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诀别书到复兴章!抗战英雄易安华未写完的家信,我们替他读
他用生命给那封诀别信画上了悲壮的句号,但“国将不保,何以家为”的呐喊,却穿过了历史的硝烟,传到了现在。易安华留下三子一女,如今仅小儿子易豪雄健在。88岁的易豪雄在南昌家中,望着父亲画像哽咽:"这是我未曾谋面的爸爸,更是我的骄傲。" 父亲牺牲时他尚在襁褓,对父亲的记忆全靠母亲与大姐讲述。战时音讯断绝,直到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易安华:“国将不保,何以家为?”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部分中国守军撤退至南京。同年12月,南京保卫战打响。易安华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在光华门、通济门一线布防。此前,易安华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已被送回宜春老家。他曾派副官送给妻子一封家书,以诀别的口吻写下“告妻儿书”,不想竟成为绝笔。在与日军血战三昼夜后,易安华身负重伤,但...
从诀别书到复兴章!抗战英雄易安华未写完的家信,我们替他读
抗战英雄易安华未写完的家信,我们替他读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无数英烈挺身而出,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未来,易安华将军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南京保卫战前,他留下20字“告妻儿书”:“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吾妻存之。”这封家书藏着英雄未尽的牵挂,...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纸短情长话家国-新华网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重读烈士家书。这是生命的吟唱,也是英雄的绝响;是亲情的牵挂,也是燎原的星火。 抉择:将小我熔铸于大义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1934年11月24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吉鸿昌就义当天的绝笔,字字千钧。这位变卖家产...
已经过去80多年,重读抗战家书缘何还能感人肺腑?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此,泰山鸿毛之论作为一种生死观成为千古遗训,有气节的人都会作出自己的选择。外敌入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抗战英烈们诀别父母妻儿,走向战场,抒写了一曲曲民族抗战的壮歌。抗日将士的这种气节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最终赢得抗战胜利的重...
为何要重读抗战家书(人民时评)
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告诫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聆听革命历史回响,倾听抗战先烈心声,更能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感悟初心使命的分量,更能激发砥砺前行的力量。抗战家书里,有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怎能忘,受尽酷刑...
血墨家书唤醒沉睡的良知
#重读抗战家信# 血墨家书唤醒沉睡的良知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朗读亭里,我的声音在细雨中颤抖。泛黄的信纸边缘已磨损,赵一曼1936年就义前写给幼子的绝笔,墨迹里渗着血痕。围观群众屏息凝神,一位白发老者突然跪地痛哭——他正是赵一曼战友的后人。这...
一起重温!他们的抗战家书,感人至深
曾旅居越南的华侨青年符克,回国后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又被党中央选派到海外从事华侨服务抗战工作。1940年2月21日,他在写给父亲和大哥的信中说:“我之自动参加救国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的是尽自己之天职与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之前而已。我相信你们是了解的:国家亡了,我们就要做人家的奴隶了...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纸短情长话家国
诀别:未言身后事 只道报国心 “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这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1942年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信。3日后,生命定格在太行山。举重若轻的笔触里,是革命者的大从容。 同是诀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在忻口前线凛然宣...
为何要重读抗战家书
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告诫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聆听革命历史回响,倾听抗战先烈心声,更能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感悟初心使命的分量,更能激发砥砺前行的力量。抗战家书里,有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怎能忘,受尽酷刑...
为何要重读抗战家书(人民时评)
抗战家书里,有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怎能忘,受尽酷刑摧残的赵一曼,提笔写下对儿子的最后诀别,字句间皆是慷慨赴义的英勇。“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怎能忘,枣宜会战,大敌当前,张自忠将军以“报国必死”的信念发出铮铮誓言。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不是不知道生命的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纸短情长话家国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部队出发前,他致信妻子,发出心灵的呐喊。三天后,英雄以身殉国。 无国,何以家为?当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同是诀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在忻口前线凛然宣告:“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予奔走一生,两领清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0军183师542旅旅长陈钟书临终遗嘱未提战功,唯托孤于国,...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纸短情长话家国
诀别:未言身后事 只道报国心 “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这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1942年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信。3日后,生命定格在太行山。举重若轻的笔触里,是革命者的大从容。同是诀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在忻口前线凛然宣告:“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纸短情长话家国
诀别:未言身后事 只道报国心 “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这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1942年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信。3日后,生命定格在太行山。举重若轻的笔触里,是革命者的大从容。同是诀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在忻口前线凛然宣告:“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
为何要重读抗战家书(人民时评)
抗战家书里,有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怎能忘,受尽酷刑摧残的赵一曼,提笔写下对儿子的最后诀别,字句间皆是慷慨赴义的英勇。“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怎能忘,枣宜会战,大敌当前,张自忠将军以“报国必死”的信念发出铮铮誓言。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不是不...
为何要重读抗战家书(人民时评)
抗战家书里,有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怎能忘,受尽酷刑摧残的赵一曼,提笔写下对儿子的最后诀别,字句间皆是慷慨赴义的英勇。“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怎能忘,枣宜会战,大敌当前,张自忠将军以“报国必死”的信念发出铮铮誓言。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不是不...
为何要重读抗战家书(人民时评)
抗战家书里,有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怎能忘,受尽酷刑摧残的赵一曼,提笔写下对儿子的最后诀别,字句间皆是慷慨赴义的英勇。“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怎能忘,枣宜会战,大敌当前,张自忠将军以“报国必死”的信念发出铮铮誓言。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不是不...
为何要重读抗战家书(人民时评)
聆听革命历史回响,倾听抗战先烈心声,更能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感悟初心使命的分量,更能激发砥砺前行的力量。 抗战家书里,有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怎能忘,受尽酷刑摧残的赵一曼,提笔写下对儿子的最后诀别,字句间皆是慷慨赴义的英勇。“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
四月公子作品集
这是易安华画像。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部分中国守军撤退至南京。同年12月,南京保卫战打响。易安华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在光华门、通济门一线布防。此前,易安华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已被送回宜春老家。他曾派副官送给妻子一封家书,以诀别的口吻写下“告妻儿书”,不想竟成为绝笔。
全球回响中的中国家书
”最动人分享来自日本学者:他祖父是反战记者,藏有中方家书,“他临终忏悔:这些信让我看清军国主义的谎言”。当下现状充满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抗战家书列入记忆遗产;但某些国家仍美化侵略。上周直播时,德国网友留言:“我们读《安妮日记》,你们读抗战家书——和平需要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在家书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