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人物】祝贺程功,海归后已集齐CNS! - 知乎
第一个是2018年12月27日,程功和团队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文章,发现蚊子肠道里的粘质沙雷氏菌会破坏肠屏障,促进病毒感染和扩散。(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有朱毅斌,当时是他在程功实验室做博士的最后一年。) 2018年12月27日,程功和团队Cell Host and Microbe论文 热心肠日报解读 清华大学程功:蚊子带不带
博士为研究出最佳灭蚊药 养了万只蚊子(图)
田永清是华农大毕业的博士,如今留校任教,由于科研需要,他在该校资源环境学院养虫室养了一群蚊子,每天他都得回“蚊房”一趟,查看蚊子不同时期的长势以及为“蚊房”打扫卫生。“蚊房”总面积约50平方米,从田永清的休息区到蚊子生活区,都显得纤尘不染、窗明几净。“蚊房”一侧有台空调挂在墙壁上,昼夜不停地输...
慎点!厦门有群人专门养蚊子,已养了几万只
蚊帐里密密麻麻的成蚊,他们得用吸蚊管把雌蚊一只只吸出来,吹到放有药膜的筒中,一个筒放25至30只,放置一个小时,以便它们全部与药物充分接触。 一个小时后,他们会打开连接两个筒的挡板,用嘴把沾了药物的蚊子吹到另一个没有药膜的筒中。伍思翰说,吹的力气不能过大,否则蚊子会被吹死,但也不能太轻,否则蚊...
初中学历阿姨专职饲养蚊子,年育50万只征服清华博士科研团队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病毒传染病学实验室饲养员薛亚莉深受喜爱,她每年培育超50万只实验用蚊,凭借独有技能成为科研团队的"隐形支柱"。仅有初中学历的她,有“一眼辨雌雄、一秒识蚊种”等硬核技能,并研发多项养蚊"黑科技",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暖心长辈”和“贴心学姐"。她还为
“灭霸阿姨”成为大学导师:专注灭蚊13年,带火上海超市最隐秘职业
事实上,近来“爆红”的浦赛红颠覆的,远不止一个人的印象——今年8月初,她在自己工作的超市向顾客免费发放自制的《蚊虫作息表》,被人发到了网上。随后,“超市阿姨灭蚊13年研究蚊虫作息表”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来众多网友赞赏,“术业有专攻”“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也能成为专家”“再渺小的工作也能干得精彩...
为了灭蚊,这位博士建起蚊子工厂,周产300万只“祸害”全部放出...
奚志勇在2001年还是一名研究生时,就关注起了“如何让人类免受登革热威胁”的课题。 如今,他的团队却每周生产500万只蚊子,投放50万只。 在一众灭蚊科研之中,实乃一股清流。 奚志勇和他的蚊子 蚊子传播疟疾的速度惊人, 控蚊灭蚊几乎是教科书似的防疫方案。 为了控蚊,除了前文所说的DDT外,还有许多高科技防治...
以菌治蚊!清华大学团队扎根云南4年研究阻断蚊媒病毒流行新招,成果...
程功教授与博士生张礼铭在野外实验现场 孵化周期一般5至7天,蚊虫从干预环境中孳生出来以后,再带到昆明合作实验室进行实验,循环往复。在蚊虫孳生水体中加入Rosenbergiella_YN46菌进行干预实验 4年来,程功教授团队苦心钻研、甘于奉献。在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院及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协同各大院校科研团队,完成野外...
想不到!济南这地方喂着近万只蚊子,还有姑娘专门当“饲养员”
却有人在专门饲养。 在济南市公共卫生大厦18楼的实验室里, 济南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 工作人员张晓就是一名“蚊子饲养员”。 “‘养蚊子的人’其实不是我们” 济南市疾控中心饲养蚊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大约30年前,为了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试验,张晓的前辈们抓回来的蚊子,通过工作人员一代代的饲养,一...
以身诱蚊!清华大学程功/朱毅斌团队发表Science论文,发现能够阻断...
2024年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朱毅斌助理研究员及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王静林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A naturally isolated symbiotic bacterium suppresses flavivirus transmission by Aedes mosquito...
科学家养殖不育蚊子释放3000万,让蚊子不再是困扰
中国科学家通过生物手段,大规模养殖和释放不育蚊子来控制蚊子种群。2.1 ◇ 蚊子工厂的运营 事实上,这位生物学家在广州建立了一个工厂,专门从事蚊子的养殖。在那里,蚊子享受着如上帝般的待遇,工厂以羊血和糖水养育蚊子,每日大量孵化,年产量达3.6亿只。一旦蚊子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工作人员便会将其全部放生...
