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恨又爱的西藏“狼毒草”
狼毒草有毒的部分是根,提取狼毒草制作成狼毒纸,真是西藏先民极为大胆的尝试。可谓带刺的玫瑰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怒放的狼毒草,开着红色或黄色的花,其根部和茎部含有纤维,然而根茎有毒,与眼睛、嘴巴接触后均有针刺感。 经过工艺匠人加工制作,狼毒草变“毒”为宝,成为西藏...
狼毒草的神秘魅力与狼毒纸的信仰传承
狼毒草,这种生长在青藏高原的奇特植物,以其独特的美丽与危险并存。未开放时,它呈现出一片鲜红,而完全绽放后,则变为洁白如雪。每当风起,这些狼毒草便随风摇曳,仿佛浪花般婀娜多姿,令人陶醉。然而,这迷人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致命的剧毒,不慎食用者,甚至可能因此丧命。△ 狼毒草到狼毒纸的转变 然而,正如古人所言...
在合作随处可见的狼毒草,你知道它对藏文化的传承有多大作用吗?
狼毒草是生长在藏区的一种毒草,因为它的毒性,成就了狼毒纸——藏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是何人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制造出狼毒纸?又是何因让狼毒纸发扬光大、永志名存? 藏区有太多的神奇,狼毒纸算是其中一种。 以毒攻毒,藏区人把它用到...
瑞香狼毒是什么?为何藏纸“遇水不化”“千年不腐”?
藏纸“遇水不化、千年不腐”,秘诀在于特殊的原材料——“狼毒草”。这种生长于草原和高山草甸的植物汁液含有毒性,牛羊看见都会绕开。狼毒草有抗菌杀虫的功效,其根茎韧性、纤维性很强,用它做原料造出来的纸,具有防虫蛀、无酸性、质地坚韧、耐折叠、耐磨的特点,即便经水浸泡也不会破碎,纸上的字迹依旧清晰、墨汁也不...
西藏狼毒纸:信仰传承与工艺复兴
在历史上,藏纸一直是经卷、政府文档、卷宗以及日常书写的重要载体,用其印制的经典古籍,历经千年仍能完好保存。► 工艺传承的危机与复兴 1958年,狼毒纸曾面临失传的危机。然而,在2000年,一位年过八旬的资深狼毒纸制作匠人被邀请回到印经院,重新传授这门古老技艺。随着他的指导,那熟悉而沉重的砸打狼毒根的...
一张纸,遇水不化、千年不腐,全是因为它“有毒”? - 人民日报
布达拉宫、大昭寺、萨迦寺等处收藏的各类经典所用的纸张大都是藏纸。狼毒草凭其独特的魅力保护着藏纸的质量,使得藏纸成为身怀绝技的经书保镖。相传,佛祖认为不被虫子和鼠辈接近的狼毒纸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纸。一张藏纸的诞生,从最初的原材料到承载藏族千年历史记忆的经书,完成这样一段奇妙的“旅行”却没有依靠...
“美艳死神”狼毒——草原毒物与文明载体的千年纠缠
在青海东南部草场,狼毒涉足的区域牧草产量锐减80%,这种化感作用让其他植物逐渐窒息。但草原生态学家指出,狼毒的泛滥恰似生态系统的"体检报告",其存在本身就是在警示人类:当牛羊蹄印取代了草根网络,土地荒漠化便成了不可逆的进程。文明载体中的生死契约 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带来的造纸术在高原上催生出奇特的文明...
去西藏,买一张身藏剧毒的纸
在狼毒纸的制作上,他们几乎全部遵循几百年来的传统做法,没有机器,每道程序坚持用手工,每一张纸都在藏民的手里虔诚而缓慢地诞生,也带着藏民对神佛的恭敬和对现实的美好祝愿。 1958年时,狼毒纸曾一度消失。但是2000年,一位八十高龄的旧时狼毒纸制作老匠人被请回了印经院,在他的传授之下,砸打狼毒根的声音才再次...
千年不朽的“藏纸”传奇
其实藏纸的“毒”来自于一种美丽的花——狼毒花,在藏纸繁杂的手工制作过程中需加入狼毒花根茎捣成的原料,所以狼毒花赋予了藏纸“毒性”,却也造就了它的“不朽”。据说,好的藏纸经水泡后不碎,墨迹不褪,虫不咬,鼠不噬,加之西藏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故藏纸可千年不腐。在西藏,藏纸最大的作用就是...
