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回应赫格塞思 至少释放了三个信号|记者手记
厘清了这位记者同行提问中的事实原委和背景之后,我们就能更好理解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的回应。一、有担忧。张晓刚说,美方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军队,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这正是当前中美两军交往的障碍所在。中国军方对美方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渲染“中国军事威胁”是有所担心的。中国军方坦承中美两军交...
白宫:“重新物色防长”是假新闻 赫格塞思避谈泄密门2.0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近日再次被指在私人群聊中泄露机密信息。当地时间4月20日,据《纽约时报》等多家美国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赫格塞思3月15日在一个私人“信号”(Signal)聊天群中提前泄露了美军即将对也门发动空袭的信息。与《大西洋》月刊上个月曝光的聊天群不同,这个新被曝出的群聊中包括赫格塞思...
...军事行动计划不到10分钟后,用手机将其发至群聊_皮特·赫格塞思...
据介绍,在赫格塞思等多名高级官员使用非机密的商业聊天软件讨论轰炸也门胡塞武装的绝密军事计划,并被一名意外拉进群聊的记者曝光后,美国媒体发现这并不是特朗普政府唯一一次“泄密”丑闻。4月20日,美媒再次曝光赫格塞思在另一个包括其妻子、弟弟和律师等的私人聊天群中发布了详细的军事行动计划。赫格塞思还多次带妻子...
记者手记丨拒绝会晤?中方传递什么信号给美国?
中美防长最近一次会晤可以追溯到今年5月底,新加坡举行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双方谈了75分钟。台湾问题依旧是最主要的矛盾点。董军防长在会晤中就台湾问题表达了中方的坚定立场。但美方在对话过后,对台做法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中美防长会晤不到一周,6月5日,美国国务院批准一项价值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向台当局...
...一个举措引全世界关注,中国早已看破_美国国防部_菲律宾_赫格塞思
与传统意义上美国防长任期内首次亚太地区行程不同,赫格塞思的目的地没有选择韩国,而是罕见增加了菲律宾。对此,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这种安排展示出美针对中国布局的意图,大概率会鼓动菲进一步对华实施挑衅性行动。 赫格塞思(资料图) 从夏威夷到关岛,从菲律宾到日本,四站行程看似常规,却因“跳过韩国”而...
记者手记丨拒绝会晤?中国传送什么信号给美国?
记者会上,既有表达我们积极合作意愿的信息,也有对美方不实言论的强硬回应。总的来说,发言人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发展中美两军关系的态度:我们坚持原则,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不容任何侵犯。美国在台湾问题等关键议题上对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置之不理,这才是导致中美军事关系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 美国的...
论道和平 共筑未来——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记者手记
9月12日,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举办青年军官学者对话会,图为青年学者谢思强。中国军网记者 孙悦 摄 “凝聚国际共识,为破解全球安全赤字确立了理念原则;指明行动方向,为解决全球安全困境提供了可行良方。”青年学者谢思强表示,全球安全倡议自提出以来,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响应和广泛认同,国际感召力充分彰显,理念引领...
总书记重庆行丨记者手记:山城何以“跨越山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记者手记:山城何以“跨越山海”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黄玥 “蜀道三千,峡路一线。”山城重庆,山地丘陵占市域面积90%以上,群山环绕、蜀道崎岖、峡江湍急,却始终拥有登高临远、通江达海的胸怀气魄。 主城以西,夹在中梁山和缙云山两条山脉之间的一片平缓槽谷地带,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坐落于此。
记者手记:在毫米间追求极致的中国航天匠人
姚亚超在数控加工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所谓匠心者何?在这里工作的10余年间,姚亚超加工零件合格率为100%,日则钻研机床改制之道,夜则推敲工艺方案之精,孜孜以求技术之至臻,打磨航天匠人的每一刀。2021年,“姚亚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他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完成多项技术革新,发表...
记者手记丨这一次,我们选择和一位护鸟人共度3个日夜
记者手记丨这一次,我们选择和一位护鸟人共度3个日夜 6月12日,我第二次见到了老罗。第一次见到这位乌梁素海出了名的志愿护鸟人,是在2023年的春分后几天,他赤红的脸上永远挂着朴实的笑容,高大的身材让我误以为他是蒙古族人。当时,老罗的眼睛里闪烁着惊讶:“我还以为你是位中年女记者。”原来,我们其实...