从防空洞到现代化实验室:养蚊人46年的坚守与传承
央视《原来如此》栏目中的人蚊大战截图记录了这一历程。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的科学饲养,养蚊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不仅在一周内成功孵育出超过1万只蚊子,更用46年的时光,将“人蚊大战”逐步演变为“人蚊共生”的科研佳话。在享受疟疾消除带来的安宁时,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在实验室里默默奉献的养蚊人。从75年前太湖边的简陋瓦房,
从防空洞到实验室,持续46年的人蚊大战
从“摸着石头过河” 到 “按 SOP 科学饲养”:从一开始的艰难孵育,到一周提供一万只蚊子,这背后是几代养蚊人不懈的努力。当我们享受疟疾消除的安宁时,还有一群人在实验室里,用 46 年的时光,把 “人蚊大战” 写成了 “人蚊共生” 的科研故事。
蚊子一年“杀死”72万人!人类选择生产更多蚊子……
按人们的预想,和传统化学灭蚊剂相比,这种做法不产生化学污染,杀蚊选择性强、不祸及其他生物,不会产生抗药性,有可能实现在一个区域内根除特定蚊虫。那么,如何让雄蚊不育呢?科学家首先想到了辐射。美国农业部曾在上世纪50年代末在佛罗里达州释放了近33万只雄性蚊子,这些雄蚊子用的就是辐射绝育法。强辐射使...
研究十几万只蚊子,清华教授发现“来咬我”秘密-清华大学
从读博后算起,程功已与蚊子和蚊媒病毒打了近15年的交道。 这些让人人都想“拍之而后快”的蚊子,嗡~嗡~嗡不说,一边吸血还一边把疟疾、革登热、脑炎等疾病“发扬光大”,短短半年内,它们就可以让一个城市疫情横行。 “为何它们能传播得如此之快?”一直以来,这个问题萦绕在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功的心头。最近,...
中大建成世界最大“蚊子工厂” 周产雄蚊5百万只
本报广州3月14日电中山大学今天宣布,该校奚志勇团队首创的控制蚊虫媒介技术经过初期试验显示,沃尔巴克氏菌可抑制蚊子体内的寨卡病毒。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及寨卡病毒等由伊蚊传播。伊蚊是传播重要虫媒传染病的媒介。奚志勇介绍,该团队利用显微胚胎注射技术,在果蝇、伊
世界蚊子日|给蚊子做绝育的人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副教授张东京研究蚊子已经14年,2020年,他和研究团队建立了“蚊子工厂”。工厂位于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的实验楼里,占地约800平方米,每周最多可以生产400万只被绝育的雄蚊子。每周二和周五,科研人员都会释放大约20万只雄蚊子。截至7月末,“蚊子工厂”已经释放约3000万只...
广东深受蚊子肆虐,该工厂每周培育500万只蚊子放生,这是为什么
二十年持续努力,科学家团队取得显著成就。 他们的潜心研究,最终结出丰硕果实。 这项成果来之不易,凝聚着无数心血和汗水。 我们应敬佩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科研成果。南方都市报报道,每年约有72万人死于蚊子的叮咬。 这组数据触目惊心。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人类活动却在无意中增加了蚊子的数量。 我们应该...
以蚊攻蚊
“整个实验室占地约1000平方米,每周最多可生产400万只绝育雄蚊,当前每周雄蚊产量为50万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副教授张东京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蚊子工厂”是中国少有的大规模饲养蚊子的实验室,生产的蚊子大多会释放到野外,少数蚊子用于交配孵出下一代蚊子。实验室外挂的招牌“...
当众释放30万蚊子!广州上演“蚊子雨”,村民:早已见怪不怪?
自2018年项目启动以来,该村的白纹伊蚊数量明显减少,野外雌蚊的密度常态化控制在9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全村至今未出现一例登革热本地传播病例。蚊子。峡石村的成功并非偶然,这是科研团队多年潜心研究和辛勤付出的结果。从蚊子在实验室里的培育,到其在田间地头的释放和监测,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科研人员的智慧和...
注意看,他在广东放飞了30万只蚊子!村民竟表示……
然而,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专业团队却通过每周放出30-50万只蚊子,来防控登革热的传播。据了解,这种“以蚊治蚊”的生物防治技术已实施了七年之久,至今,全村未发生一例登革热病例。 几十万只蚊子飞了出来! 10月22日,记者来到峡石村,见到了“这个男人”和“这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