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砍了地却种不上 贵州赤水被指“整改复耕”存形式主义
近期,记者实地走访赤水市多个乡镇村组发现,一些整改时被伐掉的竹林重新长出了新竹;有的地块种了玉米但因缺乏水源收成甚微;还有的地块整改后根本不具备耕种条件。部分群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整改为何没能实现恢复耕种的初衷?如何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遇到的难题?△葫市镇葫市村一处已整改地块砍掉竹林后目前已...
一根竹子的求变之路 - 天眼新闻
盘山而上,山顶处传来竹子断裂倒地的声响,几名竹农正在砍伐竹子。生产便道上,伐竹工人们扛着竹捆,健步如飞。 近年来,赤水市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发展战略,厚植“竹优势”,做全“竹链条”,做强“竹经济”,使竹子成为当地聚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器”,让31万人民过上了富“竹”生活...
赤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策文件
一是由各村或各类工商资本通过流转耕地的方式实施的发展林果业或挖塘养鱼等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提供矢量范围、举证材料和情况说明;二是属于2020年底前在坡地上因农业结构调整由农户在自家承包地上栽种林(苗)木、果树、花卉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农民不愿恢复的,提供矢量范围、举证材料和情况说明;三是属于高标准农田项目...
...被指"整改复耕"存形式主义:竹子砍了地却种不上 贵州赤水被指...
竹子砍了地却种不上 贵州赤水被指“整改复耕”存形式主义 葫市村一位张姓村民告诉记者,家中的几亩梯田为整个家族所有,多年前,部分地块改栽了竹子,现在已按政策要求整改复耕,但已整改的耕地上又长出了新竹苗。赤水市多位乡镇干部对记者表示,栽竹子和种粮食在当地产出效益悬殊,… 点击查看全文 综合 最新 综合...
三年半内三度被通报,贵州兴义就“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反复发生”再表态
被通报“侵占耕地挖湖造景问题反复发生”后,贵州兴义11月13日表态:全力以赴狠抓整改。据微信公众号“兴义融媒”消息,13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重温有关规定,传达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
严格杜绝以形式主义“整改”形式主义
与之同批被通报的贵州省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从2021年5月至今,同类问题被反复多次通报责令整改,但在此过程中依然顶风作案,甚至继续扩大违规项目规模,“反复通报、重复整改”。对形式主义问题的整改,更要严格杜绝形式主义,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尤其不能只进行面上...
贵州日报
赤水市复兴镇 竹林“焕新” 高产增效 本报讯(记者 杨柳)4月24日,在赤水市复兴镇风溪村的大山里,伐竹声此起彼伏。与以往的砍伐方式不同,村民们将原有竹子全部砍完,随即再种下新的竹种。 “西风竹都砍掉,种下新的绵慈和硬头黄。新品种每年的亩产量要高出500公斤,按照现在的竹子切片价格,群众每亩可增收...
贵州县域经济样本观察|赤水:竹海奔涌,一棵竹子开满“花”
“竹子贴着地面砍,方便后面砍竹,竹根埋在土里,也更容易腐烂。”伐竹人名叫张华,是赤水市天台山镇天台山村村民,家里种了100多亩竹林,一年四季以伐竹为生。在赤水市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种有竹林,16.5万农村人口人均竹林面积达8亩多。张华说,30多年前,这里还是满山灌木,土地散布在山坡上,零星有几片...
贵州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 | 赤水:“链”上...
关注“绿动贵州” 10月24日,记者从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视频会议暨全省山桐子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获悉,近年来,赤水市林业产业围绕“吃干榨尽两根竹一颗笋”的思路,不断厚植“竹优势”,做全“竹链条”,做强“竹经济”。 赤水市代表发言。 突出规划引领。编制《赤水市(2021-2030年)竹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国县级...
