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的创作启示录:与时俱进理解AI,但创作的可贵依然来自于个人
对于汉字的演变,方文山说,这些是创作《青花瓷》、《兰亭序》歌词的土壤,他在其中深受启发。除了甲骨文推广、汉字的演变,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今趋势,我们还与方文山就科技发展与词曲创作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方文山对中华文化与文字有深刻的认同与归属感,汉字的演变是其古风歌词创作的土壤与源流。当讨论起AI与词曲创作时,...
方文山的创作启示录:与时俱进理解AI,但创作的可贵依然来自于个人
方文山的创作启示录:与时俱进理解AI,但创作的可贵依然来自于个人 11分钟前 1.3万|01:36 作家李叶飞分享自己的转型之路:从财经记者到慢生活摄影师 前天 5.6万|01:28 植物博主李叶飞曾养花十几年都未曾开花:生活安逸才选择不开花 5评论前天 推荐视频 1760|02:40 方锦龙携合唱团奏响《西游记》主题曲《运宫迅音》...
中国风音乐:流行与传承的交织,方文山与陈小奇的对话_文化_创作_歌词
方文山指出,AI生成的歌词虽能做到层次分明、语法正确,却无法展现人类创作者的独特性和情感,因此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创作。相较之下,他认为,一个真正打动人心的歌词,往往需要创作者的独特视角与深厚的情感投入。 在谈及“经典”这一话题时,陈小奇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随着大众审美的多元化,流行歌曲在创作上需要...
方文山谈AI对词作者的影响 | 爱范儿
方文山谈AI对词作者的影响 方文山:AI 可部分取代词作者 据《大河报》消息,华语流行音乐作词人、导演方文山近日参加了 2025 中国国际汉字大会。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词作者的某部分创作可能会被 AI 取代」。 方文山表示,比如一些消耗性的词句,只需要运用一段时间,AI 可以记忆畅销歌曲的风格。同时方文山也指出,因为 ...
当文艺创作遇上AI:是冲击还是赋能?--理论评论--中国作家网
人工智能赋能文艺创作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其所涉及的技术迭代速度相当之快,每当技术实现一次阶段性突破,AI创作的水准就会随之发生一次飞跃,以至于学界曾经作出的判断往往在这样的迭代过程中失效,所以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研究,思考其对当代文艺造成的正反面影响。而且我们当下针对AI创作进行的批评和...
周杰伦新歌被AI承包?算法写词vs方文山,乐坛掀起创作保卫战
▋【事件引爆】AI闯入华语乐坛,算法首度参与专辑创作 ▶️ 2025年3月26日,周杰伦工作室发布新专辑《最伟大的AI作品》先行曲,宣布与腾讯音乐AI实验室合作,5首歌曲由GPT-6生成歌词。数据显示,AI版《晴天(重置)》上线1小时播放量破亿,但作词人方文山连发3条微博怒批:"算法堆砌的韵脚就像没有灵魂的提线...
人民日报整版关注:AI时代,文艺何为
人与AI的关系,就像人与风筝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 刘家成 AI大大便利了文艺创作,提高了文艺创作的效率。以电影、电视剧为例,以前很大的工作量用于寻找或搭建场景,现在用AI可以直接生成场景。比如,以前拍故宫里面的戏,要么去故宫里实景拍,要么搭一个相似的场景,做起来很麻烦,而现在已经不允许去故宫里拍戏了。用...
方文山说部分词创作可能会被Ai取代,但听久了就像糖吃多了会腻...
周深《听见下雨的声音》让词作者方文山 震惊到词穷 Colin的演艺圈生存法则 2428 0 【DeepSeek强力加持AI视频新王登基】中文版framepack大模型一体包|6G显存跑120秒AI小电影 引爆视频革命,一键本地部署(附安装包) 赛博李沐瑶 1012 77 保姆级教程!大模型LangChain基础入门到实战(附完整源码/数据集/Prompt库) 全...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文艺创作,AI热下的冷思考
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 题:文艺创作,AI热下的冷思考 新华网记者李欣 王坤朔 丁梓朔 今年,DeepSeek赋能潮起。在文艺创作领域,有关“AI写作”“AI创作”等话题的讨论持续高热。当AI可以输出《诗经》的风雅、金庸的招式、莫奈的笔触……AI会给文学和艺术带来什么样的变革?数字化浪潮下,创作的边界在哪里?文艺...
