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长提到一位非洲农民!他曾把种的大米送到湖南致敬袁隆平……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非合作让非洲兄弟姐妹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惠。去年,有位冈比亚农民专门把他种的大米送到湖南,向袁隆平先生表达敬意。因为中国的杂交水稻,让他们告别了饥饿,迎来了希望。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非洲发生。穿越半个地球...
外交部长王毅:有位冈比亚农民专门把他种的大米送到湖南
外交部长王毅:有位冈比亚农民专门把他种的大米送到湖南 外交部长王毅。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在记者会现场。红网时刻新闻3月7日讯(记者 廖洁 汪衡)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外交主题记者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尼日利亚通讯社记者提问...
王毅:去年有位冈比亚农民专门来湖南致敬袁隆平 中国的杂交水稻让...
王毅:去年有位冈比亚农民专门来湖南致敬袁隆平 中国的杂交水稻让非洲迎来希望 举报 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王毅表示,去年,有位冈比亚农民专门把他种的大米送到湖南,向袁隆平先生表达敬意。因为中国的杂交水稻,让他们告别了饥饿,迎来了希望。这样...
(现场实录)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仅过去3年,中国企业就为非洲又提供了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非合作让非洲兄弟姐妹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惠。去年,有位冈比亚农民专门把他种的大米送到湖南,向袁隆平先生表达敬意。因为中国的杂交水稻,让他们告别了饥饿,迎来了希望。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非洲发生。 非洲是21世...
跨越半球的“稻香”:一包非洲大米见证中非友谊与合作
接受托付后,曾冠霖转机4个国家、历经36个小时,将大米带到长沙,转赠给隆平水稻博物馆。非洲农民与中国杂交水稻的相遇并非偶然。多年来,湖南省农科院与湖南企业隆平高科、袁氏种业等派出了一批批工作人员,积极在非洲开展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及本土化生产。作为中国商务部授予的第一个“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外培训基地”,...
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这10个湖南与非洲的故事打动人心
穆萨·达博委托前来采访的湖南日报记者把他种植的大米,送到湖南,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师致敬。中国杂交水稻已在20多个非洲国家扎根。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袁老的禾下乘凉梦终将在非洲土地上成为现实。5、“游”到埃塞俄比亚的“Mrs Fish”9月4日,“她赴非洲教养鱼21年带3000名学生”这个话题登上微博...
一束湖南稻的世界旅行
湖南20多位农业专家先后走进马达加斯加,将杂交水稻种子,播撒到岛上每一个水稻生产区域,帮助这里的人民实现粮食自给的梦想。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方志辉作为项目负责人,胡月舫以专家身份来到马达加斯加。刚到这个非洲岛国,一切都是陌生的。这里的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半干旱等多种气候。同时,高...
致敬!袁隆平墓前有一碗非洲农民的大米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是袁隆平院士生前最大的心愿。在他去世之后,马达加斯加原农业部的官员菲利贝尔在李艳萍的陪同之下,特地来到湖南长沙,在袁隆平院士的墓前献上了一碗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杂交水稻大米。马达加斯加原农业部秘书长 现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驻马达加斯加代表处项目代表助理 菲利贝尔:在马达加斯加种植杂交水稻的...
袁隆平墓前有碗非洲大米:中国杂交水稻,正在非洲“横扫饥饿”_新浪...
袁隆平院士去世后,非洲国家马达加斯加原农业部的官员来到长沙,将一碗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杂交水稻大米,放在袁隆平院士的墓前。 上九天种地,下五洋施肥。 自带“种地天赋”的中国人,已经将农业技术,出口到海外。 中国农业技术的第一名片,是杂交技术。 早在2012年,我国就与巴基斯坦建立了农业合作。
袁隆平墓前出现这样一幕,外交部发言人都忍不住分享……
一碗来自非洲的杂交水稻米 这一幕,连外交部 新闻发言人汪文斌 都忍不住分享给世界 尽管袁隆平一生 并未去过马达加斯加 但是他的杂交水稻 远播非洲,香飘万里 01 水稻,是马达加斯加 最主要、最重要的农作物 占其国家种植面积一半以上 但一直以来都缺少 优质的种子和技术 因此,有近200万人 面临饥荒的威胁 2006年,...
