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
微信公众号“内蒙古文旅”8月1日消息,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新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对《北巡碑》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拓片记录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
微信公众号“内蒙古文旅”8月1日消息,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新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对《北巡碑》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拓片...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
微信公众号“内蒙古文旅”8月1日消息,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新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对《北巡碑》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拓片...
择一事终一生 传递文明薪火——文物保护领域代表守护文物的故事
在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期间,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副研究员王龙作为吐鲁番区域的文物普查指导员,牵头组织实施了吐鲁番北部天山区域天山孔道专项调查项目,带着队员走遍了那里的每一道峡谷、每一处河湾,新发现古墓葬、古遗址、古岩画、古建筑74处。“我期待通过这次文物普查,与全国的文博战友们一起,共同绘制更...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
微信公众号“内蒙古文旅”8月1日消息,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新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对《北巡碑》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拓片...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
微信公众号“内蒙古文旅”8月1日消息,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新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21 16:29:44来源:青橙融媒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2025-04-21 16:29:44 来源:青橙融媒 【纠错】 【责任编辑:李倩】
文博圈丨上周,文博行业发生哪些大事?
今年3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督促各地将工作重点从复查转到新发现,对重点区域、工业遗产等加大新发现力度。 此次《管理办法》的重新修订,是广东省为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管理,规范具有较高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升和促进...
两部门重磅名单公布|一国家级馆开放|多地考古发现 - 知乎
广东“四普”阶段性成果公布 新发现文物3000余处 自2023年国务院部署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截至2025年5月31日,广东省“四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三普”文物复查率、普查数据上传率100%,全省累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调查新发现文物3000余处,为全面摸清省内文物资源家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首次!就在呼和浩特!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近日对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的北魏皇帝祭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据了解,这是中国首次发掘北魏皇家祭天遗址。 这一遗址在呼和浩特市区北面的大青山蜈蚣坝顶上,分布范围约1万平方米。这处遗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发现,但一直未被发掘。自2019年开始,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正式考
国家文物局: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2024.12.28-2025.1.3)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近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根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要求,为加强对各地普查工作的政策、业务与技术指导,成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组。专家组根据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参与文物普查标准解读、实地指导等工作,为普查提供决策参考。会议部署...
重大考古发现!内蒙古赤峰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
9月13日,中国考古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赤峰市政府在呼和浩特举行新闻发布会,揭晓红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 自2024年4月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团队,在赤峰市敖汉旗开展了为期近4个月的考古调查。 考古队在敖汉旗完整地揭露出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首次发现南方北圆...
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4.19-4.25)
会议审定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方案》,听取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期)研究成果汇报,审议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六期)工作思路。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两项通知 日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发现力度工作指引的通知》和《关于...
国家文物局: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2.15-2.21) _ 文博资讯 _ 福建...
2月20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2025年度调训在浙江杭州开班。会议强调,要及时总结普查进展,分析重点难点,充分理解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凝炼城乡特色、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会议明确现阶段普查重点任务,要全面加大新发现文物力度,各级普查机构逐级负责,协同发力,精准严肃做好消失文物核准确认工作...
文物普查基层行 | 陆海兼程 溯源千载文脉——海南“四普”纪行
南海的浪涛卷起千堆雪,白沙的河岸掀起万年史。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启动以来,海南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普查,并组织水下文物专项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溯源千载文脉。 目前,“四普”已进入实地调查攻坚收尾阶段。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2025年度“当一天普查员”第四次全国文...
...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金斯太遗址元宝山积石冢入选_ 内蒙古...
1月12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内蒙古锡林郭勒金斯太遗址、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入选。 锡林郭勒金斯太遗址位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第四名,该遗址位于东乌珠穆沁旗。2024年6月至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内蒙古博物院等部门联合对金斯太遗址进行了考古发...
各地文物工作回眸与展望 - 伪满皇宫博物院 - 溥仪宫廷旧址
印发《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全域活态博物馆之城建设全面展开。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建设助推文物系统性保护。创新采用“启动区”工作模式,推进北京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高效开展。琉璃河、路县故城、金中都、圆明园等大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开展简化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流程试点...
我省四普再发现5处有重要价值遗址-推荐-北国网
本报讯 记者朱忠鹤报道 7月28日,记者从辽宁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我省已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任务,完成复查不可移动文物24155处,复查率100%,数据上传率100%。 此外,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4585处,其中古文化遗址2881处,古墓葬270处,古建筑186处,石窟寺及石刻69处,近...
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_新闻频道...
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今天(15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的五个项目分别来自河北、云南、甘肃、宁夏和内蒙古,揭示了从距今上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 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