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后去乡村种菜、90后用AI搞研学、留守孩子长大后帮3000个...
标签: 简介: 转自:新京报我们视频 清华博士后去乡村种菜、90后用AI搞研学、留守孩子长大后帮3000个外婆再就业…或许在乡村的土地上,我们可以找到逃离996的另一种答案。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推出「村漂“飘”了」主题片,一起看看这群“逆卷先锋”如何重返乡村!#村漂“飘”了##中国人的一天# 0...
浙江一群老人聚在一起创业搞钱,还红上了央视,“年轻老人”一个比...
在丽水云和县崇头镇坑根村,有一群“不服老”的年轻老人。近日,老人们的创业故事被拍成视频,“火”上了央视。云和崇头镇工作人员陈雅璐仍然记得五一前央视记者来拍摄时的场景,“大姐们可激动了,她们平常主要是给餐馆、民宿做做零工,做菜、卖点笋搞点小产业,没想到上央视了。”陈雅璐说,坑根村有美丽的...
00后挑战回村自媒体创业,今天帮外婆插秧,老人80多了不容易_哔哩...
00后挑战回村自媒体创业,带着2000块以及狗子还有兄弟,一起开启“摆烂”新生活《第12期》 #记录真实生活 #农村生活 #回村 #2000块回村摆烂计划 #我的乡村生活 平凡的一天 生活 三农 我的乡村生活 记录真实生活 回村 种地 农村生活 白斌肥村辣发消息 ...
回村创业,却年赚千万!中国最土网红爆火,谁是背后推手?
但在爆火之前,他却只是一个初中都没毕业,做过司机、开过修理厂的普通东北农村男人。而与他相比,其他网红火得更离奇。康仔农人,一个身高1.3米的50岁农村大叔,曾经落魄到靠卖草药为生,连亲哥都嫌弃他,如今却坐拥1700万粉丝。潘姥姥,1年前还是欠债几十万的农村妇女,如今抖音坐拥粉丝2700万,年入1800万...
年赚50万!浙江女子辞去外企高管,回乡“种地”火了
一个月后,她开始利用互联网和朋友圈卖红薯,当月销售额就达到了8万元。“那一年,村里的红薯卖掉了很多,公公婆婆和村民们都笑了,也更坚定了我做农业的信心。” 杜晓慧在农场 盛伟 摄 创业地点放在莲花镇,那里是丈夫的出生地,也是著名的农业之乡,蔬菜...
乡村网红|留住滚烫的乡愁,做乡村守护人!
来自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辛庄村有的开心外婆——叶飞,全网有500万粉丝,这位“大娘”拍短视频跟别人不一样,她专去村里跟老头老太太聊天,带他们一起跳舞,兴起时连手中的拐杖都掉在地上,惹得老人们开怀大笑。 贵州、湖南、广西、重庆……这一年来,"开心外婆"走...
离开北京回村创业,这群90后第一条视频就近百万播放
最开始,王元成并没有将“成为自媒体”当做他创业的目标之一。在调研结束后,坡鼐村火速开始进入建设阶段。不满足于只是被动的等待需求找上门,王元成也开始了新的创业旅程——将坡鼐打造成年轻人爱看的乡村。但当村庄的基础设施,包括民宿、餐厅、农场全部于今年初改造完成后,王元成突然意识到,这个寨子地处边陲,距离...
“乡村守护人”:回乡创业,我为家乡带货忙
一切归零的沈丹带着孩子回到家乡,“在外拼搏了这么多年,回到家乡,所有的辛酸和委屈全部释放了。”沈丹发现村中变化很大,河道整改、茶山管理、生态良好,又是红色旅游区,沈丹开始用短视频记录乡村生活。“在经历创业失败后,农村治愈了我,短视频成为了我寻找存在感的精神寄托。”“能买到你们的茶叶吗?”很多...
他们,让回村创业变成一种幸福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来创业,村里也变得充满活力。乡村MCN机构成立了 从短视频博主到农创客,江南舅舅的团队不仅想打造“江南舅舅严选农产品”品牌,还把业务范围扩大到乡村MCN机构,围绕村里的人、村里的生活孵化乡村账号。目前,团队除了运营江南舅舅账号,还在孵化三个账号。“我们手把手教他们做直播,让他们把手机...
“江南民族第一村”激活新乡贤经济 “外婆”IP助振兴
中新网绍兴3月20日电(项菁)31年前,“有女不嫁外婆坑”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的真实写照。31年后,外婆家的市集、外婆长桌宴……一系列带有“外婆”IP的“新玩法”在绿水青山间涌现,在新乡贤助力下,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乡村振兴的成果。外婆坑村地处新昌县西南边陲,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这里曾...