藏纸:充满生机的古老文明
纸:是由树皮纤维及瑞香狠毒藏语即“日加”根部纤维经石灰和土碱处理制成的。因草质本身具有毒性,故藏纸久经岁月不道虫蛀、无酸性、质地坚韧、耐折叠、耐磨。藏纸生产,大都因陋就简,为手工作坊,由专业工匠指导。效率低,产量少。 藏纸:是由树皮纤维及瑞香狠毒藏语即“日加”根部纤维经石灰和土碱处理制成的。因...
沙棘:千年传承与现代营养的交融
同时,《晶珠本草》所载的“化血”奇效,被科学证实源于沙棘黄酮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为降低血栓风险提供了新途径。当我们目光触及沙棘那布满尖刺的枝干,我们赞叹的不仅是其顽强的生命力,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医药发展史。从藏医经卷的金文玉字,到现代实验室的精密探索;从成吉思汗铁骑的随身药草,到如今空间站的抗辐射佳酿,这橙红色的沙棘果实中,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
论风马旗四兽与基督教四活物象征意义的关系
过渡时期的特点.其中,有一副图的中央是基督,四个角分别为象征四福音的四活物.文章根据苯教文献《黑头矮人的起源》中记载的有关神话,将此幅图中基督教四活物与风马旗四兽从构图,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论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提出包括象雄研究在内的藏学研究的视野,不应局限在藏区范围内,而应开扩到更广大...
【文化视野】第756期 舟曲苯教文化历史文献:藏民族远古文明的"活...
元朝以来至明清之际,藏传佛教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苯教迫于生存而退隐到佛教势力未深入或影响相对薄弱的偏远地带,地缘最近的甘青川一些地区便成为苯教文化的接纳之地。至今,甘肃省迭部县、宕昌县、舟曲县及文县,青海省同仁县和四川省平武、九寨沟等地的村寨中,仍有民间苯教法师家藏一定数量劫后余生的苯教文献。
沙棘:千年古籍中的生命密码,现代科学的营养宝库_图片_果实_含量
这种被藏医典籍称为“圣果”的植物,早在数千年前的《月王药诊》中便有记载,称其“可治培根病、肺病等”,其果肉“主治胃病”,这便是沙棘。 图片由AI生成 如今,当我们剖开这颗直径不足1厘米的浆果,竟发现它蕴含着跨越千年的医药智慧,与现代营养学产生了完美的共鸣。
藏纸,雪域毒花的千年低语!
“西藏的历史是记载在藏纸上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宗教圣地收藏的经书能够历经千年风雨而保存完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典籍所用纸张都是西藏独有的藏纸。 藏纸是由西藏产的狼毒草(藏语称为“日加”)、麻等4种草药的纤维,经数十道工序制成。这4种原料大多数是...
文冠果被全球学界封为“生命之果” - 知乎
文冠果被全球学界封为“生命之果”,它既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又是一项新兴朝阳产业。 文冠果的历史非常悠久,恐龙是非常古老的生物,约1亿4千万年前有了恐龙,恐龙灭绝前即6500万年前有了文冠果,恐龙灭绝6000万年后才有了原始人。 陕西合阳1700年文冠果 民间相传,文冠果是神树,是北方寺庙的专有树种,素有“南有菩提树,...
东巴文献及其当代释读刊布和创新_第二章 国外对东巴文化及其文献...
东巴教最初是纳西先民从早期的巫术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原始宗教形态,后来融合了以藏族为信仰者主体的本教和“喜马拉雅周边区域”(有的称之为“喜马拉雅山地文化”或“喜马拉雅周边文化带”)一些萨满(即巫术、巫教,Shamanism)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因素,形成一种有卷帙浩繁的象形文字经典为载体,有繁复的仪式体系而独...
神秘原始的苯到底是什么?_巫师_石头_佛教
在西藏阿里地区冈底斯山脚下,玛旁雍措湖畔,公元前10世纪的魏摩隆仁向信徒传授“万物有灵”时,或许没人想到,这个从血腥献祭和牦牛骨占卜中诞生的信仰,竟能在藏地顽强存活三千年。 辛饶弥沃将它从粗野的巫术升华为有朵玛供品和玛尼堆的体系,奠定了苯教的根基。
2024年03月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24年公开招考5名应届毕业生...
2024年03月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24年公开招考5名应届毕业生笔试历年上岸试题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2024年03月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24年公开招考5名应届毕业生笔试历年上岸试题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一、单选题(共350题) 1、(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