一带一路·零距离丨中国杂交水稻的非洲味道
在胡月舫和其他中国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到2022年12月,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累计推广面积7.5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约7.5吨。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马义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内收割水稻。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更高...
从“一粒种子”到“非洲粮仓”——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在长沙...
从北京到湖南,拉乔利纳走进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探寻农业现代化之路。在湘期间,拉乔利纳参观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隆平稻作公园、中联重科农机展,心中已经有了蓝图:“马达加斯加将加速杂交水稻本地化,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未来,我们将打造名副其实的‘非洲粮仓’。”从观景台下来,拉乔利纳脚步轻快。他有...
湖南大叔深耕马达加斯加17年 教当地人种水稻
身负袁老嘱托,在非洲撒播希望的种子 湖南大叔深耕马达加斯加17年,教当地人种水稻:产量翻了数倍 2023年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胡月舫(右三)和当地农民一起收获水稻。10月12日,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土市镇团结村,村民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收割晚稻(无人机照片)。组图/新华社 潇湘晨报记者周...
中国这款“国货”火遍非洲?
为响应中非合作论坛的号召,国内许多省份积极承接农业示范中心的援建项目,以湖南为代表,公私合营,开创了中国农业援外“以省包国”的新模式。被湖南省“承包”的非洲国家便是马达加斯加。如前文所述,马达加斯加种植、食用水稻的历史十分悠久。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马达加斯加成为非洲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但在随后的几十年...
1/3的非洲国家,种上了来自湖南的杂交水稻
(2023年4月26日,马达加斯加马义奇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农民踏着朝霞,带着农具,走在丰收的田埂上。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王珏 摄)多年来,利用农业大省、种业强省优势,湖南省农科院、湖南企业隆平高科、袁氏种业等派出一批又一批工作人员,在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埃及等多个非洲国家,开展杂交水稻试验示范...
一粒稻种的万里行程
伴随杂交水稻走进非洲的,还有湖南农机,共同助力当地粮食生产,增进当地人民福祉。农业交流,是古丝绸之路经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非农业合作前景越发广阔。4月25日,马达加斯加马义奇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当地农民将晾晒好的稻谷装车运往仓库。非洲声音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马达加斯加、...
20多个非洲国家引进种植中国杂交水稻,中非经贸亮点不断
中国已与1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22项农产品输华准入议定书。获得准入的非洲产品,要形成实实在在的交易,就需要让更多的经营商、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这些特色产品。为打造中非经贸合作的展示平台,湖南特设了一个1万平方米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一起去看一看。打卡非洲常设展馆,制作非洲图腾手工艺品……每到节假日...
中非农业合作:“湖南金”闪耀非洲大陆丰收季
湖南为非洲送去了什么种子?湖广熟、天下足。众所周知,湖南是农业大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水稻面积、产量分居全国第1位、第2位。在中非合作的历史中,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湖南农业,是一张历久弥新的闪亮名片。马达加斯加马义奇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当地农民在收割杂交水稻。(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
袁隆平院士墓前,这位外国人说了这样一段话……
为帮助非洲 寻求增加粮食产量的良方 一批中国专家长期驻扎非洲 2023年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马义奇镇,农民在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的试验田里收割水稻。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 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产业发展处处长宋春芳记得 有一次 他们准备动身前往马达加斯加 临行前...
一带一路·零距离|中国杂交水稻的非洲味道
一带一路·零距离|中国杂交水稻的非洲味道 今年6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唐人万寿园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墓前,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不远万里带来了一份礼物——来自非洲的杂交水稻米。一粒中国的稻米,需要经过品种选育、外来物种侵害风险分析、审定等环节后,才能从北半球的中国杂交水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