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省入局,中部正在“沿海化”?
而如果放在整个中部来看,这一步还将补上河南的河道“拼图”——随着中部5个省份纷纷将运河建设和河道复航纳入新一轮发展规划,内河航道网将实现跨水系大联通,中部将有望更快一步走向“沿海化”。1 河南跟进 今年,河南在推进水运上动作格外频繁。今年初,河南召开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时,专门提及将积极推动
8500亿巨资投入,内陆六省运河大修,中部崛起“沿海化”将来临?
2023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一项备受瞩目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斥资8500亿修建贯穿内陆六省的现代化运河系统。这项工程不仅将有效打破内陆地区的交通瓶颈,还将推动中部崛起,逐步实现“沿海化”发展。这一战略性举措无疑将在未来数年里深刻改变我国中部六省的经济格局。运河大修背后的国家战略 运河修建是基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内...
“中部第一城”入局,这次要当“滨海城市”
余家祥则提到,仅从字面上看,武汉选择发展“游轮母港”,是因为考虑到沿海城市的“邮轮”有跨海、跨大洋的特点,而“游轮”则主要强调旅游观光,内陆城市的开创性也可见一斑。 随着武汉入局,谁能拔得头筹?在余家祥看来,武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在他看来,上海等沿海城市聚焦“邮轮经济”,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邮轮运...
8500亿投资,六省运河重修,中部崛起迎“沿海化”新局面?
2023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一项备受关注的基础设施大型工程,投资高达8500亿,建设一条新型运河,横贯内陆六个省份。这项工程将大幅度打破内陆地区的交通瓶颈,力求实现中部崛起,逐步向“沿海化”发展的方向迈进。此举显然将在未来数年内深刻影响中部六省的经济格局。运河重修的国策解析 运河的规划在于解决内陆地区的长期发...
斥资8500亿,六省大修运河,中部地区或将“沿海化”
这些省份分别是: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江苏。这三个省在我国中部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被称作"内陆省份"。以前,这几个地方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觉得没有大海吃亏。如今,各省也不甘落后,联手开展大规模的"沿海"项目。说到"沿海化",其实就是要把内陆地区发展得像沿海一样好。为什么沿海地区...
斥资8500亿,内陆六省大修运河,中部即将“沿海化”!
修建此运河,是否真能让中部地区如预言般实现‘沿海化’效应,达到类似沿海地区的便利与发展?质疑声四起,江西、湖南、河南、安徽、湖北、广西六省并非财力雄厚之地,年年财政紧张,今却斥全年收入38%巨资修运河,此举若无“私心”,何以服众?简而言之,这六省皆有志气。江西被浙广夹击,难显;广西久受广东压制...
内陆六省斥资8500亿修运河,中部即将迎来“沿海化”时代
内陆六省斥资8500亿修运河,中部即将迎来“沿海化”时代 投资8500万美金修复6个省份的运河,使华中成为一个"沿海"!写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和帮助。内地六省将耗资850亿美金整修运河?开什么玩笑!6个省份——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以及江苏——将联合发起一...
“中部第一城”入局,这次要当“滨海城市”
只有国际化港口城市才能建得起邮轮母港。因为这个原因,国内邮轮母港大多在沿海城市,内陆的只有重庆、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把这个提上了日程。对于武汉来说,这意味着又一座航运产业的里程碑。此前,武汉不断加码内河航运,提升港口品质,不仅用“集装箱运输”走出一条赶超之路,还重新焕发出“货到汉口”的繁荣景象;且...
斥资8500亿,内陆六省大修运河,中部即将“沿海化”!
也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维。虽然前路可能还有许多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个庞大的运河网络的建成,中部内陆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沿海化"的梦想也将逐步成为现实。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宏伟蓝图的实现,见证中国经济版图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对此,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安徽谋求一场变局:把“近海”变成“近乎沿海”
安徽顺势提出,从“内河水运大省”迈向“内河水运强省”。 这绝非水运建设一域之布局。借用一句被用得太多的梗,这是在下一盘“大棋”。 其战略性要义即体现在,安徽如何真正突破一直以来“近海不沿海”的天然掣肘因素。 在安徽人眼中,沿江就是沿海。
中部第一省宝座即将易主,湖北上位河南面临挑战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分化,历史经验表明,若不加以有效引导,区域间的“马太效应”可能进一步显现。如何确保在追求经济数据亮眼的同时,让转型成果惠及更广泛的民众,避免出现“数字漂亮,百姓无感”的局面,是摆在所有转型省份面前的共同课题。因此,中部“第一省”的争夺战,不仅是
中央重磅批复中部崛起:六省领到新任务,发展按下加速键!
从地理区位来看,中部六省10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3.68亿常住人口,既是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又是沿海产业转移与西部资源输出的战略通道。这种独特的枢纽地位,在最新批复的各省定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河南省被赋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双重重任,其粮食产量占全国1/4、高铁运营里程...
“中部第一省”或将易主,创新驱动关乎你我饭碗
作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农业大省,河南不能再满足于“大粮仓”的旧标签,而是必须向“农业硅谷”进行一次彻底的跃迁。这意味着要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食品科技等高附加值领域,而非仅仅停留在初级农产品加工。有人会质疑河南缺乏高科技基因,但这恰恰是思维定势的体现。通过“飞地经济”(例如在沿海发达地区设立研发...
透过两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看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成果 - 中国军...
今年3月,习主席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时隔5年,从江西南昌到湖南长沙,主题不变,名称由“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变为...
中央重磅定调沿海产业大迁移中国经济版图迎百年变局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82% 的转移企业打算三年内搞数字化改造,看来产业转移不是简单复制粘贴,而是中国制造的 "进化版" 契机。2023 年这个节点,中国正用产业空间重组下活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从珠三角 "机器换人" 到成渝 "智造崛起",从长三角 "创新雨林" 到中部 "制造高原",这场悄咪咪的变革正在重绘 21 ...
重磅!中央明确动真格,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美国推行近岸外包和去风险化等政策,试图在拉美和东南亚地区构建新的供应链。在此外部挑战之下,我国提出打通内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将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构建新的产业集群结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崭新思路。自 2018 年起,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关数据表明,从 2018...
中部第一省争夺白热化!湖北狂飙突进,河南能否守住“霸主”之位
6.2%的GDP增速不仅领跑中部六省,更超越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跻身全国前三甲。细究其增长密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功不可没:光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大关,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激增35%,全球首条8英寸硅光量产线落地武汉,这些硬核实力正重塑区域经济格局。关键战役:外贸暗战与枢纽崛起在中部崛起的战略...
“中部地区崛起”20年:更高起点上 如何更进一..._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河南作为中部第一经济大省,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四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又如,研发投入总体不足。2022年中部六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除安徽外其他五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如,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2022年,中部六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中部地区仍...
动真格了!中央明确要求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释放了什么信号?
"海归学子"则表示:"我在国外学成回来,本来想去沿海发展。现在看来,也许可以考虑回老家了。中西部缺人才,没准我还能成为抢手货呢!""老沿海人"有点担心:"工厂都往内地搬,我们这边会不会衰落啊?希望政府能有相应的产业升级计划,别让我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中部崛起"信心满满:"这可是我们中部地区的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