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亲戚家30多个孩子,中考竟全军覆没?网友回老家见闻引发热议
文章表达的是,作者阔别多年回了趟老家,惊异的发现,妈妈的兄弟姊妹中,有30来个学龄段孩子,竟然只有一个人考上了高中,其他的要不读中专,要不辍学干活。而那个唯一上高中的,也因为高考成绩差,被省会的一所“野鸡大学”录取——这是他们家一整年的收入。可他明知这个表哥家的孩子读的是“野鸡大学”,也不敢戳穿,因为怕说了会
00年,研三,农村家庭的孩子已经不能靠读书出人头地了
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其实我也明白,教育的平等仅仅体现在义务教育,而我们,已经很难靠读书出人头地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长大了才发现,这里的当家仅仅指的是柴米油盐罢了。小的时候,爸妈为了赚钱都很忙,爸爸好像干了很多份工作,好几年过年都来不及回家团圆。所以很小的...
春节最大感慨:老家农村孩子的教育,真是完了 - 知乎
这次回老家过年,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农村孩子的教育,正在以一种令人心痛的方式,彻底崩盘——我自己作为一个从农村靠读书读出去了的人,更为他们心痛。 平日里我们都在说城市里的孩子上学太卷太累,但一对比才发现:城里孩子是一种幸福的累,农村孩子是一种绝望的快乐。城市孩子的累,是奔向未来的辛苦;农村孩子的乐,...
农村30个孩子无缘高中,背后真相让人心酸:教育观念才是最大...
近日,一则“农村亲戚家30多个孩子中考全军覆没”的消息刷屏网络。作者回乡探亲,发现母亲那一辈兄弟姐妹的子女里,仅有一人升入高中,其余不是选择职业学校,就是早早辍学打工。这种现象在不少乡村地区屡见不鲜,也让许多网友直呼:“这就是身边的真实写照!”究竟是什么卡住了农村娃的成长路径?又该如何破解这道...
痛心,农村亲戚家30多个孩子中考团灭:阶层逆袭艰难又漫长
通常,专家们会谈到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把乡村孩子实现社会阶层逆袭的困难,推到了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上。这个观点尽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个家族几十个孩子,在中考时团灭,几乎都没有升入高中和大学,这不能单单归罪于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
为什么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反而越来越少回家?
曾经有朋友反问“爸妈为我拼了命,就是为了拥有一个经常不回家的孩子吗?”可真到了春节,回家的路越修越平直,人的心却越走越远。高铁票贵,但“情感票”最难抢。农村家长嘴里念叨“孩子在城里好就成”,实际上是拉不下老脸问“你啥时候回来看我们?”同样,农村社会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新身份...
上学读书,普通家庭就已经拼尽全力 - 知乎
我跟妹妹和父亲说,别抱太大期望,考不上的。毕竟别人家的孩子,各种特长和奥赛。我们这些普通家庭,单单是在大城市读书便已经拼尽全力了。最后我还看了一眼要报名的学校,是公办的,心里面松了一口气。 三. 其他人的路又在哪里 我和妹妹还算幸运,起码能读高中大学。我们那边有太多初中就辍学了,读完高中大学的屈指...
杂感随笔 | 孩子读书苦,究竟为哪般?_杂感随笔_红辣椒评论
家长们在一起聊天,话题总离不开孩子,成年了的唠婚姻,未成年的叨学习,各有各的苦水,不一而论。尤其是提及学习,家长们满腹感慨,且几乎如出一辙:现在的孩子读书太苦了,不容易! 听着是不是很熟悉?想不到,在社会共识不易达成的今天,“孩子们读书苦”居然成了大众最共情和最一致的共识,而且苦得连大人们似乎都...
让光照进来,让家长和孩子们看到摆脱精神困顿的可能 - 中国军网
比如说我采访的陈清画,这是一位极为负责的母亲,自身非常有修养,家庭条件也很好,把几乎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寄托给了孩子,也会努力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所以当她的儿子出现精神困顿不想上学时,她非常痛苦,她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孩子依然会这么想。
“烂尾娃”背后,是一代农村青年的无声挣扎:不是不努力,是规则变了
他们认准了“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走出农村”这条道——就像当年,这条路真的把村里的表哥送出了山,成了镇里的医生。可时代早变了。大量农村孩子挤破头,也只进了三流院校。学的专业?要么是“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这类听着洋气,实则没半点用处的;要么是“机械设计”,却连机床都没摸过几次。等他们揣...