带富一方百姓 展现青春作为 江西“乡村好青年”深耕乡野沃土
每个乡镇由团委牵头组建“乡村好青年”联盟,常态化开展创业沙龙、理论学习等活动。“年轻人都出去了,村里的蜂蜜、茶油等产业发展不起来。”之前,怎样让更多青年返乡,难住了吉安市永丰县三坊乡下坊村党支部书记胡气新。“乡村好青年”选培工作启动后,胡气新主动联系在深圳工作的王玉萍,向她介绍家乡的发展变化及...
2022年“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调研手记优秀范例
四、感触:实践致远,振兴乡村 我的外公外婆家在连云港市海州区云台乡的山东村,村里没有什么产业基础,土地也基本都外包了出去,和墙匡村非常类似。不同的是,山东村的村民除了进城打工,也会往返于城乡之间,将山上所产的茶叶等物运到城中售卖,所谓“靠山吃山”。如此看来,墙匡村便是“靠水吃水”了。所以,初次近...
祠堂是南方村庄空心化最大的梗
另外,我祖伯爷衍隆公的6个儿子中,先后有际昆、际伦、际俦、际仪4个兄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南洋创业,有所成就后际昆于1949年带着几个年幼的儿女回国,并立即建新屋居住。剩下的际伦等三兄弟继续在马来西亚玲珑埠发展,后来成为当地有名的商人和广西商会负责人。马来西亚伯父1989年回乡探亲...
“乡贤”有多“贤”?一个民国基层小反动派的兴亡史 - 红色文化网
9月27日,东薛村(今属偃师区府店镇)地主恶霸王合存,到山乡公所告密,说本村农会主席王凤逃回家里躲起来了,刘厚甫当即派自己的亲信带着十几个乡丁,到东薛村将王凤及其子王会抓捕。押送到岗坡岭准备杀害,王凤一路宣讲抗日无罪的道理,说得乡丁们纷纷落泪,仍被刘厚甫的亲信杜跃甫、王老八枪杀,父子一起遇难。家...
记者走基层·乡村振兴 新人新景|返乡创业“新农人”
“原先,李卯在铁路工作,连佳做室内装修,何通旺跑运输,我在卖家具。”聊起几个门外汉为啥聚到一起种菜,李国安说,近年来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农业基础设施也很完善,政府还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返乡创业正当时。 说干就干,2021年初夏,2座高标准的棚室在村北建了起来。但当4个人满怀希望地种下第一批西红柿苗后,...
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浙江省建成近2万个农村文化礼堂,承载着“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运会”等品牌项目,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美丽生态,做强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浙江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20年乡村嬗变,数据最有说服力:“千万工程”的整治范围从最初的1万个左右行政村,推广到全省所有行政村;浙江...
村民凑70块供他创业,赚百亿后开飞机回村,给老人发千万红包
当镇里的父老乡亲们听说了郑大清的想法后,纷纷表示赞同,大家也都觉得年轻人就是要多出去走动走动才行,他们便开始主动凑钱,这笔钱一共70元,最终交到了郑大清的手中。大家的条件都不富裕,这笔钱也没说是借的,郑大清非常感动,他也始终念着乡亲们的好。1985年初,郑大清带着在部队用过的棉絮踏上了驶向...
文学里的村庄①丨走进鲁迅的“故园”
1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名人故居游人纷至是寻常景象,一年迎客好几万的名人外婆家却令人称奇。一篇《社戏》,让这一处的“外婆家”成了知名景点。煮熟的罗汉豆香味飘散在夜气中,不远处的戏台上唱着热热闹闹的社戏,宽阔的河面漂着乌篷船白篷船……小说《社戏》中,迅哥儿外婆家所在的村子叫平桥村。它的原型...
互联网公益峰会网红项目外婆的礼物被新华社怒赞,直播成公益时尚
在陕西省旬阳县的大山里,有这样一群外婆,因大山交通闭塞,外婆们只能一个人在大山深处孤独而又坚强的面对生活。这四年来,她们每天将新鲜的鸡蛋打包、装好,等待着将她的礼物送给大山外素未谋面的“外孙”。而这些“外孙”就是陕西省慈善协会守望大山志愿者。这是最近新华社报道的公益事件“外婆的礼物”——空巢...
墨江:“柿”在人为 00后返乡创业变身西红柿“首富”
时下,正值西红柿丰收的季节,走进墨江县孟弄乡石龙村,只见数个农业种植大棚矗立坡地上,进入棚内,一颗颗个圆饱满的西红柿挂满了藤蔓,红似玛瑙、碧如翠玉,让人垂涎欲滴。 种植户刘飞飞带着工人正在大棚中采摘、分拣、装箱,丰收的景象让他心里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