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观察·聚焦暑期档|主创谈电影《南京照相馆》:守护不能忘却...
影片中,躲藏在照相馆里的人们将底片护送出城。现实中,南京城内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把16张日军拍摄的照片装订成册,后由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些珍贵影像,才有了南京大屠杀案“京字第一号证据”,也成为战后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铁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罗瑾和吴旋保存的16张照片,作为法庭审判的重要物证,具有...
著名摄影家顾棣逝世,享年97岁|他曾与数万张抗战摄影底片共存亡
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珍贵的历史瞬间,但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和革命需要从未上过前线;他从未上过前线,却作出了非比寻常的特殊贡献:他和同志们一起,将从抗战前线发来的数万张底片保存下来,成为今天我们认识历史的弥足珍贵的史料……他就是76
超2800万人次观影,《南京照相馆》票房破10亿元
截至8月1日17时,影片票房已突破10亿元大关,观影人次超过2800万。这部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为何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记者走访影院、采访专家学者,解读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历史重温: 以光影艺术守护民族记忆 《南京照相馆》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1938年1月的南京城,在估衣廊华东照相馆的...
一张相册藏六年,南京十五岁少年怎样守住历史真相铁证
如今这本相册,成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镇馆之宝。2015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说起来好像有点官方套路,但实际上,这本小小的相册,几十年来一直电光火石地藏在最危险的地方,见证的不仅仅是战争,也是普通人到底能爆发出多强大的力量。更有意思的,是罗瑾本人对自己冒死藏相册的事,...
#15岁少年冒死藏日军暴行照片##接力守护... 来自铁军小子 - 微博
#15岁少年冒死藏日军暴行照片#【#接力守护的相册成日本战犯死刑铁证#】#南京照相馆背后的真实历史#:1938年1月,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军官送来的胶卷时,被底片上的砍头、活埋、奸淫画面所震惊。他冒死将这些照片做成相册,秘密保存。后来,相册辗转到了罗瑾的同学吴旋手中。吴旋先后将相册藏在大佛的肚子里、...
1945年11月7日,一个16...@阿宝爱历史的动态
顾棣思想进步,在他9岁时,就担任了“村儿童团团长”。11岁时,又成为阜平县一区的儿童团团长。 16岁时,他参加了 八路军,并跟从沙飞、石少华等学习新闻摄影。他一心很想去前线拍摄,当一名战地摄影师,但却被沙飞指定从事晋察冀画报社的摄影底片档案保管工作。 顾棣没有怨言,他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在那个战火...
南京照相馆:一张照片背后的生死守护
15岁少年:用生命守护真相的勇者1938年冬,一名年仅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正忙于冲洗日军军官送来的胶卷。谁曾想,一张底片竟隐藏着日军残暴的罪行:砍头、活埋、奸淫……这些令人发指的暴行照片让他愤怒不已。面对危险,他偷偷将30余张照片加洗,精选16张制成一本小相册,封面画上滴血的心脏和刺心的利刃,象征...
电影《南京照相馆》背后真实历史更曲折:两位少年接力守护“血证...
1937年的南京,日军进行数周大规模屠杀。影片中,躲藏在照相馆里的人们想活,更想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护送出城。历史上,两位爱国青年冒死接力守护了16张照片组成的相册,才有了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的“京字第一号证据”,也成为让不可一世的战犯谷寿夫低头的铁证。
南京大屠杀15岁少年冒死藏照片:从照相馆学徒到历史见证者,一本...
就这样,这本承载着血泪和仇恨的相册,从罗瑾的手中传到了吴旋那里。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用同样的勇气和良知,接力守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证据。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日军第6师团长、南京大屠杀罪魁谷寿夫等日本战犯,对南京大屠杀矢口抵赖、拒不认罪。这些恶魔到了法庭上还在狡辩,声称自己没有...
