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可能要成为第一批“高考开卷”的考生了_未来_变化_时代
这个热搜说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提议,未来考试分70%闭卷和30%开卷,允许孩子用AI工具完成部分考题。 刷到这条视频时,我正在家陪啾啾写作业,看着她奋笔疾书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孩子可能要成为第一批,在高考考场上合法使用AI的考生了。 这种时空交错的奇妙感,让我想起自己亲历过的三个时代转折。 就像坐在疾驰的列车上,每当
AI时代怕失业?985海归教授李泽用“反卷秘籍” 戳破生存焦虑__财经...
“很多学了土木专业的孩子就是因为当年听了某位教育行业大V的话,现在还被挡在就业的围城之外。”坐在面前的李泽教授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嘴里的话却带着锋芒。 他有着多个身份和多种头衔,知名学者、教育大V、985海归教授、升学账号主理人、天津大学教授博导、剑桥大学访问教授…… “这其实就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从思想先锋到乖宝宝,人大教授30年观察学生代际命运大反转,90后或...
从思想先锋到乖宝宝,人大教授30年观察学生代际命运大反转,90后或用AI逆风翻盘 3分钟前 00:29 历史学家揭秘儒家隐藏身份:他们最初是帮帝王“跳大神”的巫师集团 4分钟前 37|00:47 科举都在迫害人才?历史学家杨念群:把科举窄化为死记硬背,是对它的极大误解 8分钟前 推荐视频 1042|00:28 我的大学同学丨嘴皮子...
清华大学教授白峰杉:低龄学段的教育要慎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于1956年提出,借助那个时候相对初级的硬件,完成了基于逻辑的若干证明;1997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Blue)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可以说是高光时刻;2016年DeepMind团队的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柯洁是此次人工智能高潮的爆点。...
郑庆华:人类正处于第三次教育革命-同济大学新闻网
“今天人工智能全面参与教育,我们的教育结构已经从师生二元变成师生机三元结构,人工智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和教师、学生一样的角色,并与师生互学习、同进步、共成长。” 郑庆华强调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设计师”与价值引领者,机器应成为协同创新的智能伙伴,而学生未来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驾驭AI而非依...
从第一位“90后”教授和破格晋升“青椒”,看人大走好新时代人才...
今年夏天,四位人大“青椒”,在青年人才破格晋升赛道上脱颖而出,新锐领跑。 怀揣让世界看到“中国故事”的科研初心,青年教师高昊宇做学术、发顶刊。既是金融学“攀登者”,又是学术“领路人”。在入职人大四年后破格晋升教授,而他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位“90后”教授。
AI浪潮下的大学变革:智能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教育转型深度观察
一、认知重构:从知识接收者到人机协同探索者 1.1 学习范式的颠覆性变革 在武汉各所大学的"AI+材料科学"课堂上,学生们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通过学校研发的材料基因大模型,实时模拟不同元素组合的物理特性。这种"预测-验证"的学习模式,将传统需要数周的实验周期压缩至小时级。该校材料学院学生王浩的学习轨迹颇具代...
这一代孩子掉队的新陷阱:AI寒门
最近一个很火的话题是「AI寒门」,最初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提出,指的是父母由于认知局限,不善用甚至排斥AI,导致孩子错失AI浪潮下优化教育资源的机会。「怕成为AI寒门,已成为新一代中产最大的育儿焦虑」。事实上,即便在AI更突飞猛进的国外,这样的恐惧同样存在,于是也有了「第三次数字鸿沟」的研究,...
“9岁小学生,用AI写书赚2万?”人工智能时代,家长再不重视就晚了...
一个年仅9岁的男孩,利用AI,出版了一本书? 北京一所实验小学三年级的许同学,利用寒假时间和AI共同完成了一篇七八万字的科幻小说——《AI少年:火星生存大挑战》,如今已经成功出版,还赚了2万元版税! 图源| 豆瓣截图 在很多人看...
AI时代的教育新坐标:心理专家田宏杰揭示孩子未来10年如何与AI共处
AI可以通过提供即时的外挂支持显著提升个体的效能感。比如学生可以借助AI将作文评分从36分优化至39分,实现一些专业的文字表达。但这种技术赋能使得复杂创作变得触手可及,但核心矛盾在于:当AI代劳“憋出一句关键表述”这类创造性痛苦时,个体通过反复试错形成的“心理免疫力”(即相信自己能突破创作瓶颈的韧性)可能...