老家的孩子,在读书这条路上,几乎已经全军覆没了。|语文|数学|家教|...
老家的孩子,在读书这条路上,几乎已经全军覆没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话,放在当下,同样受用。 01 晚上九点半,我刚刚洗漱完准备带孩子睡觉,老家表姐的视频准时打过来了。 不用接就知道,他家孩子又有不会做的题目了。表姐的儿子今年三年级,刚刚接触英语,本来语文、数学基础就学的不扎实,现在加上个从来没学过的
在县城读书的农村孩子,真的“输不起”一周两天双休__财经头条...
可他们心里清楚——回家,才是真正的无路可走。 所以你明白了吧?农村娃的“双休”,不是“休息”,是“战略转移”——转移地点,不转移压力。 人家城里孩子周末是“充电”,农村娃是“换电池”:从学校这块旧电池,换回村里那块更慢的充电宝,充一晚上,第二天还得带回学校接着用。
读书改变命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吗?_手机新浪网
说实在的,在这西北山沟里。读书,是孩子们唯一能透口气的门生。三十年间,村里走出去的孩子,少说也有二百来个,大家像一把撒开的蒲公英,飘散四方,除了两个因着智力或际遇困在村里的,其余都不在村里了。 细看这二百来人的路,有五盏灯悬得最高,亮得晃眼。这五人书读得最透,也正好赶上了好年景,算是把读书...
父母砸锅卖铁供娃读书,却换来空巢余生?揭开农村教育最揪心真相
“就算砸锅卖铁,也得让孩子上大学!”这句话几乎刻在每一个农村家庭的墙上。父母在工地扛水泥、在田间挥锄头、在县城打零工,每一分钱都浸着血汗。他们坚信:读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跳板。可当孩子真的考上大学,矛盾也随之而来——“父母用汗水浇灌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更是自己一生的寄托。”然而,现实往往残酷...
城里孩子念书越来越拼命,农村孩子可怎么办?
老婆不听我的,执拗地要带孩子去补课,我只得由着她。那是我们家第一次接触培训机构。老婆去了N趟之后,和一群家长混得溜熟,零零碎碎带回来的讯息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我们家儿子已经落后别人一大截了!就说英语吧,那些孩子小学一年级就上补习班了,还是一对一。小学后期补的是初中英语!语文呢,初一就...
农村,教育颓败触目惊心_孩子_父母_青年
在外出务工时,由于较低的学历水平及缺乏能力,这些青年父母常常会在求职中遭遇挫败,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基于自身的经历及感悟,不少父母认为自己正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是当时好好读书现在就不是这样了”,也正由于此,他们更加重视起自己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不要再走自己的老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最好能...
钱江晚报:农村娃求学,徘徊在错配的教育资源里--观点--人民网
采访中,有村民对记者说:“在路上遇见送孩子去城里上学的人,人家说话时腰板都直些。”记者发现,到县城读书,不仅是对教育水准的追求,还有面子的需要。那么,没有面子的,腰板直不起来的,除了没有能力送孩子到县城读书的父母,还有谁呢?还有乡村教师。 两年前从河南师大毕业回家乡执教的张淑说,家长强迫学生转学时,连...
农村教育两大痛点曝光!普通家庭的孩子避无可避,令人心疼!
“教育公平不是口号,而是每个孩子脚下的路;师资强弱,决定的不只是分数,更是千万农村家庭的希望。”隔代养育之痛:缺的不是爱,而是科学的“接力棒”“村里小学停办,孩子进城读书,爷爷奶奶连作业本都看不懂”——这场景扎心却真实。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超600万,其中近八成由祖辈照顾。老人尽力了,但力...
王路:老家教育的衰落 - 知乎
年前,我和外甥去打台球。他戳一杆台球就看看手机。手机是大人的,他暂时用。他也有一台,是他在杭州的舅舅送的礼物,但他妈不让用,因为“小孩用手机干啥”,除了耽误学习,没啥用。家里有个平板,上网课用。他没…