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民生之“问”_共产党员网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从城市社区到乡村农舍,从新居客厅到田间果园,总书记走到老百姓的身边,拉家常、话民生。 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习近平总书记问得很细、很深。 “一问”食物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 今年5月,...
这件事为何成为总书记心中的“永恒课题” - 人民网
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考察。眼下夏粮已实现十七连丰,早稻有望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的“大头”秋粮正是田间管理关键期。对于当前粮食生产情况,总书记非常牵挂。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又是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粮...
食物来源多 餐桌更丰盛
食物来源多 餐桌更丰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数...
一见·“菜篮子”里的民生情 - 中国军网
“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就像和我们唠家常一样,问有多少亩地,问产量,问价格。走到田中间的时候,总书记还俯下身,看了看甘蓝的长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事生产的熟悉与重视,让种了30多年地的潘家湾镇农民叶祥松印象深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
镜观·领航|在田间地头,总书记关心农业科技创新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2020年7月22日,在吉林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习近平走进玉米地,察看玉米长势。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山东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时,走进田间察看大豆长势。2022年6月...
学习进行时丨粮食安全,习近平念兹在兹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考察,第一站依旧是田间。走进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远望良田,他谆谆告诫:“粮食是基础啊!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争取秋粮有好收成,为全年粮食丰收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2018年9月,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
联播+|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习近平这些话字字千钧
2014年1月,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大型乳制品企业时强调,食品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放心食品,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进入停车服务区的小超市,询问食品保质期。2017年1月,习近平在河北张家口考察婴儿乳品生产企业时强调,食品安全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坚持最严谨的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之问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
习言道丨拿起一包“沙琪玛”,习近平问了一个大问题
一段简短的对话,习近平问得仔细,服务员答得自信。视频:习近平高速路旁看超市 关注食品保质期 来源:央视网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习近平的心头大事。20多年前,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提出开展治理“餐桌污染”,经常亲自到市场检查物资供应和食品安全问题。有人问他,一般说领导都会抓大放小,但您为什么会从一张小小...
习近平: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 ...
民以食为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
习言道|从一张餐桌,读懂习近平的大食物观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谈到,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在当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更形象地解释道,“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并以此强调“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当然,无论是吃得饱,还是...
习近平的两会之问丨“‘馒头办’没有了吧?”
中新网2月27日电:题:【奋进的春天】习近平的两会之问丨“‘馒头办’没有了吧?”“‘馒头办’没有了吧?”习近平总书记这么一问,全场都笑了,纷纷回答:“没有了!”这是发生在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一幕。习近平总书记说,“河南人爱吃馒头,过去郑州有...
「每日一习话」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习近平: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这段话出自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国以民为本,民以...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要树立大食物观”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在江西于都县看大棚蔬菜,习近平总书记握着乡亲们的手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东北林海到黄土高原,从秦巴山区到乌蒙山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大食物”,为的是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足、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为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
向沙地要食物,实现绿富共赢(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新闻报道-中国共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沙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哪些食物?发展沙地产业如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特色经果林丰富了百姓的果盘子,沙地还出产中药材与木本粮油 ...
大国“粮”策|民以食为天,习近平田间问粮事
大国“粮”策|民以食为天,习近平田间问粮事
学习进行时丨谈到这个问题,习近平每句话都很重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2日下午,习近平考察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谈耕地,强调一条底线 习近平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
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体验到了“吃不饱”的滋味。他后来回忆:“我当了六七年农民,那个时候我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过什么样的日子最好,具体目标是什么?”乡亲们当时给了他三个答案,从不再去要饭,到能吃上高粱米、玉米面等纯粮食,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
习言道|习近平的两会之问
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频频互动。问与答之间,有对民生冷暖念兹在兹的关切之问,有以小见大阐释治国之道的破题之问。你这个群主是怎么当上的?“你这个群主是怎么当上的?”“群众推荐的,因为是积极分子。”三年前,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
「每日一习话」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习近平: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这段话出自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国以民为本,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