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AI乱象治理 要“打假”也要能“辨真”
考虑到大家事后再去起诉的成本太高,这个办法是说,AI软件在生成内容的时候,要强制给这个文件打上标。打上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呈现的显式标识,提示它是AI生成的;或者采取技术措施在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大家可能看不见,但是平台包括公众可以有比较方便的方式,识别出它是AI生成的。04 原创作品被判定为AI生成 法院判了 网
《新闻1+1》 20250818 AI乱象治理,要“打假”也要能“辨真”!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眼下,各种以假乱真的AI克隆声音,正在成为部分自媒体博主的“流量密码”。面对乱象,2025年以来,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治理行动。2025年4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传授、售卖违规AI产品教程和商品以及利用AI假
[新闻1+1]AI乱象治理,要“打假”也要能“辨真”!
眼下,各种以假乱真的AI克隆声音,正在成为部分自媒体博主的“流量密码”。面对乱象,2025年以来,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治理行动。2025年4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传授、售卖违规AI产品教程和商品以及利用AI假冒他人实施侵权违法行
8月18日完整版新闻1+1|AI乱象治理,要“打假”也要能“辨真”!
【8月18日完整版#新闻1+1#|AI乱象治理,要“打假”也要能“辨真”!】克隆奥运冠军的声音卖鸡蛋,#AI仿冒孙颖莎王楚钦全红婵带货#打的是什么算盘?一条评论引发全国首例AI误判案,创作者如何自证“我不是AI”?当技术应用的门槛越来越低,当内容检测的难度越来越大,AI乱象治理,如何加速加力?《新闻1+1》本期节目主...
8月18日完整版新闻1+1|AI乱象治理,要“打假”也要能“辨真”!
一条评论引发全国首例AI误判案,创作者如何自证“我不是AI”?当技术应用的门槛越来越低,当内容检测的难度越来越大,AI乱象治理,如何加速加力?《新闻1+1》本期节目主持人董倩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法官张倩,共同分析解读。#央视曝AI克隆声音乱象# ...
央视网:新闻1+1:人工智能造假行骗:能治吗? | 西瓜视频
央视网:新闻1+1:人工智能造假行骗:能治吗?,于2024年10月12日上线。西瓜视频为您提供高清视频,画面清晰、播放流畅,看丰富、高质量视频就上西瓜视频。
孙颖莎、王楚钦、全红婵声音被仿冒带货!AI乱象治理,如何加速加力...
刘晓春:这个办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把治理的方式往前端移了。考虑到大家事后再去起诉的成本太高,这个办法是说,AI软件在生成内容的时候,要强制给这个文件打上标。打上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呈现的显式标识,提示它是AI生成的;或者采取技术措施在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大家可能看不见,但是平台包括公众可以有比较方...
新闻1+1丨人工智能造假行骗:能治吗?
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许可:在大量AI深度伪造技术的诈骗中,最大的问题是被骗的人以为视频是真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音频、图片都必须加以明确的标识。这样,看到的人能够知道这是AI生成的内容。这种通过信息披露实现的治理,在我...
2025年,你看到的新闻有几分真假:AI生成假新闻引发舆论危机!
事实上,类似乱象早有端倪。2024年11月,某MCN机构被曝日均生成4000至7000篇AI假新闻,通过编造“某地重大事故”“名人虚假言论”等内容,利用平台算法精准推送,单日牟利超万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曾持指出,AI可基于热点规律拼接情节,生成的谣言“要素俱全”,连专业人士都难辨真伪。二、技术乱象:假新闻产业链...
AI生成的假新闻足以乱真,媒体转载时如何甄别?
在AI滥用的当下,一段看似真实的新闻人物讲话视频、一则言之凿凿的政策变动消息,都可能是AI精心炮制的虚假内容。当假新闻足以乱真,新闻真实性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4月30日,中央网信办启动 “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 专项行动,再次将这一棘手难题抛出。...
[新闻1+1]AI乱象治理,要“打假”也要能“辨真”!