赤水:深耕竹产业 增绿又增收-新华网
赤水市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翁永学介绍,赤水市立足资源禀赋,以“竹制品、以竹代塑、新材料”三大方向为牵引,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构建起链条完整、三产融合、创新驱动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目前已培育近300家涉竹企业,开发出10余个系列500多种产品,2024年实现竹产业总产值90亿元,占贵州省竹产业总产值...
生态头条 | 这地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三年半内三度被通报!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粮食安全。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指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
赤水:深耕竹产业 增绿又增收-新华网
据赤水市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翁永学介绍,赤水市立足资源禀赋,以“竹制品、以竹代塑、新材料”三大方向为牵引,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构建起链条完整、三产融合、创新驱动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目前已培育近300家涉竹企业,开发出10余个系列500多种产品,2024年实现竹产业总产值90亿元,占贵州省竹...
三年半内三度被通报,贵州兴义就“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反复发生”再...
被通报“侵占耕地挖湖造景问题反复发生”后,贵州兴义11月13日表态:全力以赴狠抓整改。 据微信公众号“兴义融媒”消息,13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重温有关规定,传达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
竹绿赤水河
游客在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内游玩 半月谈记者 欧甸丘 刘智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近年来,贵州省赤水市牢牢抓住退耕还林、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机遇,在赤水河沿线,大力扩种竹林,扩大森林覆盖面。如今,丰富的可再生竹资源,让土地绿起来、农民富起来、低碳产品潮起来。
【县区】赤水的这根竹子“不简单” - 澎湃在线
村民们将竹子砍伐后运往市区的竹浆板加工企业。在赤水,各类竹加工企业近400家,标准化生产规模以上企业28家,其中成品纸加工企业8家,依托当地的万顷竹海,从上游到下游,实现了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良性循环。在贵州汇美佳源纸业有限公司,13条生活用纸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工人们忙着分拣、装箱,生产订单...
一根翠竹的绿色“账本”
官仕华曾经历过赤水河畔的生态困境。本世纪初,风溪村村民仍旧靠砍树卖木材为生,沿着赤水河谷垦坡种地。树越砍越少,地越种越薄。那时的赤水陷入“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困境,森林覆盖率曾跌至63.4%,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一半,每年440多万吨泥沙冲入赤水河。为扭转生态恶化趋势,赤水决定退耕还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贵州紧盯形式主义新变种 以下看上推动基层...
”5月底,贵州省赤水市委巡察组进驻宝源乡开展巡察“回头看”时,某乡干部说道。为推动基层减负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紧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挂牌热”等形式主义新动态新变种,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难点问题,把基层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此前,赤水市委巡察组在宝源乡开展巡察...
「领航中国·蹲点报道」“赤水绿”的颜值担当
算着丰收账,她笑得开心,“80亩石斛进入丰产,亩产3000株产值1万元,5月卖鲜花30元一斤,秋天卖鲜条18元一斤,一亩地除了成本纯收入6000元。”山间种竹、石上种药、林下养鸡,赤水人挥笔描画的10万亩金钗石斛、100万亩商品竹林、1000万羽乌骨鸡“十百千”大版图,成为赤水生态农业的别样标签。2017年赤水成为...
如果在赤水种下4株竹苗,会怎样? - 贵州省人民政府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百万亩竹林连绵不绝,很难想象,这一望无际的竹海,最开始仅来源于4株竹苗。 带来竹苗的人,叫黎理泰,在赤水被称为“竹王”。 黎理泰雕像 据光绪《增修仁怀厅志》记载:“楠竹出后槽,大者围圆二尺余,厅境向无楠竹。乾隆三十四年闽人黎理泰自福建上杭县携三根栽种,今种渐多,冬笋味美。”...
贵州省赤水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聚焦“以竹代塑”新赛道...
同时,制定《赤水市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竹都”工作方案》,明确了“12355”工作目标和全方位的发展思路。在科技赋能方面,赤水市打造了贵州省新时代竹产业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并与贵州大学等合作,成功申报创建了贵州省竹质生物质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赤水市还积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