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工智能走向何方?我们如何拥抱变化?
早在2017年,资深人工智能研究学者、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就说过,“懂语言者得天下”。对AI而言,从“一问一答”到“连续对话”,是从“机器学习”到“机器智能”的跃升,也是“下一个十年”里AI需要在自然语言的理解中获得突破。事实证明,从“学习”到“智能”,AI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2022年11月,...
于海斌院士:2025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技术演进与未来趋势研判
在通用终端的终极形态方面,于海斌院士认为人形机器人未必是唯一答案,具身智能可能通过“一脑多机”模式赋能多样化设备(如工业机床、家用电器)。例如,同一AI核心可同时调度无人机群与地面机器人,实现任务协同。在伦理与安全方面,于海斌院士认为,若具身智能体通过环境交互自主进化,可能超出人类预设的边界。行业需...
7千字全文|张钹院士:关于人工智能的两条路径、三个阶段、四个步
2024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做客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以《走进“无人区”,探索人工智能之路》为题做了一场演讲。 张钹院士从人工智能的两条路径、人工智能的三个阶段、深度...
AI会把人类社会带向何方?中外院士专家这样说→
“在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力量逐步显化的过程中,须重视AI的治理,打造负责任的AI。”谈及AI的发展时,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抛出了这样的观点。沈向洋认为,AI为人类提供了与技术共生的全新语境,人机交互的新方式指向“AI与IA”的融合共进。IA(Intelligent Augmentation),即智能增强,...
数字3.0时代,人工智能新浪潮将去往何方?
AI进入“数字化3.0"时期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张亚勤院士在演讲中,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大趋势。他指出,当前AI发展已进入数字化3.0时期,也即智能感知时代。这个阶段发生了两方面转变:一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即“互联网的物理化”——工厂、电网、机器,...
张钹院士:通用人工智能是第三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新华社石家庄1月7日电(记者落飞麟)1月6日,“中关村高端科普大讲堂”开年第一讲在雄安新区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作主旨演讲时表示,通用人工智能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大语言模型(LLM)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了关键一步。此次“中关村高端科普大讲堂”开年第一讲...
下一个AI浪潮是什么?姚期智院士:推理能力将成为焦点-清华大学
姚期智院士:推理能力将成为焦点 AI日益影响人类生活,未来它将如何发展?存在哪些风险?3月29日,2024北京AI原生产业创新大会举行。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表示,如果AI具备严格的推理能力,那么将给未来社会带来新的AI应用浪潮。同时,他提醒,人工智能存在先天缺陷,需要世界各地政府、科学...
科创院士谈|罗智泉:现在AI产业大部分在“烧钱”,中小模型是新方向
罗智泉将AI能耗与人脑能耗对比,认为人脑相当于低功耗灯泡,功率平均约为25瓦;而GPT-3训练一次消耗约1287兆瓦时,GPT-4能耗预计更高,Chat GPT日均消耗超过50万度电。他由此指出,大模型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部署大模型应考虑成本,而垂直领域的中小模型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方向。人工智能研究离不开国际合作,...
周济院士:到2035年,我国智能制造的“两步走”战略_数字_创新_技术
9月20日,2024国家制造强国建设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指出,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到2035年,我国各种产品和装备都将从“数字一代”发展成“智能网联一代”。
张亚勤:三步迈向AGI,人类智能社会将至
张亚勤院士最近一番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可是在科技圈炸开了锅。他预测,以后人工智能会像盖楼一样,一层层往上发展:先搞定信息智能,再攻克物理智能,最后直奔生物智能,最终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这听起来是不是像科幻电影?但人家可是院士,咱老百姓也搞不懂,只能听着。可这AGI真要来了...
高文院士: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
张钹院士:大模型未来的4个发展方向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在ISC.AI 2024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的演讲上表示,当前人工智能还没有理论,只有发展出来针对的模型和算法,它们都是针对特定领域的,软件或硬件也都是专用的,市场很小,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展出一个大型的人工...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将来的人工智能应用,必将是跨行业融合的
新浪科技讯 10月12日下午消息,在近期由浙江图灵算力研究院、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新智引擎主办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与算力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华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何积丰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四个新趋势,并进一步指出:“将来的人工智能应用,必将是跨行业融合的”。何积丰认为,...
白春礼谈人工智能:发展经历几起几落 已经变成赋能技术
第二,科技创新正在以颠覆性、快速性和交叉性的强劲态势席卷而来,给企业的创新战略带来重大挑战。第三,国际技术竞争的日益加剧,给企业带来了愈发沉重的创新压力。第四,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同样面临创新理念和能力迭代的考验。关于人工智能,白春礼指出,人工智能最早只是一个学科的领域,发展经历了几起几落,现在人工...
三院士纵论智能机器人发展未来
关于公众关注的未来机器人长什么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然认为,未来机器人本体形态将会五花八门。 王天然说:“人对机器人有非常多的幻想,如果真的有人造肌肉代替现在机器人的钢铁机械臂,运动学都要重写。”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陈世卿:未来人工智能...
中新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陈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陈世卿26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表示,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是小型智能超算。未来每个机构都需要智能算力,算力会趋向小型化、分布式,未来每个单位、每个街道、每个农村都将有智能算力,小型智能超算将应用在能源、健康、农业、教育、环保、...
多名院士专家谈人工智能:中国发展AI不能靠“堆芯片”
近日在由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与全国信标委算力标准工作组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算力发展专家研讨会上,多名院士专家给出了各自的观点。 未来超智融合将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在研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大模型和超级计算的融合发展十分重要,我国需要认真地去布局、去考虑。”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人工智能将瞄准“创造”
中新社宁波9月6日电 (钱晨菲)第十四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6日在浙江宁波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发表《AI和新质生产力》主旨演讲时表示,AIGC是AI技术的重大突破,其瞄准了一个模拟人类智能的新的大目标,将瞄准如何生成前所未有的东西。潘云鹤介绍,人工智能有两个发展阶段。其中,人工智能...
王坚院士在2024年外滩大会上谈AI、AI+以及AI基础设施
那个时候我在大学读三年级,他去讲了关于人工智能。所以大家可以设想一下看,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中国,在80年代初有一个人告诉你,人工智能在下面十年会有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你大概可以设想一下,那时我有多么的激动。但事实上,等了十年没有什么东西发生,所以后来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但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