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热”降温?2035年全国或有近200万教师过剩?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我们应该从整体设计上调整班级设置,而不能仅仅为了解决教师过剩问题把大班变小班。现在50、60人一个班的学校一般被当地认为是较好的学校,而农村学校的班级单位较小,也有一个老师教几个学生,或者几个老师教几个...
中国科学院大学
组织机构 治理机构 院系中心 培养单位 管理支撑 师资队伍 两院院士 杰出青年 专任教师 研究生导师 教育管理干部 人才招聘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国际合作培养 继续教育 留学生教育 图书论文 国科大在线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学术期刊 图书馆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就业...
百万学者争抢7万篇版面资源:中国人文社科学者的论文考核困局
“现在青年教师的生存困境是很现实的,这个问题很沉重。”戚学民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在结束采访后,他还要去安慰刚到高校工作一年的学生,这位他心中“很优秀”的学生,和胡冰一样在行政工作和讲课的压力下难以挤出时间做科研,投稿四处碰壁,“心里过不去”。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朱玉成曾撰文说明,“...
中科院教授被“放鸽子”,怒批保研生脚踏两只船,说好的诚信呢?
遇到问题先从自身上找原因,导师能够选择多个人,自然学生也可以多项选择,没必要为了一棵树放弃整个森林,再加上部分导师自身行为不端,对学生要求过于严苛,自然也会出现“放鸽子”的情况了,所以导师不妨先提升自身,改变教学方式,争取获得更好的口碑与知名度。导师也要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争取与学生“打成一片”...
中国科学报:“双非”院校学硕调剂遇冷,未来怎么办
在此背景下,“双非”院校学术型硕士调剂遇冷也就情有可原了——与其花费3年,再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如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理性回归,而非盲目跟风。 逐渐成为鸡肋的学硕 在我国,学术型硕士制度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效仿苏联的教育体系,以培养科研和教学人才为目标,形成...
2025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丨中国科学院大学: “低年级书院辅导+科教...
2025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丨中国科学院大学: “低年级书院辅导+科教融合” 创新培养模式塑造科技领军人才-学校为激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采取多项举措,尽早引导学生与优秀导师交流是关键。
一任导师跳槽、二任导师病逝、三任导师不让毕业……博士生至暗...
导师的反复出尔反尔 匿名用户 刚才发生了一件特别特别气愤的事情,气的我整个人都在发抖。两年前我在中科院某所做课题生,在所前一年一直被安排打杂的活,后半年导师一直让我别人补数据,从未给我提过我的课题的事情。只要和他提文章他...
科学网—面对“指导不足、不力”,博士生“一对一”指导制度何去何从
无独有偶。过去两年,山东大学多个学院发布《关于研究生管理系统增设“导师指导”模块的通知》,要求导师与所指导的研究生每周要有一次见面,线上、线下均可,并规定见面情况要及时在管理系统中记录,此信息将作为导师上岗资格、评奖评优的一项重要考核依据。 这些举动引发广泛讨论,核心议题直指博士生导师“指导不足”和“指...
【新京报】中国科学院大学今年约有1.4万毕业生,学校六大举措促就业
4月13日,在新京报社、千龙网主办,新京智库、贝壳财经承办的“信心与繁荣——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主题论坛“职引未来——助推高质量引智引才”上,新京报邀请了9所高校分管就业的领导和16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负责人,作为2023新京报助力高校“访企拓岗”行动的首批发起者和见证者。当日,高校代表与企业负责人面对...
全国大学在校生人数排行榜,谁才是真正的“巨无霸”?
如果说“巨无霸”们靠人数取胜,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则凭“研究生浓度”独步天下—— 研究生人数:64638人(硕士+博士),本科生仅约1700人,比例高达38:1! 冷门操作:博士生人数超3万,甚至超过硕士生,堪称“博士生产线”。 学生自嘲:“本科同学?不存在的,我们只有师兄师姐和导师!”高校“人海...
做2年科研助理只为等1个名额,博士招生该扩容了?|博士生|研究生...
对此,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方晓红也表示,从导师角度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现在硕士生偏多,博士生太少。此外,想与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也相对较难,因为对方也面临着“博士生不够”的问题。 “目前我国博士生总量不足美国1/3。要知道,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方晓红说,从招生计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2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位于广州天河区,毗邻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圈和华工、华师、华农等高校区,是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研究生“脱贫”,导师有没有责任?
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里实在拿不出很多钱来,他们就只能一省再省了!更糟糕的 是,研究生无法像本科生那样有时间在外兼职或担任家教,因为实验室的工作任务繁重,几乎不能脱身。可以说,研究生现在基本上处于一种尴尬的相对“贫困”状态! 研究生的“贫困”固然不是导师造成 的,但导师对研究生的“脱贫”是否负有责任...
高中文科老师,开始无人可教,“文科倒闭潮”吹到了高中?
除此之外,影响高中生选科的重要原因,就是就业率。有不少学生透露,自己本来想报考文科,但是父母一致认为学文科“没前途”,毕业后不好找工作。《202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佐证了父母的观点,数据显示,历史学专业的就业率为70.8%,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则高达93.5%。不仅如此,据统计,在本科应届...
联培研究生与普通研究生的多维差异解析:从培养模式到职业发展的...
1. 培养主体与空间重构普通研究生遵循"单一主体"培养模式,全部学术活动均在录取院校内完成。以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学生从课程学习到毕业设计均在本校实验室完成,导师团队也完全来自本校。而联培研究生则采用"双主体"或"多主体"模式,如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南京邮电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学生研一在南邮完成基础课程...
快退休发“罪己诏”,高校内卷蔓延到教授
方琳表示,咨政报告更多时候是在比拼学者的人脉关系,而且跟科研比起来,它的生产周期更短,所以“可以看到有很多老师天天往政府部门跑,甚至发动学生去写,让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做学术或看书”。“在我看来,咨政报告不应该成为学界的一个主要内容,但因为高校学术界太卷了,但凡有一点资源的,又都开始去卷咨政报告...
37岁博导刘昊霖为何猝逝?湘潭大学事件曝青年学者重压
2025年10月25日,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37岁的刘昊霖教授,这位在边缘智能、算力网络等前沿领域卓有建树的博士生导师,因突发疾病骤然离世。前一天,他还站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留下最后一堂Linux课程的背影。这位深受师生爱戴的青年才俊,其生命的戛然而止,不仅是学术界的巨大损失,更撕开了中国青年学者“卓越枷锁”下...
“青椒”之困:科研之外,还有更多隐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8月底,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海增,因突发心梗去世,年仅34岁。媒体报道称,据李海增的社交媒体内容及朋友回忆,近年来他多次表达“焦虑”“好累”“卷不动了”的情绪,也因为工作强度大而疏于运动、透支身体,有时甚至连续工作36个小时。近年来,随着博士毕业生数量...
多校官宣:2025年“本博贯通”培养!
随着2025年高考进入倒计时,近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等高校密集发布招生新政,"本博贯通"培养模式成为最大亮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消息,202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的本科生全部进入贯通培养体系。贯通培养分为两个阶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有一定的弹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