的大学任教时,他又跑去街头学鼓,业余时间在巴...
诺奖的“魔咒”!最新研究:得诺奖后,科研产出大幅下滑|论文_新浪财经_新...
这些下降可能反映了诺贝尔奖带来的巨大荣誉转移了获奖者的注意力,分散了科研的精力。当然由于诺奖多颁给职业生涯晚期的科学家,年龄因素也降低了诺奖得主的科研精力。 1.诺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分散了科研精力 诺奖在全球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获奖者的研究成果通常会受到世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他们的发现能推动科学进步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