ai来了人们还需要创作吗-2024ai知识专题
1. 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为创作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但人类创作的必不可少性依然不可替代。尽管可模仿和生成艺术作品,但人类的情感、经验和个人独到视角是无法完全复制的。 2. 人类的创作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途径不同,这些多样性是难以全面涵的。
AI与文学:史铁生的心流启示 📖...@奶莓软糖的动态
📖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唯绵绵心流天赋独具,仍可创作,仍可交流……那是不避迷茫,不拒彷徨,不惜破碎,由那心流的追索而开拓出的疆域。”这段文字仿佛预言了今天人工智能与人类艺术的关系——当技术能轻易复刻技巧时,唯有“心流”中涌动的真实生命体验,才是人类艺术的终极壁垒。1️⃣ 心流:人类艺术...
当AI成为“作者”,独属于人的表达何以实现 _光明网
今年春节期间,国内深度求索公司开发的两款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V3和DeepSeek-R1先后上线,因为其先进的推理能力和对中文的深度理解,在文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自2023年以来,以GPT-4和Claude3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迅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角色正由工具向协同
...智能写歌词与人类创作:在音乐适配性上的对比_旋律_软件_方文山
如今,AI人工智能写歌词的浪潮正滚滚而来,与人类创作在音乐适配性上展开了一场无声却激烈的较量,其间,“妙笔生词智能写歌词软件”作为AI创作领域的亮眼代表,凸显出二者截然不同的适配路径。 AI人工智能写歌词,却…
“人机同频共振”,能否成为文艺创作的一种方式?
”舒勇认为,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发展的能量,将其巧妙地应用于AI创作之中,实现两种创作方式的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富有深度、气象万千的作品。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在人工智能与传统艺术之间寻找平衡与互补的方式,探索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尝试在DeepSeek上输入某位作家的...
...A. 方文山的 “中国风”词作广受关注,启示作家要形成属于自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文山的 “中国风”词作广受关注,启示作家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使读者印象深刻。 B. 传统文化中的 《诗经》
finance.eastmoney.com/a/202401192966235792.html
保护AI作品版权 于创新有利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热评 AI“创作”有没有著作权?近来,有关“AI文生图著作权侵权第一案”的讨论还在继续。(1月18日《工人日报》) 何为AI文生图?简单来说,就是输入文字描述,由AI生成对应的图片。那“第一案”怎么回事?案情平平无奇,一张借助...
AI时代的文艺如何在变革中创新--理论评论--中国作家网
那么,对于文艺创作而言,AI技术的跃迁究竟是“潘多拉魔盒”或终结者,还是人类的福音或拯救者?在《文艺报》近期刊发的《Sora能否带领我们迈入“人机共舞”的新纪元?》《从“心文艺”到“芯文艺”——算法情感、幽灵形象与“芯”规则的隐忧》两篇文章中,两位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马博文认为,Sora的出现对网络文学而言...
艺术与AI的透明之约|人工智能标识新规解读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艺术创作生态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从曾经以画笔描绘世界、镜头捕捉瞬间,到今天AI如浪潮般涌入艺术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意与可能。通过AI工具,我们得以谱写乐章、描绘画卷、剪辑影像、撰写诗篇……AI仿佛为艺术插上新的翅膀...
2024文化之“新” | AI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吗?
艺术创作有什么新的可能性? 在AI这个赛道,大家都是门外汉 今年年初,OpenAI发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不少人担心该技术可能颠覆影视行业。时隔近一年,由国产视频AI“可灵”联合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等9位导演共同创作的9部AIGC电影短片已于12月6日上线,并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永久收藏、放映展示,“AI电影”好似已经照进...
关注AI、鼓励原创、欣赏C-POP,刘欢:希望音乐“要耳朵更加丰富”
今年与环球音乐签约后,刘欢将开启音乐新征程。近日他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回顾并分享了个人创作生涯与理念,谈及对人工智能(AI)的看法,以及对年轻音乐人和中国原创音乐未来的期许。 刘欢不仅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先驱,更以《甄嬛传》原声配乐、《流浪地球》主题曲等创作,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音乐技法融合,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