AI时代的教育之问IV:人才培养 - 川观新闻
为此,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团队与腾讯研究院杨健、孙怡、吴朋阳、张鸿茹等合作,产学研共创AI教育课题组,开展AI+教育思想系列沙龙,旨在推动各方对话,为智能时代的教育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借鉴和参考。 第4期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开展,聚焦“AI时代的人才培养”,本期围绕智能冲击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应变与坚守,邀请嘉宾各抒己见。以
AI时代的教育革命:从知识容器到思维引擎的惊险跳跃 - 知乎
当ChatGPT用3秒生成哲学论文、DeepSeek-R1大模型5分钟破解国际数学竞赛题,传统教育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知识容器”们,正在遭遇史上最残酷的生存危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警报早已拉响:到2030年,全球8亿岗位将被AI接管。这场认知革命正倒逼人类教育完成惊险一跃——从往大脑“装知识”的仓储模式,转向训练“会思考的...
AI浪潮下的教育突围:从“知识容器”到“创新舵手”的范式革命
开篇:当教育遇见AI,一场静默的认知革命正在发生 “妈妈,我用DeepSeek写完了作文!”2025年的寒假,这句话成为无数家庭的日常对话。AI技术如潮水般涌入教育领域,从作业代写到考试辅助,技术的便利性与争议性并存。面对这场不可逆的变革,教育究竟该坚守传统,还是拥抱革新?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提出的“30%考试设...
专访港大AI教授马毅:30年前留学那批人,为什么能踩对风口?_腾讯新闻
这也意味着今年9月起,港大所有专业学生将与学习英语、高等数学等必修课一样,都要学习两门 AI 或计算思想的课程。 作为亚洲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港大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享有盛誉,常年位居世界大学排名前列。将AI纳入到大一、大二学生的必修课程,港大慎之又慎。因为这不仅意味着课程质量的保障,也需要从课表中拿掉一些本来...
当AI已经刷遍了全人类的题,我们终于可以不“卷”应试了吗?
AI进入中小学,到底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只是给孩子们多提供了一个聊天机器人吗?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上海市位育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办高中,陈莹在这里做了多年的计算机老师,她从2019年就开始接触人工智能教育,在自己的计算机课上带领学生来认识AI。她说那时候的契机是他们学校成为徐汇区人工智能教育的试点学校。
AI时代的教育革命:中小学如何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 - 知乎
黑洞的彼岸 近日,新闻报道深圳市,已有70名“AI公务员”批量上岗,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行业的人力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许多…
首页-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在AI大模型帮助下,以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引领,不同学科教师可以建立协作平台,围绕国家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线上线下界限,链接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跨领域的学习生态。按学科分工的教师岗位短期不会消失,但每一位教师必须学会整合跨界资源、促进社会化学习、为学生示范终身学习,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生态建设者”。
朱荣远:深圳,从现代化“皮试”到后经济特区时代
就像打飞碟,你不知道飞碟从哪个方向出来,要判断,这是我们规划人应该具有的职业敏感度,它来自伴随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对人每时每刻的观察。近几年的社会发展,科技迭代很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都在改变,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代际差别不再是以往的10年或20年的年龄差,而是每三五年就可能会有的非常大的...
瞭望丨透过AI“笔替”看教育之变
多位学生表示,除了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遇事不决问AI”的习惯,只是会在使用AI时判断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寻求AI的帮助。“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独立思考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表示,大语言模型对教育的冲击才刚刚显现,未来会愈演愈烈。“今后学生将可能生活在人工智能辅助...
2025年【半月热谈】第68期|5月下旬热点解析|AI做作业、黄杨钿甜天价...
最近,这则教授怒斥学生用AI完成任务的视频刷屏。虽然视频被质疑可能是网红摆拍,且为AI软件的广告,但是这也引发了很多人对AI与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AIGC、技术伦理、代际鸿沟、社会形成论 热点解析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自2022年ChatGPT问世以来呈现爆发式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实现自然语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