记者手记:大国外交的思想启迪
在非洲经济重镇约翰内斯堡,繁华的商业中心人流如织,充满设计感的建筑鳞次栉比。中国品牌汽车在街道上穿梭往来,南非本土制造的中国品牌家电广受欢迎。“中国”不是遥远陌生的国度,而是融入寻常生活的亲切存在。与记者交谈的当地人不约而同:对非洲而言,“中国代表着未来”。
凤凰记者手记:这一年,大事频发,我在伊朗经历了什么_凤凰网
近一年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2024年的伊朗更是大事频发。总统莱希坠机、大选、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遭暗杀、与以色列多轮“互殴”……每一次大事发生,凤凰卫视驻伊朗记者李睿都第一时间向全球观众传递最新信息。 在深入多个重要现场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她看到了什么?经历过什么?镜头之外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李睿在...
记者手记|媒体人眼中的与AI“共舞”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6日电 记者手记|媒体人眼中的与AI“共舞”新华社记者彭茜 彭嵩涵 在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期间,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成为诸多媒体人热议的话题。媒体行业正迎来一个人机协作新阶段,在新闻信息采集、生产和分发的全链条中,人工智能(AI)参与度越来越高。在这股智能化浪潮中,媒体...
记者手记:中国元首外交的魅力与担当__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布达佩斯5月11日电记者手记 | 中国元首外交的魅力与担当 新华社记者 韩梁、孙浩 亚欧大陆,风云奔涌;中国外交,再启新程。 五天六晚,三国四地,万里奔赴,三场国事访问,数十场双多边活动,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掀起“魅力旋风”,留下一幕幕经典瞬间,书写一段段外交佳话。
记者手记丨在阿尔及利亚见证中阿深化互利合作_新闻频道_央视网...
阿尔及利亚住房、城市规划和城市部的新办公大楼项目正在进行收尾工作。记者日前在探访中看到,工人将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程师穿梭在不同楼层,调试各类设备。整座大楼外观已完工,大部分室内设施可投入使用,其设计建造充满现代化气息。
在这里,我看到了和平与平等丨北京香山论坛记者手记
但我注意到,讨论结束后,中方专家吴心伯和美方专家华自强又面带微笑地聊天,甚至积极合影留念。不掩饰现实分歧,不追求虚假和气,在求同存异的真实互动中,双方的理解、友谊和互信也在加深。高端访谈后,吴心伯(中)和华自强(右)合影留念。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朱海胜/摄 就在这场中美学者对谈后,我很幸运地“...
记者手记丨穿上防弹衣,我们在战火中记录
今天是记者节,一起看陈慧慧在战地写下的记者手记。 “战争没有赢家,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考量,百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我们不知道战争何时会结束,但真心企盼这一天早日到来。” 1 10月7日,一早起床后,我像往常一样浏览新闻,开始一天的工作。但手机上不停传来...
环球时报记者手记:在非洲感受中国越扩越大的“朋友圈”
【环球时报赴非洲特派记者 邢晓婧 张旺 涂蕾 刘欣】编者的话:广袤的草原、壮观的动物大迁徙……随着中非交往的日益深入,曾经充满神秘色彩的非洲大陆已不再遥不可及。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环球时报》“‘一带一路’十周年”全球采访行非洲线路报道团队日前走访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马达加斯加...
记者手记|见证机器人进化:那些笨拙的今天,正在走出稳健的明天
《科创板日报》4月25日讯(记者 陈美)从首届具身智能运动会前一天实探,到今日比赛正式开幕,两天时间匆匆过去。在这两天探访中,《科创板日报》记者看到,各类具身智能机器人纷纷亮相,尽显“十八般武艺”:它们或是彩虹跑道上的“钢铁侠”,在发令枪响后迅速启动,以稳健的步伐跑向终点;亦或是绿茵草上的足球战队...
记者手记:我在土耳其的7天7夜
记者手记:我在土耳其的7天7夜 编者按:面对突发的天灾,人类空前团结,这不是电影的情节,而是发生在土耳其的真实故事。在土耳其地震发生之后,安徽新媒体集团记者程昊作为合肥蓝天救援队员,当即决定参与此次救援行动。“不论是为人道主义援助还是更接近新闻现场,我都义不容辞。”7天7夜,余震不断,顶着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