《新闻1+1》 20250818 AI乱象治理,要“打假”也要能“辨真”! 《新闻1+1》 20250815 人形机器人,进化“赛道”向何方? 《新闻1+1》 20250814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为何反复强调? 《新闻1+1》 20250813 “双贴息”政策,如何惠企利民? 《新闻1+1》 20250812 机器人发展,怎样加速再向
[新闻直播间]AI“克隆”声音催生侵权乱象 技术+监管 重拳整治AI...
[新闻直播间]AI“克隆”声音催生侵权乱象 技术+监管 重拳整治AI技术滥用来源: 央视网 2025-08-18 17:49 内容简介 热播榜 更多> TOP 1 “玉”见陷阱 直播间和田玉骗局 财经调查 TOP 2 普京向美方提出停火条件曝光 今日关注 TOP 3 不内耗!郑钦文的24小时法则 面对面 4读书居然能变瘦?不信来看看 5...
当假新闻足以乱真……
当假新闻比真新闻更像真的...在AIGC技术滥用的当下,一段看似真实的新闻人物讲话视频、一则言之凿凿的政策变动消息,都可能是AI精心炮制的虚假内容。当假新闻足以乱真,新闻真实性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4月30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再次将这一棘手难题抛出。面对来势汹汹的AIGC...
AI谣言肆虐,如何精准治理?
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平衡好创新发展与安全运行之间的动态平衡,既要为创新应用特别是在应用中创新留出空间,也要为各类应用划出红线和底线,为应用场景制定好规则和规矩。时延安:AI谣言问题,本质就是AI技术的滥用问题,就是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信息并加以散布。其治理难点在于:第一,目前不法分子获取AI...
《新闻1+1》 20241011 人工智能造假行骗:能治吗?_新闻1+1_免费在线...
《新闻1+1》 20241009 欲把“禁区”变“景区”,怎么办? 4.9万 2024-10 5 《新闻1+1》 20241008 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在何处? 4.9万 2024-10 6 《新闻1+1》 20241007 十一黄金周,谁是旅游新贵? 4.6万 2024-10 7 《新闻1+1》 20240927 9月的政治局会议,重磅信号与重要部署!
新闻1+1丨AI仿奥运冠军声音带货法律怎么看?创作者如何自证非AI?
AI仿冒孙颖莎、王楚钦、全红婵带货,打的是什么算盘?一条评论引发全国首例AI误判案,创作者如何自证“我不是AI”?当技术应用的门槛越来越低,当内容检测的难度越来越大,AI乱象治理,如何加速加力?《新闻1+1》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法官张倩,共同分析解读。
治理AI虚假信息,“自媒体”也当守土有责|新京报社论
但要注意的是,相关标注要求其实之前就有之,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敦促平台强化执行力度。此次整治行动还专门要求,应标未标的信息,不得进入算法推荐内容池。这一点若能得到严格执行,必将释放更强的约束力。此外,AI炮制虚假信息的“能力”更强了,也要求平台应加强相应的技术研发,切实提升识别和拦截AI虚假信息的“技防...
《新闻1+1》丨AI之下,人格权益如何保护? - 海报新闻
央视新闻·2025-06-13 09:38·时事如今,社交平台上,个人声音被收集、合成、制作、模仿,甚至篡改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成为有些人猎奇恶搞,获取流量的工具。为规范AI服务和应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遏制“AI起号”乱象,要从强化技术源头治理入手|时评
遏制AI造假起号乱象,相关平台应压实主体责任,加强技术源头治理,健全审核机制。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不少风险挑战。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AI起号”相关分享,宣称零门槛、易操作、涨粉快、可变现。有些AI生成的人物形象能做到以假乱真,还有人传授绕过平台“AI打标”的...
警惕AI“双刃剑”,治理造谣乱象刻不容缓_南方网
日前,多地警方已对部分MCN机构负责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封禁其网络账号。对于企图利用AI炮制谣言“生财”的不法分子,要提高其违法成本。除了治安处罚之外,对造成恶劣影响、情节严重者还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方能以儆效尤。 平台方作为既得利益者,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要主动履行相关义务,当好行业治理的先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