15 岁学徒冒死藏下的相册,揭开南京照相馆外,那场不忍卒睹的浩劫
照相馆老板老金,从一心守护家人平安、保住照相馆,到意识到冲洗日军暴行照片等同于助纣为虐,转而投身守护罪证。戏曲演员林毓秀,从怀揣电影明星梦,为活下去向日军谄媚唱戏,到遭受侵犯后彻底觉醒,像戏里的穆桂英、梁红玉一般,坚守尊严与正义。他们起初都只想苟且偷生,可在民族大义面前,骨子里的血性被激发,用...
古董商藏照片讲血泪历史,少年守护真相感人至深
四、中国的少年,偷偷守护着真相的火种 你知道这事还不止到这里 刚好在1938年,南京那会儿,一家照相馆里,15岁的少年罗瑾,用一双敏锐的眼睛 偷偷地看见了那些令人发指的暴行 那天,他在帮一名日本军官冲洗胶卷 突然瞅见了那些血淋淋的照片 你想,他那会儿还只是个孩子,却在心里明白,这些照片,就是证据 是将来对抗侵略者的武器 跟劳
留存抗战光影 铭刻红色记忆
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摄影家、摄影史文献收藏家顾棣2025年4月7日在太原逝世,享年97岁。 顾棣1928年生于河北阜平。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八路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用生命捍卫2万余张珍贵的照片底片。 从儿童团团长到战地摄影师 ...
14岁少年冒死藏下日军罪证,晚年在大田用一生讲述不能忘却的历史...
7月25日,抗战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该片聚焦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避难所,讲述了馆内的老百姓起初只想保命,却因被迫为侵华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意外冲印出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面对日军暴行、同胞遭遇和民族存亡,他们最终决定将这些底片留存的故事。当“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民族共情被引燃,《南京照相...
他拼死守护血证相册,曾定居三明大田17年
罗瑾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开始写自己的故事,书名叫《历史的诉说》。这本书共有77篇文章,按时间顺序排列,从《我的童年》到《抗战胜利》,记录了罗瑾在抗日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书中还保留了许多南京方言,让读者能更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在2002年,罗瑾离开了他居住了17年的...
电影《南京照相馆》背后真实历史更曲折:两位少年接力守护“血证...
影片以“南京照相馆”为叙事载体,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市民在至暗时刻的觉醒与抗争。1937年的南京,日军进行数周大规模屠杀。影片中,躲藏在照相馆里的人们想活,更想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护送出城。历史上,两位爱国青年冒死接力守护了16张照片组成的相册,才有了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南京照相馆》观众越来越多,成“特殊暑假作业”,有网友说,走出...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罗瑾正在华东照相馆做学徒。在1938年1月的一天,一个日本军官拿着军刀,让罗瑾冲印两卷胶卷。时年15岁的罗瑾被底片上触目惊心的暴行画面所震惊:砍头、活埋……这些罪恶的瞬间让罗瑾激愤难平。为了保存罪证,罗瑾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加洗了30余张照片,又用硬纸自制了一个小本子,选取了...
15岁少年与30张照片:历史的见证
15岁少年暗藏的30张照片,竟成为法庭上绞死战犯的铁证。许多人在观看《南京照相馆》时,往往只沉浸在情感的波动中,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三个关键数字:15岁、30张以及1213。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正义、勇气与历史的故事。◇ 罗瑾的发现与行动 罗瑾在15岁时,偶然通过冲洗胶卷,发现日军暴行的证据,并秘密制作...
微信公众平台
为保护这本记录着“血证”的相册,罗瑾多次转移藏匿地点。1941年,他将相册藏在南京一座寺庙的厕所墙缝里,用泥巴糊封。数日后,相册突然不翼而飞,察觉到危险的罗瑾立即逃离,辗转流徙苏州、上海、青海等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日军第6师团长、南京大屠杀罪魁谷寿夫等...
缅怀顾棣专题之三 | 我是沙飞的学生——访红色摄影史学家、摄影家...
在烽火硝烟中与相机结缘,于历史长河里守护光影记忆。顾棣作为沙飞的学生、中国红色摄影的“活档案”,以毕生心血践行着革命摄影人的使命。从16岁加入晋察冀画报社守护两万余张抗战底片,到离休后抱病编纂百万字《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